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半球化时代(20世纪后半期·90年代前)ppt教学课件
高中历史高三二轮通史复习半球化时代(20世纪后半期·90年代前)ppt教学课件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 目标、过程
影响(对内—对外)
亚非拉发 展中国家 的崛起
55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6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时间—发起国—背景—宗旨和内容—影响) 78中国改革开放
国际调解 机制成熟
联合国(成立背景—建立过程—性质机构—宗旨—主要活动—发展历程)
四、与时俱进的科技与文艺—网络和20世纪后半期的文学艺术
网络
核心 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发展) 影响(自动化-控制论-人工智能)
技术 互联网技术
影响(实现了-缩小了-改变了)
20世纪 后半期 的文艺
摇滚乐(产生基础—代表—影响) 电视(发展历程:20年代-30年代-50年代-70、80年代。地位)
时间
改革背景
改革内容
改革效果
三、两极格局下国际政治力量的重组
两极格局 的建立
两极格局建立的背景(基础—框架—关系) 冷战序幕
两极格局建立的过程 冷战开始(政治—经济) 两极格局形成(军事)
两极格局建立的影响(消极—积极)
两极格局下的局部紧张
德国分裂 朝鲜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欧洲的复 兴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半球化时代
(20世纪后半期·90年代前)
一、概述 如果说20世纪前半期的总体特征是世界的分裂,
那么20世纪后半期的总体特征就是世界的重组,重 组的结果形成了二元对立的现代化模式。
世界的重组表现在以下几个层次: ①两大阵营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重组。重组的结 果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两大阵营的势均力敌构成了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基础。
作用(体现精神-推动发展)
评价(构成支柱-反映方向-适应需要)
现代 化模 式的 调整
美国
时间
现代 战后至60年代末
化模 式的
70年代
总统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实施效果
调整 80年代
90年代
各具特色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日本(名称—特点)
社会 主义 现代 赫鲁晓夫改革 化模 勃列日涅夫改革 式的 调整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变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 索(成功探索-挫折-局部纠左、双 百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探索现代化方向的偏差 (文革)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破坏
国际 政治 关系 重组
文化
3层重组 世界范围:两极格局建立与美苏争霸 两极内部:欧洲一体化进程、日本 两极之间: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网络技术 新艺术形式的发展
新中国外交的起步与选择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新中国的教科文事业
二、两种现代化模式的竞争与调整
美国 资本主义世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原则、组织及职能
主导 资本 主义 世界 资本 经济 主义 体系
界金融体系 作用(稳定秩序—消除障碍)
资本主义世 界贸易体系
背景(必要性-可能性) 组织、宗旨(消除-取消-促进)、性质(第一个……体制)
②两大阵营内部的重组。这层重组以西欧的经济 一体化启动为代表。
③两大阵营之间的重组。这层重组以亚非会议和 不结盟运动为代表。
20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贯穿着两条线索,一条明线, 一条暗线。
明线是指美苏两霸对本阵营的控制和两大阵营的对抗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世纪下半期国际关系的主题。这种对抗又是以冷战为主 (主要是欧洲地区)和热战为辅(主要是亚非拉地区)的形式 呈现的。
暗线是两极内部和两极之间为摆脱两极控制,谋求自身 发展的努力。
20世纪后半期,世界市场的实质是现代化扩展的加速过程。 现代化的扩展、世界金融体系的确立、网络技术的成熟,为以 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全球化新阶段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个 “半球化”阶段实际上是由近代以来欧洲主导的 全球化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普遍参与的全球化的过渡阶段。
半球化时代(20世纪下半期)
中国:1949-1978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
两种 现代 化模 式的 调整
2大体系 3大支柱
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 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关贸总协定
两种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调整
苏式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建立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一边倒)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三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