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历史事件一览表》分类一:关于中国土地制度的变革包括税法和土地制度的不同时期的相关表现。
土地制度的变革1、周朝——战国前期国有土地制度(实质上是天子的个人土地私有制)2、战国后期——清朝地主土地私有制(需注意的是在北魏——唐朝中期有一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均田制),但不能代表整个国家的土地制度)3、1931年(在苏区进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4、抗战时期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的政策)5、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全面的农民土地私有制改革)6、建国初期1952年(全面的全国范围内农民土地所有制变革,保护富农)7、1953~1956年间逐步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变为国家土地公有制)8、1978年进行的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没有根本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税法的变革1、先秦两汉时期(土地的课税严重,还包括人头税和财产税)2、魏晋南北朝时期(屯田制下的徭役繁重,可以做适当了解)3、隋唐时期(均田制下的租庸调法——在唐代中期唐德宗时期转变为两税法)4、宋代(大力征收亩税和人丁税)5、明代(嘉靖年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6、清代康熙年间(推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7、建国后1978年后(农民交纳一定的粮食)8、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取消农业税)分类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
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
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
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首次出现在江南地区);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
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
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
分类三: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1、商周时期:出现商业中心,商业逐渐繁荣。
2、战国——秦时期: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实行。
3、西汉:官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4、唐代:出现了早期的“草市”和城市商业区“市”,但是市坊分割,夜市受限制。
5、宋代:市坊打破界限,夜市繁荣。
6、明清:商业繁荣,出现了手工业城市和商业大都市,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分类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1、夏朝:公天下演变为家天下。
2、周朝:分封制的施行3、秦朝: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郡县制)4、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集权。
内外朝制和刺史制度)5、隋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中期藩镇制。
6、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三权分立)7、元朝:行省制(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8、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9、清朝: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废内阁)分类十:新中国外交的崛起1、1949年建国与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1950年缔结《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成为准则。
2、1954年7月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提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建议。
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3、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中美乒乓球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九月日本首相访华,签订《中日联合声明》,中日建交。
1978年12月美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4、20世纪80年代中期推行不结盟的政策,开始新时期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分类十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1、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1832年的议会制改革是英国资产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2、美国;1781年通过《邦联条例》,成立邦联国家。
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并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1789年以后逐渐形成两党制。
第2/6页3、法国、德国。
1871年德国通过《德意志宪法》。
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法国为共和国。
分类十二: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冶铸业和陶瓷业)(一)冶铸业1、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为主要手工业部门,商朝铸造青铜规模大,西周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青铜铸造工艺有了金银错新技术。
3、魏晋时期:百炼钢技术成熟,创造出灌钢法。
4、唐朝时期冶铸业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5、明中后期佛山地区冶铁规模巨大。
(二)陶瓷业1、商周时期:出现原始瓷器。
2、魏晋时期:制瓷技术成熟~南方青瓷,北方白瓷。
3、唐朝时期出现唐三彩陶瓷和秘色瓷。
分类十三:儒家思想的演变史1、孔子“仁和礼”的学说。
2、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学说,倡导“德治”。
3、秦朝时期儒家思想转入低潮。
4、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
5、宋明理学朱熹提出了新儒学,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6、明末清初李纨的反儒学主张。
7、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受到严重批判。
8、新中国之后儒学地位逐渐恢复,在当今仍具有很大影响力。
分类十四:欧洲共同体的演变史1、1951年-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联营共同体。
2、1957-1958,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正式组建。
3、1965年,三大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67年欧共体正式诞生。
5、1973-1986经历三次扩张。
6、1992年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启动。
7、1993年更名为欧洲联盟。
8、1999年欧元诞生9、如今欧盟逐渐向政治、经济一体化深入~分类十五:苏俄的兴衰1、1917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
2、1918-1920国内内战频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3、1920-1921国内政治危机严重。
4、1921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
5、1925年,苏共十四大决定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6、1927-1932农业集体化运动。
7、1928-1932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8、1933-1937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9、1936年社会主义建设完成,正式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10、20世纪五十年代的赫鲁晓夫改革失败。
1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俄成为超级大国(军事),但最终改革陷于停滞状态。
12、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行政治多元化,导致苏俄混乱。
13、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俄解体,成立了独联体,变为松散的联盟。
专题一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主义中央集权制1、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制度(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第3/6页行使军政大权,都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全国各种军政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主义与中央集权有密切的关系,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是皇帝代表了政权,中央集权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皇帝可以在中央高度地垄断一切权利。
包括秦汉在内,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国家形式就是****主义和中央集权紧密联系,皇帝个人既体现了****主义,又反映了中央集权的贯彻。
请问****是神马专制主义2、形成原因和条件:原因:A、经济上: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B、政治上:随着经济力量的增长,新兴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以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C、思想上:战国时法家韩非子关于中央集权和法制的思想,为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奠定了理论基础;D、实践上:战国时商鞅变法,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其中地方上建立县制的规定,强化了国君在政治上对国家统一的权力。
这为秦建立****主义中央集权制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客观条件:A、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和周王室的软弱无力是历史的教训,也是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历史背景;B、秦的统一和强盛。
3、演变历程:(1)、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国的变法运动、法家提出的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2)、秦朝:正式建立(秦朝建立起****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西汉:空前加强(汉承秦制、有因有革);(4)、东汉:进一步加强(加强监察制度等);(5)、隋唐: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6)、北宋:强化(北宋采取措施,使****主义的中央集权得以强化);(7)、元朝:新发展(中央的中书省、宣政院和枢密院、地方的行省制度);(8)、明清:达到顶峰(明朝时君主****空前强化的措施、清朝时增设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等);(9)、反君主****民主思想的产生(李贽、黄宗羲等)。
(10)、结束:辛亥******了封建君主****制度。
第4/6页4、认识:A、发展趋势:一是不断调整、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二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三是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B、产生根源: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治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分类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1、夏朝:公天下演变为家天下。
2、周朝:分封制的施行3、秦朝: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郡县制)4、汉朝: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集权。
内外朝制和刺史制度)5、隋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中期藩镇制。
6、宋朝: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三权分立)7、元朝:行省制(中书省、行中书省、宣政院)8、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9、清朝: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废内阁)分类五: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15世纪中后期的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各地区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新航路开辟后的大争霸时代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霸主。
1652年,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4、18世纪六十年代的第一次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