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有何意义?
教育是个热门问题,大学是个很流行的地方。
大学意味着什么?大学应该是什么样一个地方?我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能让大家畅所欲言,展望未来的地方,让大家培养,锻炼思考,行动,判断能力的地方。
而不是一个仅仅培养工人工作能力的地方。
而现在的大学,注重的是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教育。
专业教育教会人的是一种工具,专业技能,让我们有能力可以用科学造福人类。
人文教育,能给人的不是一项可以谋生的技能,而是一种思想观念,是非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它限制我们怎么样使用我们的技能。
而现在的教育强调的是功利。
初中,老师告诉学生说,好好学习多做题,就可以上一个好高中,到了高中,老师说,好好学习多做题,以后就可以上好大学,而到了大学老师说,自己好好学习考研,以后就有好工作。
所以我们学生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做练习题去适应各种题型。
而很少花时间来进行一些思考,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么样学习。
学习重要,那么其他的不重要吗?所以我们学生许多许多都不会很好地与人交往,更别说合作。
当然这一点,并不是单单大学的错误。
按照柏杨先生的观点,这是我们文化的缺陷,文化的积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我们读书人一心想的是功名,其他的一切都可以不管。
什么都可以没有,只要能好好读书,那么一切都能好起来。
现在,我们的家长跟我们说什么都不要管一心学习,我们的学校,大部分老师也只看重成绩,所以我们也是呆着功利心去学习与考试无关的我们不关心,所以我们的学生基本只会写作业。
以前我认为这很正确,认为作业很重要,现在想起来,高中初中那个时候写的那么多的习题,真的那么重要吗?我有所怀疑了。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强调实践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实际上,这只是停留理论层面上,美国,日本,德国他们的学者是拿工具亲自做事的,而我们的传统是看不起真正拿起工具做事的人,“真正有能力”的都是去指挥下面的人做事。
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分离。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需要动手的我们总是做得不是那么好。
更别说合作了,柏杨先生指出,中国有这个说法”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就是说的中国人不懂合作,中国人习惯自己搞自己的。
中国人的个人能力很强,对于那种不需要团队合作的项目,很强,比如说学习成绩,在国外强校,好多成绩特别好的都是华人。
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社会,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的努力而完成,毕竟一个人的能力有限。
所以我们做不出很好的产品,不是因为我们笨,而是我们根本就习惯不搞那一套。
从小到大都是自己一个人,埋头苦读,突然毕业了,然后要合作和同学一起做项目?那不是开玩笑吗,我是一个工科的学生,读的电气专业,据我所知,许多人毕业了都根本没有见过几次三极管,而三极管是基本的元器件,不懂这个就要搞设计?那是个笑话。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文明的和谐社会。
中国一向自称礼仪之邦,而实际上我们经常看到报道,说华人在外面不排队,吵闹,乱;说哪里发生了个什么事,大家都是袖手旁观,冷漠。
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也会心里埋怨会愤怒,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人呢。
自己做错了事情之后,很少会有人反思自己,而大部分人是生别人的
气。
死不认错,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大学本是清净的地方,但是就在大学校园里,最近也发生了不少事件。
因为与同学的一点小矛盾,动刀子的,投毒的,一连几天案件数起。
大学生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冲动?有什么事怎么就不能好好说?
我觉得我们是缺乏了良好的人文教育,我想每一个人最初的时候都是向善,向上的。
后来的发展大部分在于学校,家庭的引导。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是课堂上。
课堂上老师可以给我们讲述历史故事,让我们去感受我们的文化。
而更多的方面,不是课堂上能学到的,比如说帮助他人,更取决于老师,家长的行为,用行为去感染,才是真切的。
让同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份帮助他人的快乐,才是最好的学习成果。
只有真的理解那份快乐,我想人们才愿意去奉献。
柏杨先生说,我们不必每个人都要学会画画,但是我们需要有一份鉴赏能力,能区别出优与劣。
我认为人文教育的意义正在于它能给我们鉴赏能力,让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当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好,整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