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模式——厂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质量控制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程092班学号:091235666学生姓名:123455指导教师:344444444教师职称:副教授起止时间:2012.7.9~2012.7.13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目录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1.1 课程设计的性质 (1)1.2 课程设计目的 (1)1.3 课程设计的要求 (1)第2章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2.1课设的原理与方法 (1)2.1.1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模式 (1)2.1.2 PDCA模式的过程应用 (2)2.2 某厂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质量控制 (4)2.2.1工程概况 (4)2.2.2 小组概况 (4)2.2.3 选题理由 (5)2.2.4 现状分析 (5)2.3实施活动 (6)2.3.1工序标准化 (6)2.3.2目标确定 (7)2.3.3施工质量分析 (7)2.3.4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11)2.3.5不合格品率及控制图和工序能力分析 (13)2.4制定对策表 (17)2.5实施方案 (18)2.6标准化 (20)2.7效果检查 (21)2.8巩固措施 (21)2.9总结回顾及今后打算 (21)参考文献 (22)第1章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1.1 课程设计的性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设计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为了配合《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提供一个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是为检验和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2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实际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在于加深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
1.3 课程设计的要求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完成质量管理模式的设计和项目质量管理的应用案例。
要切实重视本次课程设计,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进行。
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收集的资料要翔实、具体、全面、客观,能反映实际问题。
遵守纪律,服从分配,听从指导老师和本组负责人的安排。
第2章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2.1课设的原理与方法2.1.1基于过程的质量管理模式2000版ISO9000族标准提出了基于过程的质量体系模式,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强调组织识别、实施、管理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有效性,并管理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通过内部和外部评定过程来评估并按成熟比例来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并评价其成熟度水平。
ISO9000族标准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
输入可包括设备、材料、元件、能量、信息和财务资源等。
要在过程中实施活动,就应该分配适当的资源。
测量系统可用来收集信息和数据,以分析过程业绩,以及输入和输出的特性如图2.1所示:监视和测量的机会(过程之前、之中、之后)图2.1 输入和输出的特性2.1.2 PDCA模式的过程应用PDCA管理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PDCA管理循环是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方法。
它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部质量活动比喻为一个不停顿进行的、周而复始运行的轮子,非常形象直观、简明易懂,它可以促使项目质量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PDCA循环在建筑企业中的项目质量管理中有以下应用要点:①项目质量管理是由大小不同的PDCA循环所构成的完善体系。
②合理的PDCA循环周期。
③阶梯式上升的趋势。
“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PDCA八大步骤如表所示:表2.1 PDCA循环的四阶段、八步骤(1)第一阶段,制订计划阶段就是确定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管理项目和拟定措施。
(2)第二阶段量执行阶段就是按预定计划、目标和措施及其分工实实在在地去执行,努力实现,这也是第五个步骤。
(3)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就是把实施的结果和计划的要求相对比,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哪些是成功的,其经验是什么,哪些做得不对或做得不好,教训是什么,其原因又在哪里。
这既要拿捏进度.检查效果,又从中找出问题,这是第六个步骤。
(4)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PDCA循环的不停地运转,原有的质量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不断产生而又不断地解决,如此循环不止,这就是PDCA循环不断前进的过程,也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必须坚持的科学方法。
2.2 某厂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质量控制2.2.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厂高层住宅及商场工程,地处繁华商业区,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本工程建筑面积50000 m,地上18层,裙房2层,该工程主体三层一下为C60混凝土,4~7层C50混凝土。
