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3-5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

选修3-5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二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课件


思考:92238U(铀)要经过几次α衰变
和β衰变,才能变为206 82
Pb(铅)?它
的中子数减少了多少?
8次 α衰变,6次 β衰变, 中子数减少 22个.
例2:一块氡222放在天平的左盘时,需 在天平的右盘加444g砝码,天平才能处 于平衡,氡222发生α衰变,经过一个 半衰期以后,欲使天平再次平衡,应从 右盘中取出的砝码为( D )
3.方程及生成物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杜撰。
3.γ衰变 (演示)
原子核的能量也跟原子的能量一样,其变化是不 连续的,也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数值,因此也存在 着能级,同样是能级越低越稳定。
放射性的原子核在发生α衰变、β衰变时,住往蕴 藏在核内的能量会释放出来,使产生的新核处于高能 级,这时它要向低能级跃迁,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辐射 出来,因此,γ射线经常是伴随α射线和 β射线产生的,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 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就会伴随着γ辐射。这时, 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中就会同时具有α、β和γ三种射 线。
是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时钟”, 来测量漫长的时间,这叫做放射性 同位素鉴年法.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稳定同位素12C、 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
14C由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与同事塞缪尔·鲁宾 于1940年发现。
14C的半衰期为5730年,14C的应用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在考古学中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 测年法;二是以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探索化学 和生命科学中的微观运动。
放射性表明原子核是有内部结构的。
5.注意:
一种元素只能发生一种衰变,但 在一块放射性物质中可以同时放出α、 β和γ三种射线。
U 238
92
234 90
Th
4 2
He
92034Th
234 91
Pa
0 1
e
二、半衰期(T)
1.意义: 表示放射性元素衰变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 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其半衰期不同.
的原子核,当它放出一个α粒子后,其速
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测得α粒子和反
冲核轨道半径之比为44:1,如图所示:
则( ABC )
A、 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动 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B、原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
××
×R1 ×
× ×
R2
电荷数为90
××××
C、反冲核的核电荷数为88
××××
D、α粒子与反冲核的速度之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 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
练习4:某原子核A的衰变过程为 A β B α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核A的质量数减核C的质量数等于5; B、核A的中子数减核C的中子数等于2; C、核A的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比原子核B的 中性原子中的电子数多1; D、核A的质子数比核C的质子数多1。
A.222g B.8g C.2g D.4g
练习: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有一 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该核衰变后,放出的 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由图可以判定(BD)
A、该核发生的是α衰变
B、该核发生的是β衰变 a
C、磁场方向一定垂直于
纸面向里
b
D、不能判定磁场方向向
里还是向外
练习: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某放射性元素
3.公式:
经过n个半衰期(T)其剩余的质量为:
m
1 2
n
m0
t
m
1 2
T
m0
质量与原子个数相对应,故经过n个半衰期后 剩余的粒子数为:
N
1 n 2
N0
t
1 T 2
N0Βιβλιοθήκη 注意:(1)半衰期的长短是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 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化学 状态无关
(2)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 的原子核才适用,对少数原子核是不适 用的.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 %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这是一种统 计规律,对单个原子核是没有意义的。
比为1:88
小结:
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放射性元素发生衰 变后 1、放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2、α粒子与反冲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外 切圆 β粒子与反冲粒子的运动轨迹是内切圆
练习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射出的氦核,它 的电离作用最弱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 子流,它具有中等的贯穿能力
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 它的贯穿能力最强
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电离作用最强
2:如图所示,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 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 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C)
原来,宇宙射线在大气中能够产生放射 性碳—14,并能与氧结合成二氧化碳形后进 入所有活组织,先为植物吸收,后为动物纳
入。只要植物或动物生存着,它们就会持续 不断地吸收碳—14,在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水 平。而当有机体死亡后,即会停止呼吸碳— 14,其组织内的碳—14便以5730年的半衰期 开始衰变并逐渐消失。对于任何含碳物质, 只要测定剩下的放射性碳—14的含量,就可 推断其年代。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二节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反射性物质发射出来的射线
电离 穿透 物质 电性 速度 本领 本领
氦核 正电 1/10 C 强 弱
电子 负电 9/10 C 弱 强
电磁波 不带电 C 无 最强
一、衰变
1.定义: 原子核放出 α粒子或 β粒子转变为
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
2.种类:α衰变:放出α粒子的衰变,如
+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
c
C、b为γ射线,c为α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a
P
练习3: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C )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 β射线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 质不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
4. 本质:
α衰变:原子核中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成为 一个整体从核中抛射出来,发生α衰变。
211H 201n24He
β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
同时放出一个电子 01n11H 10e
γ射线的产生: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射线 和β射线产生的,没有γ衰变。 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
利用宇宙射线产生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来测定 含碳物质的年龄,就叫碳—14测年。已故著名考古学 家夏鼐先生对碳—14测定考古年代的作用,给了极高 的评价:“由于碳—14测定年代法的采用,使不同地 区的各种新石器文化有了时间关系的框架,使中国的
新石器考古学因为有了确切的年代序列而进入了一个 新时期。
那么,碳—14测年法是如何测定古代遗存的 年龄呢?
U 238
92
234 90
Th
4 2
He
β衰变:放出β粒子的衰变,如
92034Th
234 91
Pa
0 1
e
3.规律 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衰变前后的 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
衰 变
α衰变:
A Z
X
A4 Z 2
Y
42
He
方 程
β衰变:
A Z
X
A Z 1
Y
01 e
说明:
1.中间用单箭头,不用等号;
2.是质量数守恒,不是质量守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