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1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中国的“感知中国”
2009年8月温家宝在考察无锡高新微纳传感器工程技术 中心时指出,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无锡建立中国的传感 网中心——“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3月,“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第一次写入中 国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 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 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3、物联网的由来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于 1999年在研究射频识别技术(RFID)时首先提出。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有关物联网的报告, 正式提出明确的概念:
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 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 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美国的“智慧的地球”
2008年11月,IBM公司总裁彭明盛提出“智慧的地球” (Smart Planet)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 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 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对此给予了积极的 回应,认为“智慧的地球” 有助于美国的“巧实力” (Smart Power)战略,是继互联网之后国家发展的 核心领域。
宽带通信)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互联网络,是互联网的一种延伸网络。 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包含两层意 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 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其网络端由PC延伸和扩展到了与所有物品相关的嵌入式 终端,可进行信息物-物、人-物、人与人的信息交换。
全面 感知
嵌入式计算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重庆:2010年,成立“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无锡:2009年,成立“国家物联网产业研发基地”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日本的“U-Japan”计划
以人为本,发展无所不在的4U网络。即实现所有人与人、 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Ubiquitous[普及], Universal[万能],User-oriented[面向用户],Unique[独 特])。
定义: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 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 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 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view/1136308.htm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1.1.4 物联网的前景展望
欧洲智能系统集成技术平台组织(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中预测,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 段:
➢ 2010年之前以RFID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广泛 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等领域;
➢ 2010—2015年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 ➢ 2015—2020年进入半智能化; ➢ 2020年之后实现全智能化
三是标准比较分散、体系还不完善,在国际上面临核心标准的 竞争;
四是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和领域比较小,没有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 应用成本较高; 五是物联网承载大量的国家经济社会活动和战略性资源,因而面 临巨大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挑战。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物联网的标准化概况
✓目前,物联网还缺乏统一标准。 ✓标准化的实现将能够整合行业应用,规范新业务 发展,保证物联网产品的互操作性和互联互通。 ✓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与完备,是扩大物联网市 场规模的基础,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
RFID
PC
二维码
PC
互联网络
PC
传感
GPS

PC
人与人交流 物与物交流 物与人交流
1.1.1 物联网的概念与定义
2、物联网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特征:需要联网的“物品”,
一定要能够互联互通形成网络。 识别与通信特征:纳入物联网的“物
品”,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 信的能力。 智能化特征:网络应具有信息智能感 知、智能处理、智能控制的能力。
2012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启动面向农业、林 业、交通、电力等8个重点领域的“国家物联网应用 示范工程”,我国物联网进入应用初级阶段。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一是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但产业化能力不高,尚未形成规模化 产业优势;
二是核心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在传感器、芯片、关键设备制造、 智能通信与控制、海量数据处理等核心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 在较大差距;
RF的本质是射频电流,是一种高频交流电的简 称。
每秒变化小于1000次的交流电称为低频电流, 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射频就是这样一 种高频电流。
1.3 射频与微波通信
1.3.2频谱的划分
由于电磁波是在全球存在的,所以需要由国际协议来分配频 谱。 频谱的分配是指将频率根据不同的业务加以分配,以避免频 率使用方面的混乱。 负责国际频率分配的世界组织有: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和国际频率登记局(IFRB)等。 我国进行频率分配的组织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 1.IEEE划分的频谱
实验地点 长橡厂实验楼4楼。
课程安排
考核方式
⒈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上课考核、作 业和实验;
⒉ 期终考试占70%:闭卷(或半开卷)考试, 以笔试为主。
课程安排
参考教程
董健等著.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1
孙弋 等著.短距离无线通信及组网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3.
WLAN、蓝牙、ZigBee、自组织网络、NS网络仿 真等
第1章 物联网与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主要内容:
1.1 物联网概述 1.2 无线与移动通信概述 1.3 射频与微波通信概述 1.4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概览
引言 科技的时代背景
信息技术三大浪潮 20世纪40-80年代:计算机(PC\嵌入式\大型机) 20世纪90-2000年代:互联网络(LAN\INTERNET) 21世纪:物联网、泛在网(移动计算、无线通信、
韩国的“U-Korea”战略
重点支持“无所不在的网络”相关的技术研发及科技 应用,希望通过“U-Korea”计划的实施带动国家信 息产业的整体发展。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新加坡“下一代I-Hub”计划
2005年2月,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局发布名为“下 一代I-Hub”的新计划,标志着该国正式将“U”型网 络构建纳入国家战略。该计划旨在通过一个安全、 高速、无所不在的网络实现下一代的联接。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6年欧盟成了专业工作组,进行RFID技术研究。 2008年发布了《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 2009年欧盟制订了《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 目前,欧盟已将物联网纳入到预算高达500亿欧元的欧 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2007—2013年)”中。
我国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
(1) 2005年12月,工信部组织成立了电子标签RFID 标准工作组。
(2) 2009年9月,国家标准委在北京“感知中国高峰论 坛”会上成立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SN)。
(3)2010年2月,中国通信标准化委员会(CCSA) 在北京成立了“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
(4)2010年6月,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组织成立了 “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下设19个专业会员 会,开展国际、国内系列标准体系研究。
物联网与泛在网
泛在网是物联网的发展远景,物联网是泛在网的前期。
1.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专家系统

编/解码
智能

系统集成
处理



云计算 人工智能 数据挖掘 分布式处理 虚拟现实

光纤互联网
可靠
输 层
卫星 通信

移动 通信

WLAN 网
短距 离无 线网
传输



射频识别 智能传感 GPS定位 二维码识别 其他标识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现状
目前,负责物联网整体架构研究的国际组织有:
(1)ETSI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
M2M技术委员会,研究M2M物联网
(2)ITU-T 国际电信联盟
泛在传感网(USN)
(3)ISO/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协会
RFID的标准化研究
1.1.3 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1.4 物联网的前景展望
物 联 网 的 广 泛 应 用
1.1.4 物联网的前景展望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虽然物联网具有美好的前景和重大的意义,但 物联网的大规模地应用面临的挑战,至少包括 三个方面:
➢ 一是成本的挑战
➢ 二是安全的挑战 ➢ 三是侵犯隐私的威胁
1.2 无线与移动通信概述
无线通信系统概述
1897年,意大利科学家马 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波传 输。 随着计算机和半导体的 发展,理论和技术不断 取得进步和突破。 时至今日,已成为人们 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通信方式。
22岁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家和他的火花 发射机
电报机 定向天线 雷达
无线电话 传真机
1.2 无线与移动通信概述
无线与移动通信的概念
课程安排
32学时+10学时实验
教学目标 介绍几种典型的短距离无线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