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眼眶疾病课件

眼眶疾病课件

【治疗】手术完全切除是治疗的唯一有效途径。
眼眶肿瘤
二、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成人眶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圆球状、紫 红色、有完整包膜,切面呈海绵状,由大小不等的血管窦构 成。
【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无痛性、慢性进行性眼球突出,突出方 向依肿瘤位置而定。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位于 眶前部的肿瘤,局部隆起,呈紫蓝色,触之为中等硬度、光滑、 可推动。深部肿瘤不能触及,但压迫眼球有弹性阻力。位 于眶尖者,可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血管瘤较大时 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底视网膜压迫条纹等。眼 眶CT、MRI检查可作诊断。B超显示肿瘤边界清楚,内回声 多而强,有压缩性。
2. 后部眶骨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及眼球后 部的压痛,而眼外部常无明显发炎现象。病变 越向后发展对于视神经的威胁越大,特别是眶 尖部骨膜炎,预后较前部眶骨骨膜炎严重,常可 形成“眶上裂”或“眶尖”综合征,如果骨 膜下脓肿向眶内穿破,则可引起眶蜂窝织炎,甚 至向颅腔蔓延引发脑膜炎而危及生命 。
二、眶蜂窝织炎
眼眶疾病
目的要求:
1. 掌握眼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认识眼球突出的临床意义 2. 熟悉眶蜂窝织炎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原则 3. 了解眼眶肿瘤的特征和处理原则
第一节 概 述
一、眼眶与临近组织的关系 详见第一章
二、眼球的位置 眼球的正常位置是由眶内组织互相作用而维持的,凡增加眶内容积的一切 病变都能造成眼球突出。
二、临床表现
1.眼睑症包括上睑退缩、眼睑水肿及眼睑前隆 2.结膜改变,充血、水肿 3.眼球突出 4.眼外肌麻痹 5.继发改变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对于眼睑回退或原因不明的眼睑水肿,应考虑Graves病的可能。 2.超声检查 3.CT扫描 4.甲状腺机能检查
【治疗】
1. 一般性治疗: 1)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 2) 预防或缓解暴露性角膜炎
3. 对症治疗:
三、眼球筋膜炎
1. 浆液性眼球筋膜炎多为双眼,发病迅速。主要表现为眼睑肿 胀,球结膜高度水肿、轻度眼球突出、眼球运动受限、眼部 有压痛及自发性疼痛,眼球转动时尤甚。
2. 化脓性眼球筋膜炎多由全身传染病迁徙而来,或继发于全眼 球炎、外伤或眼肌手术感染等。多为单眼化脓性炎症。症 状与眶蜂窝织炎相似,但较之为轻,一般不出现全身症状。
甲状腺切除手术。
第三节 眼眶炎症
眼眶炎症
【病因】一般由临近部位炎性病变蔓延,特别是鼻窦炎,眼 眶组织本身感染或是全身感染引起。
【分类】感染部位:眶壁炎症和眶内容物炎症;从病程上又 可以分为眼眶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 ①视力下降;②眼球突出;③中毒症状;④感染蔓延
一、眼眶骨膜炎
1.前部眶骨膜炎 (1)急性眶骨膜炎:多为鼻窦感染所致。 (2)慢性眶骨膜炎:多为结核、梅毒所致。
八、免疫学检查
九、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检查
第二节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症
一、分类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治疗
内分泌性眼球突出症又称Graves病或突眼性甲状腺肿,在 眼眶病中发病率占首位。
一、分类
Graves病根据其甲状腺功能状态而分为两种类型:
1.眼型Graves病眼球突出,伴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但甲状腺 功能正常者。
三、正常眼突度 眼球突出及临床意义: 中国人正常眼球突出度为12-14mm, 两眼相差 一般不超过2mm。
四、异常的眼球位置 1.眼球突出 2.假性眼球突出 3.眼球脱垂 4.眼球内陷 5.眼球位移 6.眼球搏动
五、眼眶疾病大致可以分为: 炎症、肿瘤、外伤、先天性疾病、代谢和内分泌及寄生虫疾病。
六、影像学检查
【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但不易完全切除。无论是原发性还 是继发性脑膜瘤,术后均易复发,颅内危害更大,可致死亡。 儿童脑膜瘤更具侵犯性,预后更差。
脑膜瘤
思考题
1.眼球突出常见于哪些疾病? 2.眼眶疾病可能通过哪些途径影响视力?
