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

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题

<<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一、辨析题:1、市场营销观念认为:顾客只有在销售活动的刺激下才会购买。

2、从根本上说,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竞争优势。

3、战略联盟与企业并购没有本质区别。

4、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是危机处理。

5、职能制是企业分权制组织形式。

6、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唯一目标。

7、对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是可以控制的。

8、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企业文化。

9、突发式危机和蔓延式危机都强调企业危机是突然发生的。

10、企业家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11、企业的品牌就是企业的商标。

12、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强调制度建设。

13、对象专业化指按工艺特点在空间上设置生产单位。

14、企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集中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15、共有型文化注重集体利益,但不认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16、无差异营销战略强调市场需求的差异性。

17、企业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18、企业生产过程就是劳动过程。

19、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20、全面质量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

21、基本年薪指经营者人力资本要素投入应得的报酬。

二、简答题: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要点。

2、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机。

、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策略34、如何理解“全球中心战略”。

5、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

6、亨利·明茨佰格的“经理角色理论”?7、企业战略管理及其过程。

8、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种类?9、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10、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

1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12、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

13、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4、熊彼德的创新理论。

15、企业生产能力及其种类。

16、简述产品生命周期。

17、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18、危机管理最佳模式理论的要点。

19、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20、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是什么?21、产品整体概念的内容。

三、论述题:1、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意义。

2、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3、如何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

4.5、论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

、企业家在企业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6四、案例分析题(略)参考答案一、辨析题:1、答:错。

应该是推销观念认为:顾客只有在销售活动的刺激才会购买。

2、答:对。

从根本上说,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为了寻求更大范围的市场,利用国内外要素,形成竞争优势。

3、答:错。

战略联盟与企业并购有本质区别。

并购是企业主体的统一,战略联盟是产权主体的合作。

4、答:错。

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是危机预防,不是危机处理。

5、答:错。

职能制是企业集权制组织形式6、答:错。

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还包括其他目标。

7、答:错。

外部环境是不可控制。

8、答:错。

企业公共关系的主要目标是树立企业形象。

9、答:错。

蔓延式危机是慢慢渗透发展的,不是突然发生的;突发式危机才是突然发生的。

10、答:对。

人们对企业家的共同认识主要体现在企业家具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11、答:错。

企业的品牌包含企业的商标。

12、答:错。

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强调精神层面建设。

13、答:错。

应该是工艺专业化指按工艺特点在空间上设置生产单位。

14、答:错。

企业文化主要体现企业的“软实力”。

15、答:错。

共有型文化注重集体利益,也认同企业共同的价值观。

16、答:错。

无差异营销战略强调的不是市场需求差异性而是市场需求的共性。

17、答:错。

企业虽然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同时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18、答:错。

企业生产过程包括劳动过程,也包括自然过程。

19、答:对。

该观点强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制衡机制。

、答:对。

全面质量管理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就是把管理重点放在事先控制上。

20.21、答:错。

基本年薪指经营者劳动要素投入应得的报酬。

二、简答题:1、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要点:三个决定企业国际化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基本要素;包括:(1)所有权优势;(2)市场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

2、答: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动机:(1)从经营层面上看,可以产生业务共享活动;(2)从财务层面上看,可以形成内部资本市场;(3)从竞争层面上看,可以增强企业谈判能力;(4)从管理者层面上看,可以增加经营业绩,降低职业风险。

:(1)、答: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策略危机中止策略——根据危机发展趋势主动中止承担危3机损失。

(2)危机隔离策略——切断危机与企业其他领域的关系,防止扩散。

(3)危机利用策略——辩证识别危机,科学利用危机。

(4)危机排除策略——采取措施(工程物理法与员工行为法)消除危机。

(5)危机分担策略——将危机转移至多个主体共同承担。

(6)避强就弱策略——危机一时不能根除时,选择危机损害最小的策略。

4、答:“全球中心战略”是将全球视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获取最佳资源并在全世界销售产品。

