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的结构[1]

皮肤的结构[1]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面积为1.5平方米,新生儿约为0.21平方米。

不包括皮下组织,皮肤的厚度约为0.5-4毫米,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的差异,如眼睑、外阴、乳房的皮肤最薄,厚度约为0.5毫米,而掌跖部位皮肤最厚,可达3-4毫米。

表皮厚度平均为0.1毫米,但掌跖部位的表皮可达0.8-1.4毫米。

真皮厚度在不同部位差异也很大,较薄的(如眼睑)约为0.6毫米,较厚的(如背部和掌跖)可达3毫米以上。

皮肤结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组成。

其中角质形成细胞根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分为5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成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包括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以纤维成分为主,纤维之间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其下与肌膜等组织相连,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又称皮下脂肪层。

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

皮肤的附属器官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皮肤的功能保护,吸收、感觉、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新陈代谢皮肤的屏障功能一、物理性损伤的防护二、化学性刺激的防护三、微生物的防御作用四、防止营养物质的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吸收:1、角质层(此为主要途径)2、毛囊、皮脂腺3、汗管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皮肤的吸收能力与角质层的厚薄、完整性及其通透性有关,一般而言,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前臂>掌跖。

2、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角质层的水合程度越高,皮肤的吸收能力就越强。

局部用药后用塑料薄膜封包,药物的吸收会增高100倍,其原因就是封包阻止了局部汗液和水分的蒸发导致角质层水合程度提高的结果。

3、被吸收物质的理化性质:完整皮肤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和微量气体,水溶性物质不易被吸收。

脂溶性物质和油脂类物质吸收良好,主要途径为毛囊和皮脂腺,吸收强弱顺序为羊毛脂>凡士林>植物油>液状石腊.。

皮肤尚能吸收多种重金属(如汞、铅、砷、铜等)以及盐类。

4、外界环境因素:运动后温度升高可使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加,加快已透入组织内的物质弥散,从而使皮肤吸收能力提高。

环境湿度也可影响皮肤对水分的吸收,当环境湿度增大时,角质层水合程度增加,皮肤吸收能力增强。

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感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感觉,皮肤中感觉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感受体内外的单一刺激,转换成一定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入中枢,产生不同性质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觉、冷觉和温觉;另一类是复合感觉,皮肤中不同类型的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器共同感受的刺激传入中枢后,由大脑综合分析形成的感觉,如湿、糙、硬、软。

光滑等。

此外皮肤还有形体觉、两点辨别觉和定位觉等。

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一方面皮肤科通过遍布全身的外周温度感受器感受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并向下丘脑发送相应信息;另一方面皮肤又可接受中枢信息,通过血管舒缩反应、寒战或出汗等反应对体温进行调节。

皮肤的代谢功能1、糖代谢:皮肤中的糖主要为糖原、葡萄糖和黏多糖等。

2、蛋白质代谢:皮肤蛋白质包括纤维性和非纤维性蛋白质,前者包括角蛋白、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等,后者包括细胞内的核蛋白以及调节细胞代谢的各种酶类。

3、脂类代谢:皮肤中的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肪,人体皮肤的脂类总量约占皮肤总重量的3.55-6%4、水和电解质代谢:皮肤中的水分主要分布于真皮内,当机体脱水时,皮肤可提供其水分的5%-7%以维持循环血容量的稳定。

皮肤的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免疫分子两部分,它们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并与体内其他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表皮:(角质层)其主要成分是软性角质蛋白,有较强的吸水性,但不溶于水,通常含水量保持在职10%—20%之间。

(透明层)其主要成分是角质蛋白质和磷脂类物质。

(颗粒层)含有透明蛋白,角质蛋白形成的小颗粒。

(棘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棘细胞间有淋巴液及神经末稍,可以感知外界的刺激。

(基底层)由基底细胞和黑色素细胞组成。

真皮:乳头部分和网状部分两种。

皮下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

此外:皮肤中还含有神经,毛细血管,淋巴管等。

皮肤覆盖人体的最表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表皮有角化层和皮脂,既可避免化学刺激,又可防止水分蒸发,此外还含有黑色素,可抵御紫外线的损伤,真皮具有高度韧性,可防止机械损伤,皮肤内神经末稍丰富,能感受各种刺激,汗腺则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功能,皮肤总重量约占人体重量的16%,总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因部位而异,约为0.5-4.0毫米,眼脸及腋部皮肤最薄,手掌及足底的皮肤最厚,皮肤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层,表皮层没有血管,真皮层与皮下组织层中有神经,血管,淋巴管,毛囊,汗腺,皮脂腺,结缔组织和脂肪。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一层,此层内无血管,但有许多神经末稍,表皮全层虽然很薄,但在显微镜下按其细胞形态可划分五个层次,即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表皮全层有汗液排泄管,毛囊孔和汗毛通过。

A1,角质层:(7-21层是死细胞)是表皮的最外层,直接与外界接触,由4-8层或更多些的鳞状无核,没有生命的角化细胞构成,此层的厚度因体表部位的不同而异,易受外压力和摩擦的部分,如掌,趾部最厚,可超过0.5毫米,眼脸,咽窝部较薄,只有0.02毫米,平常肉眼看到的皮屑即是干枯脱落的角质细胞,角质层的最大作用就是保护表皮,整个角质层由干细胞充满角质蛋白,细胞膜显著增厚以及由干细胞间隙中充填物质加固了细胞的结合,既能防止一定程度的机械和化学损伤,又能避免体内物质丢失,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含有角质蛋白的这层细胞能抵抗磨擦,阻止外界水分,化学物质通过吸收180-280毫米的紫外线,使皮肤减少紫外线的损伤,角质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保持皮肤柔润,防止细胞干裂,若含水量减少则表皮干燥,出现鳞屑或破裂,这层角化死亡的细胞会自行脱落程度欠佳则可借助洗面奶,磨砂,去死皮膏,清洁面膜等方法将其去除。

