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概述
1.1.1 海洋生物材料
1.1.2 医学用生物材料
1.1.3 生物材料生活用品
生物材料的喷涂工艺
皓淀粉基生物降解材 料
这些材料有史以来一直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一部分因为特殊性能而用作生物材料。
• 材料的特定的功能与材料的特定结构是相 联系的。如对于人造骨骼来说,它一般具 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因此出现了适合人体 需求的多种人造骨骼。
表面液晶结构设计,使材料表面与细胞表 面产生类似的物理结构或化学结构,该研 究已经证明表面液晶结构的形成有利于材 料抗凝血性能的提高。
3、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真正的生物材料阶段)
材料生物化毕竟不能改变材料的基本 结构,这为材料的长期使用留下隐患, 同时器官(尤其是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不可能用单一无活性的材料来模仿其全 部或大部分功能。
第一章 生物材料
主讲:李晓生
第一节 生物材料的发展概况
• 其他名称: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biomedical materials)
• 定义:用以诊断、治疗、修复或替换机体 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 生物材料用于人体组织和器官的诊断、修 复或增进其功能的一类高技术材料,即用 于取代、修复活组织的天然或人造材料, 其作用药物不可替代。生物材料能执行、 增进或替换因疾病、损伤等失去的某种功 能,而不能恢复缺陷部位
• 闻名于世的秦始皇兵马俑是典型的陶制品;
• 著名的唐三彩创始于唐高宗时期,用白粘土作胎, 以Cu、Fe、Co等矿物作釉的着色剂,两次烧制后成 为绚丽多彩的陶器精品;
• 江苏宜兴紫砂壶 (紫砂泥由粘土、云母、赤铁矿等组 成,其中Fe2O3含量约7%-10%,TiO2>1%) 制造技 术精湛,色泽淳朴,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另有定义是:具有天然器官组织的功 能或天然器官部分功能的材料。
• 生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可追溯到3500年 前,那时的古埃及人就开始利用棉纤维、 马鬃作缝合线缝合伤口;印第安人则使 用木片修补受伤的颅骨。
• 2500年前,中国和埃及的墓葬中就发现 有假牙、假鼻和假耳。人类很早就用黄 金来修复缺损的牙齿,并沿用至今。
这类材料具有与人体骨组织的无机成 分有类似的化学组成,材料抗压、抗折强 度与人骨接近],植入后与组织亲和性良好, 同时有降解作用并诱导成骨细胞(加诱导因 子如BMP)的长入,使植入组织骨化,一段 时间后植入组织转化为正常组织等特点, 也即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生物化。
研究重点是惰性生物材料的生物化-即 在不破坏原有材料性能的基础上,通过表 面改性设计使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与细 胞亲和性好,不产生炎症、凝血、畸变、 甚至癌变等反应。研究的重点是抗凝血材 料的设计与制备。抗凝血材料设计思路有 以下五点:
➢我国陶器大 约出现在8000 年前,具有悠 久的历史。 ➢半坡村出土 的碗、钵、釜、 罐、瓶等,甚 至还有吹气能 发声的陶埙。
半坡变体鸟纹盆 半坡陶盆
半坡小口尖底瓶 陶埙
➢从著名的仰韶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 人们发现当时祖先已经掌握了烧制黑色陶器 和白色陶器的配方和技术。
仰韶白陶瓶
龙山黑陶瓶
因此在器官(或组织)供体来源非常有限 的情况下,如何在体外培养出正常的组织 供手术使用,是医学界和生物医学工程学 界追求的目标之一。组织工程的出现和发 展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占据非常重要 的地位,同时组织工程也为生物材料出了 难题和提供了发展方向。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支架材料)应具备 一下性能:
• 据考古学家分析,距今约一万年前就有陶器出现, • 人们用粘土或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的混合物,
经成型、干燥、烧制(烧制温度低于1200℃),得 到坚硬的陶器。 • 陶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人造材料”,由于高温烧 制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得到和粘土不一样的新物质。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3000一前2800年) 黑陶豆 陶体的黑色是因为渗入了碳
兵马俑
唐三彩马
方韵紫砂壶
猪纹陶盆
商 陶酒尊
唐 三彩俑
➢陶的出现,人类可吃煮熟的谷物,喝煮开的水,可 长时间储存食物,促进人类进化。
➢陶器也是最初的耐火材料,为以后的铜、铁冶炼提 供物质条件。
1.2.4 生物材料发展阶段
生物材料的定义很多,归纳起来可 理解为生物材料是一类 用于人工器官、 修复、理疗康复、诊断、检查、治疗疾 病等医 疗保健领域,对人体组织、血液 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功能材料。
• 1588年人们用黄金板修复颚骨。 • 1775年就有用金属固定体内骨折的记载。 • 1851年发明了天然橡胶的硫化方法后,有
人采用硬胶木制作了人工牙托的颚骨。
• 器官移植取得巨大进展,但有难题:排异、 器官来源、法律、伦理等。因此医学界对 生物医学材料和人工器官的要求日益增加。
• 目前被详细研究过的生物材料已超过1000 种,被广泛应用的有90多种,1800多种制 品。西方国家每年耗用生物材料量以 10~15%的速度增长,1980年全球医用生物 材料及制品的销售额为200亿美元,1990年 达500亿美元,1995年近1000亿美元。
