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涤棉混纺漂白布

涤棉混纺漂白布

涤棉混纺漂白布任务书一、涤棉混纺漂白布涤棉混纺织物是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以一定比例混纺而成的,它既具有涤纶织物抗皱性好、挺括、飘逸、洗后易干、不霉不蛀等优点,又有棉织物手感柔软、透气、吸湿性好、不易起球等性能,穿着舒适、经济实惠,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二、工艺设计平幅加工(烧毛、退浆、精练、氧漂、丝光)→定形→整理(柔软、增白、拒水整理)三、设备选择四、检测方法及标准一、涤棉混纺漂白布涤棉混纺织物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

但是涤棉其中的涤纶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对油污的亲和力很强,容易吸附油污,而且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难以洗涤,而且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等缺点。

通常采用的混纺比例为:涤/棉=65/35,涤/棉=45/55,涤/棉=40/60等。

二、工艺设计聚酯纤维与棉纤维的理化性质不相同,在染整加工时,两者应兼顾,纤维混纺比例不同时应有相应的工艺。

由于目前涤棉混纺织物是在棉织物染整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及设备安装路线也大体相似,因此带来一些不便之处,分述于下。

1.烧毛棉织物前处理工艺是先烧毛后退浆、煮练。

涤/棉织物虽然也将烧毛列在退煮之前,但可能带来不利之点,如聚酯纤维没有来得及烧掉,受高热形成小溶珠散布在织物表面,在用某些分散染料染色时会因此产生色点;涤/棉织物常用PVA 浆料上浆,经烧毛高温作用后退浆时PVA 较难退掉,织物上油污也将会固着,影响织物白度。

但由于坯布烧毛的工序顺当,管理方便,烧毛机的清洁要求不高,除了个别漂白涤/棉品种在练漂后烧毛,及个别深色卡其在染后烧毛外,坯布烧毛仍是切实可行的。

烧毛时布身温度要求低于180℃,温度过高,则布幅收缩过大,手感发硬粗糙,强力下降甚至脆损。

对稀薄、网眼、提花织物更应引起注意。

烧毛设备仍以气体烧毛机为好,用于涤/棉织物的烧毛机火口上方有冷流水辊筒,烧毛时织物在辊筒上包绕,可吸去布身热量,降低布身温度。

火口还可转动,针对不同织物采取不同的火口角度,如切线烧毛、透烧、直烧等。

烧毛后落布时布身温度应在50℃以下,可用冷风或绕经大冷水辊降温或喷雾降温。

干落布应加装静电消除器以免落布上齐,或者织物被卷绕到落布架上。

2.退浆退浆方法:热水退浆、碱退浆、氧化剂退浆、酶退浆⑴、热水退浆水是PVA的溶剂。

能除低粘度PVA。

热水将织物充分润湿,堆置或汽蒸能使PVA浆膜溶胀和软化,再用热水冲洗。

(2)、淀粉酶退浆用于淀粉成分PVA机理:PVA包在淀粉外面,淀粉酶从PVA孔隙中进入,与淀粉作用。

淀粉水解后,外层PVA随之破裂、变形,并从织物上脱落退浆液组成BF-7658酶(2000倍) 1-2g/LNaCl 1-2g/L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g/L工艺流程:浸轧退浆液(50~60℃)→堆置(30~60min)→ 90~95℃汽蒸(或热水浴浸渍)→充分水洗(3)、碱退浆碱退浆工艺用烧碱5~1Og/L,润湿剂适量,80℃轧碱后堆置0.5~1h,热水(80~85℃)冲洗,冷水洗。

水洗时水量要充分,防止退下的浆料重新吸附到织物上,影响染色,退浆率要求达到80%。

氧化剂退浆可用亚溴酸钠1~2g/L,pH9.5~10.5,室温浸轧后堆15~2Omin,用3~5g/L 烧碱于85~90℃碱洗,再用热水、冷水洗净。

也可用烧碱—过氧化氢液退浆。

(4)、氧化剂退浆机理:使PVA发生降解,分子量下降,溶解度增加,水洗就很易除去。

也能使其它浆料氧化降解。

缺点:条件不当,易损伤棉织物。

常用氧化剂:过硫酸盐、过氧化氢、亚溴酸盐退浆液组成:过硫酸盐 5g/L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5-10g/L氢氧化钠 5g/L工艺流程:浸轧退浆液→汽蒸(142℃,1min)→热水洗→冷水洗3.精练涤棉混纺织物上浆料以PVA为主时,可以退煮一次进行,若是浆料以淀粉为主时,仍应经酶退浆后再煮练。