采用全球中心战略的企业通过全球决策系统把各个子公司连接起来,通过全球商务网络实现资源获取和产品销售。

这种战略即考虑了东道国的具体需求差异,又可以顾及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发展趋势。

但是这种战略也有缺陷,对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高,管理资金投入大。

、答: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是用于行业分析的主要工具。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2)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3)新进入者的威胁;(4))替代品的威胁;(5)现有竞争者的对抗力。

(或用图表示)。

6、答:亨利·明茨佰格认为,经理担任的角色角色主要有:(1)名誉领袖;(2)领导人;(3)联络人;(4)侦探;(5)传播者;(6)发言人;(7)企业家;(8)危机管理者;(9)资源分配者;(10)谈判者。

7、答:战略管理是企业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制定实施和评价企业目标,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

企业战略管理过程包括:(1)战略制定;(2)战略实施;(3)战略评价。

)企3()管理者理论;2()企业家理论;1(、答:目前,理论界认为企业理论主要包括:8 业契约理论;(4)后现代企业理论。

9、答: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1)管理主体;(2)管理客体;(3)管理目的;(4)管理环境;(5)管理方法(艺术)10、答:企业精益生产方式的特点:(1)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2)强调人的作用,实行团队工作法;(3)采用适度自动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

(4)实行并行工程。

11、答: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依据:(1)地理因素;(2)人口因素;(3)心理因素;(4)购买行为因素。

12、答: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1)本国中心模式;(2)多国中心模式;(3)全球中心模式。

13、答: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1)全面的质量含义;(2)全过程的管理;(3)全员的管理;(4)多种多样的质量管理方法。

14、答:熊彼德的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以下5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新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15、答:企业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1年)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直接参与生产的固定资产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大数量。

包括:(1)设计能力;(2)查定能力;(3)计划能力。

16、答: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试制成功投入市场开始,直到最后被淘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将整个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销售额用一条起来,就可以得到产品生命周期曲线。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的变化们一般又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期和衰退期。

(或用图表示)。

17、答: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容包括:(1)管理理念创新;(2)管理目标创新;(3)管理方式和方法创新;(4)管理制度创新;(5)管理组织创新;(6)管理环境创新。

18、答:危机管理最佳模式理论的要点包括:(1)危机形态与风险;(2)危机管理机制;(3)危机管理系统;(4)危机利益关系人。

19、答: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1)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框架;(2)现代企业产权制度;(3)现代企业组织制度;(4)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20、答: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包括:(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环境;(4)技术环境。

21、答:产品整体概念包括3个层次:(1)核心产品;(2)形式产品;(3)延伸产品。

三、论述题:1、答案要点:(1)不断增强企业适应能力,激发企业活力。

强调企业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整,使企业与外在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协调和良性互动。

(2)不断更新企业要素及组合方式,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

强调企业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生产要素的重组,整合和更新,实现企业生产力要素量态质态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组合方式的优化,改善和优化配置状态,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3)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企业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技术创新总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企业制度框架的主要内容,对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4)不断提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强调通过对企业各项职能管理的创新,来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以及企业运行效率,使企业活力得到激发和释放,这就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了条件。

(5)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以及企业能否保持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能力和程度。

通过创新,创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的竞争态势。

(以上各点要求适度展开,不展开可酌情扣分)2、答案要点:(1)“虚”与“实”的关系问题。

企业文化这种看似“虚”的理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是完全可以变成“实”的力量,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好难模糊的能力,只有将企业文化这个“虚”的理论做“实”,才能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2)“形”与“神”的关系问题。

“形”与“神”一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以“神”为本,“形”只是“神”外在表现。

(3)“上”与“下”的关系问题。

强调企业文化建设在总体路径的选择上,必须走“上”与“下”并举的路子,既要领导推动,也需要与企业员工充分的沟通。

(4)“内”与“外”的关系问题。

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外在环境的关系,要重视企业尽最大努要求企业重视与各个外部主体的沟通协调工作,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关系,力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关系。

(5)“远”与“近”的关系问题。

企业文化建设中,“远”与“近”的关系问题也是必须考虑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