生物工程学是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 学、细胞生物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 酵工程等,他们互相联系,其中以基因 工程为基础。
通过基因工程对生物进行改造,才
有可能按人类的愿望生产出更多更好的 生物产品。而基因工程的成果也只有通 过发酵等工程才有可能转化为产品。
1.2 生物材料的发展
随着医学 以及材料学的发展,尤其是 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成功,如20世 纪40年 代高分子材料的大力发展,为生物材料的 研究与应用提 供了极大的发展机会。
目前可以说从人体天灵盖到脚趾骨、从 内脏到皮肤,从血液到五官,除了脑以及 大多数内分泌器官外, 都可用人工器官来 代替。生物材料发展三阶段
最早的生物材料的应用——镶牙
•生 物 降 解 金 属 材 料 让 骨 骼 更 坚 固
复合材料主要有纤维增强聚合物材料或 金属-陶瓷复合材料。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质量
的改善,惰性生物材料的应用会向更高 层次———生物化或组织工程化生物材 料过渡。
2、生物材料的生物化(有益阶段)
随着材料科学、医学的发展,以及先进 仪器设备的发明,带动了生物材料的发 展。
新型生物材料有代表性的成果是20 世纪70年代发现的钙磷系玻璃陶瓷,如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珊瑚等。
• 从挖掘的人类当年所使用的各种用途的锋利石片,可 想象人类远祖的艰苦和聪明。
石刀
石斧
石针
•他们能区别、选用各种石头创造出刀、斧、针各种 器具,用于生产、生活和战争。 •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极其落后,人类社会的生产力 也极端低下,社会发展极其缓慢,人类文化也是相 当简单和粗俗的。
石器工具
1.2.3 陶器(无机非金属材料)
• 我国生物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五十年 代),但发展很快。
1.2.1 材料发展的历史演进
• 天然材料 陶瓷 青铜 铁 钢 有色金属 高分子材料 新型材料
1.2.2 典型的无机材料—石器
• 大约25000年前,人类就学会使用材料。
• 人类只能利用岩石、树木、兽皮、骨骼等天然材料并 进行粗糙加工,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设计表面微相分离结构也是材料生物化的 内容,微相分离是血管壁内皮的结构特征, 即亲水糖链和蔬水脂质体形成两相镶嵌结 构,模仿这类结构可望改善材料的抗凝血 性。目前主要通过共混或共聚方法在高分 子聚合物如聚氨酯表面引入微相分离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微相分离结构对材料抗凝血 性能提高的机制没有完全弄清楚,使该方 法的研究受到制约;
(1)首先是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 容性和组织相容性;
(2)可降解吸收,在组织形成过程中 材料降解并被吸收;
(3)具有可加工性,尤其是能形成三 维结构并有较大的孔隙率,以便进行营养 物质传输、气体交换、废物排泄;
(4)使细胞按一定形状生长,良好材 料-细胞界面,利于细胞黏附、增殖、激活 细胞特异• 惰性生物材料是指对人体组织化学惰性, 其物理机械和功能特性与组织匹配,使 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不致产生不利于功能 发挥和对其它组织影响的反应,特别是 与组织接触或短(长)时间不产生炎症或凝 血现象,无急性毒性或刺激反应,一般 无补体激活产生的免疫反应的一类功能 材料。
目前惰性生物材料主要品种有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 材料。
生 物 高 分 子 材 料
.
接枝蛋白质或氨基酸,产生免疫吸附, 这主要是基于蛋白质、氨基酸或核酸与 细胞有更好的亲和性;天然高分子如甲 壳糖、胶原、明胶、蛋白微丝等生物材 料的研究表明,它们的抗凝血性能和组 织亲和性优于一般生物材料,关键在于 一系列处理过程中如何维持天然材料的 结构性能,尤其是维持材料的免疫性能;
• 生物医学材料是生物医学科学中的最新 分支学科,是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 科学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具体涉及到 化学、物理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 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 药物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等很多学科 。
• ISO定义,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即生 物医学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 它是指“以医疗为目的,用于与组织接触 以形成功能的无生命的材料”。
1.1 简介
生物材料通常有两个定义:狭义的生 物材料是指天然生物材料,也就是由生物 过程形成的材料。广义的生物材料是指用 于替代、修复组织器官的天然或人造材料
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s)又 称生物工艺学或生物技术。应用生物学和 工程学的原理,对生物材料、生物所特有 的功能,定向地组建成具有特定性状的生 物新品种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金属材料主要集中在不锈钢、钛、金、 银等基体金属及钴、镍、银-汞合金;非 金属材料主要有氧化铝、氧化锆、氧化 硅、氧化镁、氧化钛、铝酸钙等陶瓷材 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