公司承建该工程后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针对该工程的特点成立了有关QC小组,并各自成立了活动课题,积极开展活动。
本小组的活动课题是开展QC活动,提高剪力墙施工质量。
2.2.2 小组概况1、为了提高室内水泥砂浆楼地面施工质量,特以此为课设课题,成立了QC小组。
我QC小组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小、实、活、新”作为活动宗旨,充分发扬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敬业奉献、勇创一流的精神。
表2.2 QC小组概况2、本小组中共8名成员,第一名是组长,小组所有工作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如检验员,检验组长,检验主管。
2.2.3 选题理由随着国土资源的日趋紧张,城市住宅已向纵深方向发展,高层住宅的兴起已成为我市住宅发展的大方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诞生是适应城市高层住宅发展的产物,剪力墙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住宅工程质量的耐久性,因此,我们将剪力墙作为该工程创优夺奖的攻关对象。
根据质量管理计划,本工程为质量创优计划项目。
2.2.4 现状分析剪力墙“烂根”是混凝土分项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通病,因此我们于2012年7月初对高层住宅一~四层剪力墙进行细致的检查,并统计如下:表2.4 2012年7月初对高层住宅一~四层剪力墙的检查绘制成相应排列如图2.2所示:图2.2 影响剪力墙“烂根”主要因素排列图由以上排列图可以看出,墙根地面平整度差和灌浆不均匀是影响剪力墙“烂根”的主要问题。
2.3实施活动2.3.1工序标准化一、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现场配制C60混凝土的施工。
基本规定1)配制强度:满足R 配>R+1.645δ;2)初凝时间6-8小时,终凝时间8-10小时;3)坍落度损失:经时损失率不大于10%,120min 后扩展度不小于450mm ; 4)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的时间,并使峰值降低15%-20%,最高时温度不超过55℃。
5)混凝土采用泵送,因此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泵性、保塑性,不产生离析泌水;6)收缩:各个龄期的收缩不高于普通C30混凝土。
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2、操作工艺:混凝土现场搅拌:自拌砼用于防止商品砼暂时供应不上的应急措施和零星砼的现场拌制,原材料和配合比应与商品砼的保持一致。
1、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及车辆重量,分别固定好水泥、砂、石各个磅称标准。
在上料时车车过磅,骨料含水率应经常测定,及时调整配合比用水量,确保加水量准确。
要过称。
2、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如需掺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时,粉状应根据每盘加入量预加工装入小包装袋内(塑料袋为宜),用时与粗细骨料同时加入;液状应按每盘用量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搅拌。
3、搅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可按下表采用。
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4、混凝土开始搅拌时,由施工单位主管技术部门、工长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鉴定,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经调整后再进行搅拌。
质量标准:(国家标准)2.3.2目标确定目标:现场配制C60混凝土,达到优质成品质量。
目标值:通过PDCA循环,课题保质、按期使C60混凝土达到强度标准值轴心抗压:fCK=38.0N/m㎡抗拉ftk2.95N/ m㎡成品优良率90%以上(1)创主体结构优良。
(2)确保剪力墙工程质量、自检不合格点控制在5%以内,实现剪力墙光洁、平整、垂直,消除蜂窝、麻面、夹渣等质量通病。
(3)目标值:第一次PDCA循环,合格率达90%第二次PDCA循环,合格率达98%提高生产效率8%2.3.3施工质量分析:根据实验室多次配比最后确定的结果,我们在施工地下室时对现场配制C60混凝土及施工后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了检查。
发现现场配制C60混凝土时,塌落度时大时小,材料计量不准确,砂含水率不稳定。
施工时,工人盲目抢进度,拆模后发现混凝土表面有局部麻面,接槎不好,胀模等现象。
小组一方面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调查,一方面进行实测评定,根据问题,抽查40点,统计见表2.5:表2.5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频数表图2.3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直方图2、根据频数表做排列图2.4图2.4 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排列图3、施工质量检查表:对现场制作的混凝土板进行质量检查中,抽查了500块,发现其中存在以下问题。
表2.6 质量问题表等方法对该混凝土进行分析。
(2)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①数据计算。
②绘制排列图2.5图2.5 影响质量问题的排列③分析。
通过以上排列图的分析,主要的质量问题是水泥预制板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次要问题是局部露筋问题,一般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足、横向和纵向裂缝。
(3)排列图的绘制方法:排列图是为寻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所使用的图.它是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依次排列的长方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曲线所组成的图。
①将用于排列图所记录的数据,按缺陷项目进行分类。
②确定数据记录的时间.汇总成排列图的日期,没有必要规定期限,只要能够汇总成作业排列图所必需的足够的数据即可。
③按分类项目进行统计.统计按确定数据记录的时间来作,汇总成表,以全部项目为100%来计算各个项目的百分比,得出频率。
④计算累计频率。
⑤准备坐标纸,画出纵横坐标.注意纵横坐标均衡匀称.⑥按频数大小顺序作直方图。
⑦按累计比率作累计排曲线。
⑧记载排列图标题及数据简历。
(4)排列图的分析结论:绘制的排列图的目的在于从诸多的问题中寻找主要的问题并以图形的方法直观的表示出来。
在次我们把问题分成3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