由于聚酯纤维耐碱性较差,煮练工艺应比棉织物煮练温和。

目前涤棉混纺织物煮练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低浓度碱、高温汽蒸煮练工艺;另一种是碱浓度?高、热堆置的工艺。

煮练设备以平幅汽蒸设备为主,绳状煮练容易造成折皱,一般不用,但也有少数工厂用绳状煮练处理印花用中薄型坯布。

目前生产上趋向用双氧水或亚氯酸钠进行快速煮漂一浴法,已取得初步成功。

碱煮练碱剂+精练剂碱剂:烧碱。

必须严格控制碱的用量及反应温度。

精练剂:润湿、乳化、净洗等作用工艺处方:烧碱 15-20g/L (纯棉为25-40g/L)精练剂 10-15g/L防氧化剂 1-3g/L工艺流程:浸轧煮练液(轧余率70%),在85-98℃作用1h后水洗4.漂白涤棉混纺织物漂白主要是为了去除棉纤维中的天然色素。

氯漂仅用于深色涤/棉卡其的漂白。

氯-氧双漂工艺也可用于中、浅色品种的前处理。

亚漂去除棉籽壳能力强,对煮练要求不高,但受设备限制。

氧漂白度较好,不污染环境,对设备腐蚀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漂白方法。

氧漂常用碱—氧双漂工艺,即用过氧化氢(100%)5~7g/L,水玻璃(比重1.4)7~10g/L、渗透剂及烧碱适量,pH值10.5~11,在100~102℃时汽蒸40~90min,然后再重漂白一次,两次工艺完全相同。

氧漂:采用氧漂的产品白度较亚漂差,但对环保、设备方面远较亚漂优越,故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西方一些国家应用更广泛。

高温高压汽蒸法采用特殊高温高压设备进行生产温度 130-142℃压力 203-304kPa(2-3大气压)时间 30-120秒工作液配制(g/L)100%H2O2 3.5-3.735%Na2SiO3 10-15稳定剂 1-4渗透精练剂 2-3NaOH 3-5缩短工序,退煮漂合并工作液配制(g/L)100%H2O2 7-1435%Na2SiO3 20-30稳定剂 0.5-2渗透精练剂 4-10NaOH 10-15工艺流程:浸轧工作液(30℃,轧余率80~90%)(补充液为上述配制浓度的5~8倍)→汽蒸(60s)→冲淋平洗冷堆法手感好、纤维损伤小、节能、漂白均匀。

白度和渗透性较差。

工作液配制(g/L)100%H2O2 10-1735%Na2SiO3 40-65渗透精练剂 3-5NaOH 8 -10工艺流程:浸轧工作液→打卷,用塑料布包好→堆置(慢速旋转16~24h)→水洗对漂白织物应在热定形前后各漂一次,并结合聚酯纤维与棉纤维的增白加工,棉增白宜放在第二次漂白时同浴进行。

5.丝光丝光是为了改善棉纤维的上染性能,考虑到聚酯纤维不耐高温强碱的作用,冲洗碱液及去碱箱温度不能高于80℃,丝光水洗后,布上带碱量应尽量减少,出布时pH 值控制在7 左右。

丝光设备可用布铗丝光机,也可以用直辊丝光机。

6.增白T/C混纺产品中的漂白产品及印花织物中的白地较大的产品,为了进一步提高白度,均需要进行增白处理。

由于二种纤维性质不一,T/C织物的荧光增白必须采用不同的荧光增白剂分别进行增白。

1、涤纶常用DT增白剂,属于分散性染料,安排在热定型之后或同时进行。

干布浸轧增白液→烘干(红外线或热风烘燥)→发色(与热定型合并)例:DT增白剂 15-30g/L分散染料(调色光)蓝紫色 0.06-0.10g/LJFC 1-2 g/LDT影响棉的白度,需去除。