透明层:(较厚皮肤中为死细胞)立于角质层之下,由1-2层扁平细胞构成,因细胞内含有角母蛋白,呈透明带状(故得名),此层细胞内还有丰富的磷脂质,具有很强的疏水性,因此具有防水和电解质通过,细胞之间界线很不明显,是角质层的前期,这层在面部不明显,仅在掌部或皮肤局部增厚及胼胝处才能见到。

A3,颗粒层:(含有基质液体)立于透明层之下,由2-4层扁平细胞构成,因细胞内含有粗大的透明蛋白和角蛋白颗粒而(得名),细胞在这层成熟并开始退化,此层具有屏障作用,能控制体内水分外失,同时也能防止外界水分渗入体内。

棘层:在颗粒层之下,由基底细胞逐渐增长,上移变形呈棘状而(得名),本层细胞有5-10层,细胞排列很致密,是表皮中最厚的一层,临近基底层的细胞具有分裂殖的能力,参与伤口俞合过程,在基底层和棘层内有神经末稍纤维游离其中,这种神经末稍纤维与表皮的毫毛是皮肤防线的前哨,也是传递感觉的警报器,此层各细胞之间有间隙,贮存的淋巴液供应营养予表皮细胞。

x基底层:(基底层细胞储存营养及有黑色素细胞)在棘层之下,表皮最下的一层,是生长表皮的基地,故又叫生发层,与真皮成波浪式相连接,此层有两种细胞,即基底细胞与黑色素细胞。

基底细胞:呈圆柱形,只有一层栅栏状排列,该层细胞有很的分裂繁殖能力,它可以不断地向上移行,生长并演变成表皮各层细胞,表皮受损后,只要基底层细胞尚存,就能长出正常表皮,不留痕迹,故表皮的修复能力及强,从一个基底细胞产生到变成角质细胞,最后失去生命力而成为皮屑脱落,正常人一般大约26-28天,磨砂,去死皮膏虽然能磨去皮肤表皮的角化细胞,但根据表皮的生长过程,不能过多地磨砂去死皮,因为表皮的角化细胞对皮肤的真皮层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若人为它使用角化细胞提前脱落,就会使嫩的的皮肤经常地暴露在空气中,以致使皮肤的感染机会增多。

基底层中处在的黑色细胞,由于细胞内所含黑色素的多少不同,则皮肤的色泽不同,如白种人黑色素含量少,皮肤则白,黑种人黑色素含量大,颗粒以及黑色素细胞所处皮肤的位置而决定的,不论何种颜色的皮肤,它们的黑色素细胞数目与黑色的形成都是相同的,只是黑色素细胞里的黑色素的数目及其颗粒的大小和细胞所处于表皮组织中的深浅位置不同,如黄种人,黑色素细胞主要散在于基底层内,黑种人则在棘层和颗粒层也有大量的黑色素细胞,细胞内黑色素颗粒量多,且特别粗大,性质稳定,白种人与黄种人相似,只有黑色素颗粒较少而已。

黑色素除了决定人的皮肤颜色外,更得要的是黑色素能吸收阳光中的B紫外线,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防止阳光对皮肤及深部组织和烧灼伤,晒太阳后,皮肤变黑是由于黑色素增加,以增强皮肤对阳光的抵抗力所致,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程度是因人而导的,油性皮肤肤色深的人,抗晒能力强于干性皮肤肤色浅的人,女性在25岁至30岁左右,男性在30岁至35岁左右,皮肤的抗晒能力最低,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时以前,阳光最强烈,而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也最强,如果经常在这段时间内暴晒太阳,容易伤害皮肤,使皮肤出现色斑,雀斑加深,变得粗糙,起皱,影响美观,使人过早衰老,另外,假若皮肤黑色素细胞代谢发生障碍,细胞内黑色素减少,皮肤会出现色素脱失,成为白癜疯,反之,假若皮肤黑色素增加,皮肤出现色素沉着,产生面部皮色黑白不一或色斑的出现。

真皮:真皮立于表皮之下,分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在上,高低起伏成波浪状,真皮由纤维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所组成,皮肤的坚实和弹性,主要由真皮所决定,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神经,汗腺,皮脂腺,毛发和立毛肌等,且有储存水分和血液的作用,对皮肤营养起着主要作用,真皮层含有全部皮肤组织中60%的水分,使皮肤富于湿润和弹性,若所含水分少于60%,则皮肤为缺水性的干性皮肤,正常的皮肤是丰满,细腻,柔软,红嫩,艳丽洁白,富有弹性的,这是青年人的标志,老年皮肤则显得萎缩,真皮内水分,血液减少,并出现皱纹褶。

真皮最主要的组织是纤维结缔组织,即包括: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主要成份构成框架)为真皮的主要成份,集合组成束状,由于纤维束呈螺旋形,故有一定伸缩性,使皮肤具有柔韧性,能抵抗外界的牵拉,为了维护皮肤的柔韧性,防止皮肤松弛则应该补充胶原纤维的营养,即胶原蛋白素,胶原纤维组成了真皮的乳头部分,内含丰富的神经末稍及毛细血管,因而使皮肤的感觉特别灵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