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例点评一、现实决定目标我们一上学就被灌注这样的思想: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奋斗,不能虎头蛇尾,更不能半途而废……因此,我们从小就认识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是可敬的,而未达目的而罢休是没有勇气的表现。
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是否还会有这样的看法呢?拿破仑是众所周知的一个君王,他有一个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的帝国。
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法国在他的统治下,其势如日中天,打起仗来攻无不克。
但是最后,他还是失败了,原因就是他不肯放弃对俄国的进攻,军队久攻不下,他仍不撤退。
冬季来临,不适应寒冷的法军士兵冻死无数,毫无斗志,被俄军大败。
拿破仑也从此结束了他辉煌的生涯。
如果拿破仑当时不坚持,而选择放弃攻击,他会有这样的下场吗?鲁迅先生也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位文学大师。
但是,鲁迅先生当初的目标却与文学毫不相干。
他青年时看到中国海军很弱,屡受外国海军欺负,于是决心成为一名海军战士, 报效祖国。
后来,他发现中国人体弱多病,为了摘下“东亚病夫”的牌子,他决定做一名悬壶济世的医生。
最后,他发现中国人的病不在身体,而在思想,果断弃医从文,用笔杆唤醒中国人的灵魂。
如果鲁迅先生当时坚持自己的最初选择,中国又怎么会出现一位这么伟大的作家呢?今天,我们谈到拿破仑时,没有人赞美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而较多的则是笑话他不懂变通;我们谈到鲁迅先生时,没有人指责他半途而废的做法,而他的几次改变目标的故事却成为流传的佳话。
因此,我们的看法应当有所改变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固然可敬,但方法未必可取;未达目的而罢休,看似没有勇气,但有时却是眼光远大的体现。
目标是由人定的,但起决定因素的是现实。
当现实改变时,目标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
死守一个与现实矛盾甚至相违背的第一段陈述错误思想,为后文提供靶子。
使全文有的放矢。
接着提出疑问。
引人深思,从过去转到现在,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举拿破仑作反面例子。
适当议论评析,反问有力。
举鲁迅作正面例证。
再评点。
再反问。
就两例材料进行总结分析,对比有力。
自然引出观点,回应第一、二段。
申述观点。
阐明目标应随现实改变的道理。
目标不会有很好的结果。
我们正处在思想认识形成的阶段,有一个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它能明确我们的奋斗方向,也能为我们增加动力。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拘泥于目标,世界是发展的,现实更是瞬息万变。
当一个目标不适应现实时,它就会制约我们的发展,而当一个目标能够与现实完美地融合,它就会使我们发挥所有的能力,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因此我们应牢记:现实决定目标,目标应随现实的改变而改变。
末段第一句使文理周全、严密。
“但是" 及时收住,突出强调要“变"。
最后一句再次点明中心,鲜明,有力。
二、机遇生活中,总能听到不少人发牢骚,抱怨幸运之神不肯光顾自己,不肯把机遇赐给自己:买奖券发不了财,投稿件如泥牛入海,想做黄继光那样的英雄却无战场可上,自认才高八斗却遇不上慧眼识人的伯乐……总之,天不与我方便,只能放歌纵酒,怨天尤人。
其实,机遇就如同水,无时无处不在人的周围,只是有些如空气中的水蒸气,人们漠视了它的存在,而当它以河水、溪水出现时,那些没有什么准备的人猝然见它急急用手捧起时,它又从他们的指缝间流去。
不能说没有机遇,只不过大多数人没能把握住机遇而已。
机遇只会对有准备的人产生影响,只有那些有很充足准备的人才能发现并利用机遇。
机遇是偶然的,而准备却是“必然”的, 没有充足的必然准备,“偶然”无济于事,因为“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高唱“时不利兮骚不逝”的项羽认为时运不济,天灭楚王。
其实,他的机遇还少吗?“鸿门宴”便是一个绝妙的机遇。
此后他无数次胜利也是机遇,机遇之神对他是倍加青睐了,他有无数个“偶然”,但他却没有“必然”的准备,他少时学文文不成,学武武不就,自己本身有限的能力,加上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一次次地丧失了良机,落得自刎乌江,他这样对待自己的机遇,还能埋怨“时不利兮”吗?机遇贯穿着每个人的一生,每一次竞赛、考试、评比乂何尝不是机遇?正因为它们存在,我们才不断学习准备着。
准备充分者,首先叙述种种牢骚,为下文作准备,使文章有来由,有针对性。
用“水”比喻机遇无处不在,比喻选择恰当形象。
进一步指明机遇只会对有准备的人产生影响。
举项羽之例子说明没有准备,只会丧失良机。
再进一步说机遇不仅有,还贯穿人一生, 永远都存在,需要不断准备。
扩大视野,从个人到国家,使文章内容更 丰富充实。
强调要把握机遇。
再次突出强调把握机遇的前提是“不断增 强自身的能力”,回答第一段的埋怨。
照应好。
第一段用“有人说''对比引出观点,有文 采,简要概述全文内容。
入题快捷,不拖沓。
中间分别用河、山、海、天来回答文题, 每一段中又分别用对比来突出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结局,鲜明,有力,又生动,形象。
恰 当的想象描述,适时的引用点染,增加文章 的文采。
面对相同的河、山、海、天,却有 着完全不同的结果,引人深思,为下文总结 铺路。
最后两段在前文基础上,自然得出“青春 应该是一首奋斗的乐章"这一结论,点出青 春的本质,使文章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富有 震撼力量。
自然能脱颖而出。
机遇于人如此,于国亦是如此。