2.Graves眼病,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眼球突出,且甲状腺功能 亢进或低下。
Graves眼病在临床上又可分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甲状腺 毒性突眼症和由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素所致的促甲状腺毒 性突眼症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
甲状腺相关性免疫眼眶病(thyroid-related immune orbitopathy, TRIO)又称 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是引起成人单眼和双眼眼球突出的 最常见原因。
2. 全身症状起病急骤,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体温升高 (呈弛张型波动)、脉搏变速、呼吸加快、白细胞增多,并可 出现诱妄、嗜睡、烦躁不安以致昏迷等。
海绵窦血栓
五、眼眶假瘤
眶假瘤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增生性炎症,因具有真性眶肿瘤的症状而 得名。眶假瘤并不少见,瘤体有弥散,有局限,可发生于各年龄,以男性 患者较多。 【病因】至今不明。 【分型】组织学:淋巴细胞浸润型、纤维增生型和中间型。
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定义】海绵窦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常由 一侧发展至对侧,病死率较高,为眼科和脑神经科危急重症 之一。
1. 局部症状,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眼球突出、球结膜及眼 险水肿、淤血、鼻根部水肿及耳后乳突水肿等。眼底可见 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视网膜水肿、出血,甚至有轻度 视盘水肿,继而发生视神经萎缩。
【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病变主要损害提上睑肌和眼外肌 【临床表现】 1. 眼部表现:1)症状:
2)体征:上睑迟落,瞬目反射减少;眼球突出,眼睑退缩, 凝视;眼外肌肥大,限制眼球运动;球结膜充血,视乳头 水肿,暴露性角膜炎。
2. 全身表现: 3. 其他 【诊断】1. 临床表现
2. 影像学检查 3. 实验室检查: 血清T3和血清T4
1. 常规X线检查: 2. 超声成像: 3.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4.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5.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七、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泪腺型、肿块型、弥漫型和眼肌型。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区别较大。
1.淋巴细胞浸润型和中间型: 2.纤维增生型: 【诊断】1. 肿瘤+炎症的临床表现。 2. 超声+MRI。 3. 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查。 【治疗】1. 一般首先给予足量糖皮质激素,效果不理想时,采用环磷 酰胺 或放疗,或联合治疗。 2. 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定义】眶蜂窝织炎(orbital cellulitis)是眶内软组织 的急性 化脓性炎症
【病因】一般由临近鼻窦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 血 源性 感染少见。常见致病菌有溶血性乙型链球菌 和金 黄色葡萄球菌等。
【分类】感染部位:隔前蜂窝织炎和隔后蜂窝织炎;影 像学 诊断:肌锥内、肌锥外和骨膜下三类。
【临床表现】 1.隔前蜂窝织炎:是指炎症和感染局限在眶隔之前,
2. 眼外肌病变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3. 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
四、治疗原则:
一般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抑制甲状腺素的作用或甲状腺素片 抑制促甲状腺素的形成。眼科主要是对症处理,出现复视 时,早期不稳定,可以遮盖一眼。病情稳定后仍有复视者可 试用棱镜矫正。眼球突出严重时,为防治暴露性角膜炎,需 涂眼药膏。已发生角膜炎者,应尽早施行外眦部或睑中央 部睑缘缝合术。如果眼球继续前突,则可截除部分颞侧或 上侧眶骨壁以扩大眶腔使眶内减压。对于处在进行状态的 促甲状腺素性突眼,因有促进突眼发展的危险,一般不考虑
【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罕有自行退化。在出现视力障碍及其 他症状时手术切除。
三、脑膜瘤 眼眶脑膜瘤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种。原发性眼眶脑膜瘤源 于眶内,多来自视神经鞘的蛛网膜。继发性源于颅内,由蝶 骨脑膜蔓延而来。脑膜瘤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大多为 良性,但有侵入性。多见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视神经增粗、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眶内侵 犯、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
第四节、眼眶肿瘤
一、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是胚胎期表皮外胚层组织植入深 层组织形成的囊肿,浅表病变多在儿童期即可发现,位于眶 隔以后的囊肿多在成年后才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皮样囊肿的囊壁为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毛囊和皮 脂腺,囊腔含有上皮、毛发及通皮脂腺分泌物,囊壁为纤维 结缔组织类似真皮。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可有可无。囊 肿压迫眼球可引起屈光不正,侵蚀眶壁可造成眶顶或外壁 缺损,并容易向颅内和颞窝蔓延。向表层在眶缘形成瘘管, 可能排出豆渣样物。位于深部的囊肿,常表现出眼球逐渐 突出并向下位移,偶尔肿瘤破裂引起严重的炎症。借助影 像诊断可与眶蜂窝织炎鉴别。
蜂窝组织炎
【并发症】1. 感染向颅内: 2. 眼眶脓肿 3. 眶压高或炎症及毒素侵犯视神经 4. 炎症至眼内:葡萄膜炎 5. 高度眼球突出:暴露性角膜炎
【诊断】临床表现+CT培养
结果出来后再调整用药,并根据病情使用糖皮
质激素治疗。
2. 球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切开引流,但不要过 早手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