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幼小衔接讲座(1)

幼儿园幼小衔接讲座(1)

互动游戏:我抓我逃
(听觉集中训练方法)
读一段故事,让孩子听出指定的一个字. 说一句话,让孩子复述出来.
我喜欢踢球. 我喜欢在学校的操场上踢球. 我喜欢放学后和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踢球. 我喜欢放学后和高年级的同学在学校的操场上踢球. 我喜欢放学后和高年级的男同学们在学校的操场上 踢球,天不黑不回家.
出来,并数出总共有几个.
+b- × ÷ b÷ - - d+ × —d+ ÷ ×q- ÷b × ×p÷ - + ÷ × — ÷ +- + × —+ ÷ P-17-17+b7÷117-1p+77+1 7-7q1+1 7+11b-7 +17÷1q7-17+71÷d - + ÷ - + ÷ × —- + - + ÷ - + ÷1-7d7×1 1÷77÷1q7-17-1 +71÷b17÷17×1d7×7÷711-q1+77÷1 ×p — - + ÷ - + ÷ - ÷ ÷ - + + -71d+71+1+7p17÷7×71d-1 ÷71×71q×17÷17-1b7+71÷17×d17— ÷p + - + ÷ × —- + - + ÷ - + ÷ q-71+17×7—1b7+1 1÷1p7-7 -17+1b7+77+11-q17+17+11-p77+ ÷b - + ÷ - + ÷ - + ÷ × —- + - +17P÷17-7+7d11×7-1b1÷7 ×17×7q1÷71-71d+17÷17×b11—77÷d +p- + × —+ ÷ - × —- + - + ÷
(视觉记忆)
• 能否快速准确阅读;
(视觉追踪)
• 在下笔时手眼是否协调;
(视动协调)
视 知 觉
(视觉分辨)
视觉分辨是对人、物、线条、图形、文字的辨别 能力。它影响儿童对事物的归类、比较、分析等抽象 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视觉分辨训练方法(家庭)
要b 求:从p下面的b数字行中q 把所d有的 1b717 圈 p p要求:d把下边b5行中所q有的+号d 圈出q来,并数b出个数.
(听觉记忆和听觉理解)
如果保证孩子的听觉集中是100%,但是他的听觉宽度 和听觉记忆不够的话,那么他只能记住80%的信息,这就 是孩子上课效率不高的原因。
(听觉记忆和听觉理解)
听觉记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听课质 量,如果听觉记忆和理解差,就会表现出接受信息 的能力差,需要反复听几遍才能理解,并且不能将 过去的知识和现在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影 响 对知识的理解,学得慢,忘的快.
(听觉集中)
听觉集中是指儿童将听知觉所获知的信息回忆出 来,儿童听觉集中度不够的话就好比老师上课时讲了 8个知识点,如果孩子的听觉集中程度不够的话,有可能 一个没听到,或者少听了两个或三个,那他的听课效率 就有问题了.这就是听觉集中,也是听知觉能力中的一 项基础指标.
(互动:读故事听出其中的一个字)
学生在上课是基本上只是一个听讲的过 程,听讲是学生最主要的知识获取方法。
听知觉学习能力包括:
➢听觉集中 ➢听觉分辨 ➢听觉记忆 ➢听觉理解 ➢听觉编序
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
听课的过程就是感知理解表达语言的过程,如果把听课 效率比做一根链条,那么在这根链条上有这几个环节:
我 听 听 理 记说 听 到 懂 解 住出 了 了 了 了 了来
孩子还小,大了以后注意力自然会提高。 孩子的注意力确实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4—5岁儿童,5分钟左右; 6—7岁儿童,10分钟左右; 7—8岁儿童,15分钟左右; 8—10岁儿童,20分钟左右; 10—12岁,20—30分钟; 12—16岁,30—40分钟; 16岁以后,45分钟左右。
注意力差是智商不高的表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以及记忆力、注意力、语文 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能

