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经济和外经贸形势展望一、2017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投资形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八年来,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终于走上了复苏的道路,再次爆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但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远未消除,调整复苏之路依然艰难曲折,欧洲银行业风险上升、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美欧大选、地缘政治冲突等增加了全球经济复苏变数,新的不确定性因素正在集中显现。
总的来看,2017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投资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宏观经济政策效力减弱,世界经济低速增长。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由于最早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金融和家庭部门去杠杆进展迅速,在发达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复苏,经济状况已经比危机爆发之初大为改观。
2016年一、二季度美国GDP增长率分别为0.8%和1.4%,三季度增长2.9%,IMF预计其全年增长1.6%,2017年增速有望提升至2.2%。
但从目前情况看,受美元走强、外部市场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美国经济增长仍不稳定,工业生产、核心资本耐用品订单等关键指标连续多月下滑,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不足。
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乏力,都难有明显反弹。
欧元区内需疲弱,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英国脱欧又带来新的冲击,日本“安倍经济学”效力衰减,制造业创新能力下降,日元升值削弱了出口竞争力。
新兴经济体除印度等少数国家外,普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放缓等压力,俄罗斯、巴西等经济结构单一、依赖于能源资源出口的国家还未摆脱技术性衰退。
IMF最新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延续了近年来的下滑态势,2017年有望成为拐点,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为3.4%,略好于2016年,但远低于金融危机前十年4.2%的平均水平,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且IMF近年来的预期往往偏乐观,不排除后期下调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欧元区、日本等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已近极限,效力却不断减弱。
2016年,采取负利率政策的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生产总值的五分之一以上,负收益率国债总额已达到13万亿美元,较2015年规模增长了两倍多,但全球低通胀的局面却没有明显改善。
二是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国际贸易与投资仍将低位徘徊。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价值链遭受了重大冲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以“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了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产生了深刻变化,新的增长动力和模式尚未形成,国际贸易与投资进入历史罕见的低谷期。
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至2008年,世界贸易额年均增长12.1%,但是2009至2015年,世界贸易额年均仅增长0.2%,基本上是停滞的状态。
2002至2007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5.7%,2008至2015年,年均下降1.9%。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种低迷的态势在短期内还看不到明显改善的迹象。
WTO预计2016年世界贸易量增长1.7%,比2008至2015年的平均增速低1.4个百分点,这已是全球贸易增速连续五年低于全球GDP的增速,也是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此前贸易是经济的发动机,但当前贸易却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复苏。
此外,WTO预计2017年世界贸易量的预期增速为1.8%~3.1%,这是多年来世贸组织首次提出区间来预测,表明2017年的国际贸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报告显示,受全球经济疲软、跨国并购交易势头放缓及跨国公司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2016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预期下降10%~15%,2017年有望恢复增长,但是难有明显反弹。
三是“逆全球化”现象增多,贸易投资环境恶化。
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兴起、美国大选走向都表明发达经济体的民粹主义思潮在不断升温。
这主要是因为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失业率高企,目前美国的失业率是历史上相对低的,但是劳动参与率只有60%左右,折算下来实际失业率接近10%,真实失业率高企,经济全球化扩大了贫富差距,导致底层民众不满情绪普遍上升。
在此过程中,不少国家的政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了迎合民粹思潮、争取选民选票,将攻击矛头对准国际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相关政策,对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长期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民粹主义思潮升温导致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倾向愈发严重,纷纷采取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一些发达国家频频使用安全审查手段为企业跨国投资并购设置障碍。
WTO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G20国家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贸易保护呈现升温趋势,2017年的贸易投资环境总体并不乐观。
二、2017年我国外贸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2017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存在不少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困难的一面看:一是外部需求疲弱。
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是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5年货物贸易出口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13.8%,我国生产的产品与国际市场已经深度融合。
但外部需求疲弱仍将是明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IMF报告分析认为,全球贸易增速下滑75%是由需求疲弱引起的,另外25%是由于各国贸易政策、人为设置的壁垒、跨国公司收缩产业链等因素造成的。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明显回暖。
2016年下半年以来,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虽然较年初的低点有所反弹,但仍远低于盈亏平衡点。
前不久,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对第120届广交会500余家参展企业的调查显示,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仍是当前外贸企业认为影响出口的最主要因素。
在商务部近期的调研中,出口企业普遍反映订单不足问题仍十分突出,小单化、短单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形势下,我国钢铁、化工等传统出口产业,成为贸易摩擦重灾区。
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共遭遇了2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91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44%,涉案金额109亿美元,同比增长85%。
二是外部竞争压力加剧。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吸引外资作为促进产业发展、扩大出口的重要抓手,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外资政策的优惠度和便利化水平。
德勤报告认为,未来五年美国有望超过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国。
印度放宽外资准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积极吸引外资流入。
我国周边新兴经济体依靠低要素成本优势,出台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出口加工产业转移。
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利用外资不断萎缩,2016年前三季度制造业外资规模较5年前减少34.3%,主要面向出口的轻工、纺织、服装等产业外资下降尤为明显,不利于我国外贸稳定增长。
2016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速已有数月落后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巩固全球市场份额压力较大。
三是外贸传统优势弱化。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对外贸的影响日益明显,加工贸易订单和出口产能向境外转移,传统出口产品在发达市场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据美方和日方统计,2016年前8个月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在日本市场份额下降2.6个百分点,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个和1.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成本差距还在扩大,部分沿海地区人工成本超过5500元/月,是一些周边国家的4~6倍。
受此影响,要素成本敏感型的加工贸易产业和订单仍在加快向越南、印度等国家转移,特别是部分出口产能转移正从纺织服装产业进一步拓展到IT等产业,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势必削弱未来的出口发展潜力。
在看到以上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外贸正处在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贸发展的亮点在增多,新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
一是外贸发展有望保持回稳向好。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的低谷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困难的局面。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稳增长调结构的措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外贸发展总体呈现回稳向好势头。
以人民币计价,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二季度提高8.3个和1.3个百分点,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从目前情况来看,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2016年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2017年很可能延续这一态势,继续回稳向好。
二是外贸结构在不断优化。
应当看到,在总体复杂严峻的形势下,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出现了不少亮点:一是一般贸易发展好于整体。
一般贸易附加值高,不像加工贸易对成本相对敏感。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实现了正增长,好于总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6%,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
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实现了正增长,占出口总额比重提高到46.5%,分别超过了外商投资和国有企业,成为出口第一大市场主体。
三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情况比较好。
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3%,材料技术产品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和12.3%。
四是高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
机电产品进口增长0.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长1.4%,其中生命科学、计算机集成制造、电子、航空航天技术产品进口分别增长14.1%、5.8%、4.6%和2.2%。
五是外贸新动能不断聚集。
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正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六是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前8个月,服务进出口增长13.5%。
这些结构上的优化调整为2017年我国外贸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
在外贸传统成本优势减弱的同时,我国人力资本、技术、资金等领域的综合优势快速积累,为外贸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现在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我国每年申请国际专利数量位居世界第三。
近年来我国高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幅增加,包括电力通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六大洲。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制造合作不断推进,投资和贸易互动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将有力带动中高端资本品出口,为促进2017年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提供新动力。
三、2017年我国外贸将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双轮”驱动2017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外贸发展总体上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狠抓外贸政策落地生效,着力推动外贸调结构、转动力,促进外贸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
一是努力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当前,外贸突出矛盾仍是下行压力较大。
本届政府高度重视外贸发展,已出台了16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
这些文件既立足当前稳增长,又着眼长远调结构、转方式,含金量高,针对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