在世界 经济腾飞的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己由于 种种原因错过了这机遇。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 蓬勃而起的今天,放开国门的中国乂同样面 临着机遇,中国人在努力发展生产力,这生 产力便是“必然”的准备,只有准备充足, 才能把握住每一个科技腾飞而起的小机遇, 把握住这些小机遇才能把握住这一个能振兴 中华的大机遇。
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才能把握机 遇。
三、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是一首动听的歌,一幅美丽 的画,但我说育春是一条奔踌的河,一座高耸 的山,一片浩瀚的海,一片蔚蓝的天。
育春是河,河水激起洪波巨浪。
风浪里有 人勇敢地驾驭命运之船,劈波斩浪,溯流而上, 寻找人生不移的航标,;有人却放逐手中的船 桨,一任小舟顺流而下。
于是,弄潮者踏平波涛; 懦弱者葬身鱼腹。
一条同祥的河流便有了两 种截然不同的结局。
青春是山,群峰摩天,没入云端。
在同样艰 难的羊肠小径上攀登,有人在“昼闻猿啼,夜听 狼嗥”的险境中坚韧不拔,凭着“履险如夷”的 信念,终享高山流水之乐。
有人却在野花迷惘, 山雨欲来的景色中畏缩不前,更有中途折回 者,抱憾终生。
'青暮是海,浩海汪洋,茫茫无际。
一代枭雄 曹操也曾赞叹它的坦荡胸怀一一“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光灿烂,如出其里.”生活的强者 鼓起“百川东入”的勇气投入大海,接受心灵的 洗礼,练就一身铮铮铁骨有人却惧怕海上 的狂风,海底的喑礁,唯恐海风将自己卷入浪 谷,一旦碰击暗礁,便不能生还,于是一直站在 岸边,直到“镜里但见鬓如霜”的年纪。
育春是天,辽阔无垠。
只要志坚如铁,即使 电闪雷呜,风急雨骤,也能叫风云变色。
然而胆 怯如鸡者,即使丽日高悬,一碧万里,也难搏击 长空,只会韶华空度。
那么,青春究竞是什么?青春应该是一首奋斗的乐章。
我们在奋 斗中求生、奋斗中永恒。
奋斗是青春全部的 内容。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多么美丽的字眼!中学生正处在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黄金时期,多么富有激情与魅力!但是,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 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未来。
清以''青春"为话题,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 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作文中可用也可不用。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 不得抄袭。
青春的四季风人们常说十九岁是花季,我却不以为然。
我看, 恐怕要用“一年四季"来形容我这个十九岁的小女孩,才比较恰当吧!我的春季“特大喜讯,我当上了文娱委员!”还没进家门,我就大声嚷嚷起来。
“嚷什么,有本事就到元旦文艺汇演上给我争光去!”妈妈从厨房里出来,一边擦着桌子,一边还不忘给我“泼冷水气“没问题,我披荆斩棘地苦练这么多年,拿个奖算得了什么?” 嘴上这么说,我心里却没个底。
妈妈说得对啊,这只是我在春天里播下的一份希望,只有经常浇灌,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十九岁的我志比天高,像春天一样富有生机和活力。
我的夏季“哈哈......嘻嘻.....”操场上那发出银铃般笑声的是谁呀?不就是我喽!刚刚打完篮球的我,大汗淋漓,手里拿着矿泉水,和同学正聊得起劲:“这,星空热舞俱乐部'怎么样?”“太棒了,扬扬跳了一支唐朝舞,真是一流,绝了!你不知道,那种似柔非柔, 似刚非刚的感觉......''瞧,我们又侃上了。
我们这帮姐妹们儿聚在一起,天文地理了然于心,网络电视无所不及,在生活上可是谁也不愿服输的对手。
十九岁的我豪迈洒脱,像夏天一样热情奔放。
我的秋季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飘零的残叶和绵绵的细雨,往事又涌上心头。
近来成绩退步很大,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唉,考试临近,我该好好复习了。
人生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呢?是上大学、赚大钱、成家立业......是在于索取还是在于奉献,我茫然了。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是啊,愁,不就是秋天的心吗?十九岁的我,不知为什么变得如此多愁善感,像秋口的丝雨一样深沉忧郁。
我的冬季“待会把英语试卷做完,物理那两个题目弄懂没有?"我抬起埋在书堆里的头,不耐烦地听这妈妈的话,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的条幅直冲我眨眼睛:“你还差得远呢!”近来,我心情很烦,学习上的问题太多了,我只得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策略,不打电话不通信,遁入“山居”苦读书。
十九岁的我,有了冬天的冷峻与沉稳。
十九岁,一个青春的季节,一个充满酸甜苦辣的年岁!点评:将美丽的十九岁,用春夏秋冬四季来形容,贴切,新颖。
作者用四个小标题,审起了青春岁月里有苦有乐、激情满怀的生活。
形式新颖,内容比较充实,语言活泼自然,字里行间不乏文采。
文章最成功的地方,是没有空抒感慨,无端发议,而是选取四个不同的细节场面,极简练、生动的加以描写,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有依托,议论具有根基,不致流于空泛。
描写不拖沓,入笔快捷,点到即收,恰到好处。
文章不足的地方,是比较粗浅。
春天并不都是活力,秋天并不都是忧郁。
文章秋、冬两季格调过于消极、压抑。
既写出四季不同的特点来,更在四季中共同表达活力与成长的喜悦来,才对得住标题中“青春”两字。
个别语句表达还要斟酌。
第一段不直接从材料揭示的“青春”入笔,却另外跳出“十九岁”来,别生枝节,和材料话题衔接不紧,不明智。
转折关系不妥当,青春纵然有酸甜苦辣,也还是人生的花季。
结尾段总结句欠缺高度与力度,也需要重新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