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划分依据: 根据不同纬度地带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划分为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5 个热量带。
有阳光直射现象的地区:热带——即南北回归线之间(
23.5 O N~23.5 O S );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寒带(北寒带和南寒带)——即南极圈(
66.5 O S)
以南、北极圈( 66.5N O)以北
3
(“密陡疏缓 ”)
F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 (如右图 F 处)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数值高的地方凸出(如右图
D 处)
( 区分山谷山脊的方法 :看等高线凸出方向数值变化 “低脊高谷” );
☆山谷处易形成河流 ,图中 D 处形成河流,河流走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3、(课本 27 页) 陆地表面 5 种地形 类型: 平原 (海拔一般低于 200 米,地形平坦,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
绿色表示)、 高原 (海拔高于 500 米,外围较陡、内部和缓) 、 山地 (海拔高于 500 米,具有耸立的山峰) 、 盆
地 (四周高、中间低) 、 丘陵 (海拔一般在 200— 500 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
4、 地形剖面图 相较于分层设色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
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运动形式分自转和公转 )(课本 11—— 15 页)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 旋转中
运动方向
运动周期 地理现象
运动 心
面对赤道
面对北极
面对南极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自转 地轴
N
S
1、昼夜更替
一天
2、时间的差异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 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 中心 运动方向
到极点缩为一点
有经线都是半圆
5、 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 (0 ° ) 、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 北极点 (90 ° N)、南极点 (90 ° S)
23.5 ° N)、南回归线( 23.5 ° S)、
6、 经纬度的划分和半球划分:
起止 度数
纬度
O
O
O
0 ( 0 纬线叫赤道)— 90 N/S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阅读方向: ( 1)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 正北
( 2)经纬网地图: 经线 指示 南北 方向, 纬线 指示 东西 方向
“大小详,小大略” )
(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形图的判读 ※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 ※观察右图据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高,四周海拔低; ☆盆地:等高线闭合,中间海拔低,四周海拔高 ☆陡崖 :等高线重叠的部分(如右图 E 处)
陡缓。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课本 29—— 44 页)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上七分是海洋( 71%)、三分是陆地( 21%)
1、 看下图和课本最后一页世界地形图 熟记 各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能够看图填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前后
6.22 前后
9.23 前后
12.22 前后
太阳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半球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季节的划分
3、 4、5 月为春季 6、 7、 8 月为夏季 9、 10、 11 月为秋季
12、 1、 2 月为冬季
2、 地球上的五带
最大周长是 4 万千米 ; 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千米 4、 经纬线特点: (经纬线判别:一般情况, 横纬竖经 )
定义
纬线 纬线
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经线
经线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
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长度特征
长度不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短,
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 ( 用“ W”表示 ) ;
2、纬度向北递增为北纬 N,
2、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 ( E ) ,
纬度向南递增为南纬 S。
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 ( W )
半球
赤道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 O W 和 160O E 组成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 O W向东到 160O E 为东半球( 20 O W— 0 O— 160O 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20 O W向西到 160O E 为西半球( 20 O W— 180 O— 160O E)
O
7、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20° W和 160° E 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赤道( 0 )
1
8、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 12 页第十题、十一题,要会判断某点的经纬度及两点相对位置(经线指示南北
四季分明的地区:温带(北温带和南温带)——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课本
16—— 28 页)
1、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单位必先统一)
※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地图: (课本 19 页)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区域的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的关系:图幅相同时,
七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本 1—— 10 页) 1、 地球的形状:球体。 2、 生活中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 ( 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 2)月食现象等 3、 能说明 地球大小 的数据: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6371 千米(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极半径为 6357 千米) ;
经度
O
O
O
0 ( 0 经线叫本初子午线)— 180
代号 北纬— N,南纬— S
东经— E,西经— W
如何 区分
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 :
O
1、赤道( 0 纬线)以北为 北纬(用“ N”表示)
赤道以南为 南纬(用“ S”表示);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 :
O
1 本初子午线( 0 经线)以东为 东经 ( 用“ E”表示 )
记忆口诀: “北逆南顺” 周期
地理现象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 3、昼夜长短的变化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季最高、影子最短;冬季最低、影子最长)
2
(课本 13 页)
以北半球为例。二分二至点的日期、太阳直射点和昼夜长短情况:
二分二至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