力等统称为学习能力。
?
注意力是为了完成任务或 达到目标,通过意志调控, 对目标全身心的集中与指向。
注意力决定学习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乌审斯基指出: 注意力是所有智力的“门户”和 “钥匙”,没有注意力,记忆力、 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多种智 力因素都无法体现出来。引起儿童 学习问题的首要原因是注意力问题。
• 注意的集中性
注意指向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时聚 精会神的程度。
当我们专心注意某一事物时,意识 中就会极其鲜明、清晰地反映这一事 物,而周围的事物则显得“模糊不 大科清学”家。牛顿
看电视的孩子是不是注意力很集中?
• 注意的集中性训练方法
※排除干扰法
不要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所从事的活动 不要陪孩子学习,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父母在旁边指手画脚。 要提供有利注意力保持集中的环境。
※大声朗读法
舒尔特图表
5 14 12 23 2 16 25 7 24 13 11 3 20 4 18 8 10 19 22 1 21 15 9 17 6
176 825 439
5 14 12 6 16 9 1 15 11 3 13 4 8 10 2 7
• 注意的稳定性训练方法
稳定是指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
共个
共___ 个
视觉分辨训练方法(学校)
(视觉记忆)
视觉记忆能力是大脑对眼睛所见到的事物印象的 保留能力。它对儿童辨认、思考、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视觉记忆训练方法(家庭)
• 桌面上放几样物品,让孩子看30秒后,拿 走其中
的一样,让 孩子看少了什么。 •和孩子比赛记车牌号码 •延时记忆训练法
视觉记忆训练方法(学校)
• 花苞心态,缺点可爱 • 老是生活在缺点中的孩子,真的会被
缺点淹没。 • 家长要学会用正常的眼光,发展的眼
光看孩子,就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原 谅孩子的过失,看到孩子的长处,就 会发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备一颗赏识之心, 让孩子有一个“好孩子”的心境
许多人曾经困惑不解:每一个孩子在跌跌撞撞 学走路的那段时光,在咿呀学语的过程中,没有 一个父母不是满腔热情,满脸笑容,满口鼓励, 可后来孩子早已学会跑步了,有一口流利的口语 时,但所有的父母却都收起了灿烂的笑容,习惯 于批评了。
活动形式的变化
幼儿园的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可 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同伴,每天户外 体育活动一小时,学习也往往采取游戏的方 式进行。进入一年级后,课间休息和游戏时 间很短,每天上课时间增多,平均每天4~6 节课,每节课40分钟。
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 象和富有幼儿情趣,设有自然角、玩具柜、 图书架,各类区角活动及体育设施,不仅有 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为幼儿创造了积极、宽松的学习和活动气氛。 小学教育只有桌椅,座位固定,没有自由角、 玩具柜等,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社会要求的提高
幼儿园教育是保教并重,注重全面发展, 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因此,幼儿不 会感到厌倦和紧张。小学则实施义务教育, 各种知识技能的传授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划 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教育, 要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这对于刚从幼儿园进 入小学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厌倦和紧张。
期望值的变化
• 视觉记忆卡 •漏字卡
(视觉追踪)
视觉追踪能力是指协调的眼动跟随和追踪物体的 能力,它是阅读的前提和条件。
视觉追踪训练方法(家庭)
•对墙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排球、网球等等
•拿球在孩子面前的地上滚动,要求孩子头不动,只依靠眼球 的转动来追踪,同时嘴里数数,直到球停下来,也可变化方 向滚动。
•离开孩子一米左右拿笔左右水平移动,待孩子能够水平追视 后,再进行上下垂直移动,进行垂直追视,。等孩子熟练后进行 斜线,旋转移动,也可以亲子互换角色来玩, 既训练了孩子的能力又可以密切亲子关系。
(听觉编序)
听觉编序是指将 过去由听觉所获得的信 息按顺序回记并进行组 织加工,使之具有一定 意义的能力。它比听觉 记忆的层次更高,不仅 要记住所听到的消息, 而且还要记住该信息的 详细内容。
学习天才
高级能力 思维训练 基础能力训练 学习习惯培养
家庭教育(言教、身教、境教)
别让孩子生活在“比较”里
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粗浅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的 传授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教学具有直 观性、综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以学习书 面语言为主,强调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 和读、写、算等基本训练。
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与 到幼儿一日生活的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 了和谐、亲密、融洽的心理气氛。小学教师 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重视完成各科教学大 纲,注意教学进度、作业批改及课堂纪律, 对学生生活关心的机会少。教师与学生的交 往大多局限在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比较陌生。
因为我们的努力 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 —题记
幼小衔接的现实意义
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 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 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 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 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 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 方面的要求等等。
•爬行训练,家长把孩子的两只脚拎起, 让孩子双手着地爬行。
视动协调(手眼协调能力)
手 –眼协调是促进大脑中枢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学习中,手眼协调能力帮助儿童完成书写、仿写、 剪纸、丢接球等多种工作。
手眼协调能力训练法 •钓鱼小游戏 •夹豆子、穿珠子 •原地拍球、接球等球类运动
听知觉发展方面对儿童学习能力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都会对 上了学的孩子给予新的 期望和压力,为了学业 而减少了孩子游戏、看 电视的时间等。
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
➢ 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 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 学欢腾活跃的现象;
➢ 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 ➢ 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