2、棉组分用VBL增白剂。

常与H2O2同浴,以缩短流程。

H2O2与增白剂混合组成100% H2O2 5-7g/L35%硅酸钠 3-4磷酸三钠 3-4VBL 1.0-2.5精练剂 3-6PH 10-11干布浸轧增白液→100℃汽蒸80-90min →皂洗→热水洗→冷水洗7.热定形热定形是合纤及其混纺织物的特殊工序。

涤纶是热塑性纤维,当含涤纶的织物进行湿热加工时,会产生收缩变形和折皱痕,通过热定形工序可以防止上述疵病,并且对织物的光择、手感、强力、抗起毛球等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热定形温度要严格掌握,否则将影响织物的染色性能、热稳定性和表面平整性。

涤棉混纺织物一般采用干热定形工艺,热定形设备以热风针铗链卧式热定形机应用最广泛。

此机由进布装置、超喂装置、针铗链、扩幅装置、热风房、出布冷却装置等组成。

机器运转时,织物由超喂装置上针铗链,所谓“超喂”即喂布速度大于针铗链运行速度,如此可降低织物经向张力,有利于扩幅,又可使织物在经向能够有一定的回缩。

针铗链的作用类似丝光机布铗链的作用,是两条由针板组成的环形长链,运行时针板上的尖针刺入左右布边,带动织物向前运行进入热风房并逐渐扩幅。

热风房中循环流动热空气,温度控制在聚酯纤维的玻璃化温度与软化点之间,以190~210℃较为合适,经过15~3Os 作用,织物由针铗链送出热风房,以适当速度将织物冷却,使热定形状态得以固定,落布时,可向布面吹冷风或绕经大冷水辊筒来降温,使织物温度降至50℃以下。

8.柔软整理目的:改善织物手感,使柔软滑爽柔软剂整理:轧柔软剂→烘干→拉幅→烘燥柔软剂A、甘油;缺:易生霉菌(过量)B、石蜡乳液;缺:过量,手感发腻,强力下降C、红油;手感,光泽好,不耐洗D、反应性柔软剂:防水剂PF,有机硅,均由较长的硫水脂肪链和能与纤维素发生反应的基团两部分联接而成,耐洗。

9.拒水整理拒水拒油整理剂X capeDRC拒水拒油整理剂X capeDRC是一种含氟聚合物的乳化体,外观白色半透明,pH值6.0,室溫下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纤维。

高溫条件下,X capeDRC可通过反应性基团或端基封闭的异氰酸酯与纤维牢固結合。

它适用于合成及其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且整理后具有优异的耐洗及干洗性。

X capeDRC能与大多数常规树脂和增強剂相容,即同浴浸轧时溶液稳定性好,且低施加量时即可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拒油性。

溶液狀態的X capeDRC能在纤维內快速扩散,即使对高速运行的难润湿织物,也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渗透性,且整理后织物受留残物影响小,手感柔软。

拒水拒油整理剂X capeDRC,三防增进剂LK 30,平滑剂HLC,聚乙烯柔软剂129,弱阳离子柔软剂3305,改性氨基硅类柔软剂LS06,聚醚氨基硅油柔软剂CGF。

工艺流程半成品→酸洗(调节布面pH值至6~7)→浸轧整理液(轧余率60%~70%)→烘干(80~100℃)→焙烘→测试三、设备选择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车速〔m/min〕涤棉两用气体烧毛机LMH003J—200型90-100平幅碱退浆机LMH041-180型50-60平幅氧漂机LMH066-180型50-60冷轧堆机LMH035型60-70布夹丝光机LMH201-180型50热定型机M735A-180型35-40连续轧染机LMH323B-180型45-50热风拉幅机LMH731A-180型50-60四、检测方法及标准拒水整理测试AATCC 22 拒水性能测试:喷淋法,多次水洗后达4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