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二)(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对软件的所有产品进行测试,软件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都参与到测试工作中,这体现了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哪一个原则______。
(分数:2.00)A.尽早地测试B.独立地测试C.全过程地测试D.全面地测试√解析:2.以下活动中,不属于测试计划的内容是______。
(分数:2.00)A.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实现可行的综合的计划B.确定测试过程中每个测试阶段的测试完成标准C.识别测试活动中各种风险,并给出风险应对措施D.分析测试需求,并制定测试方案√解析:[分析] 制定测试计划,要达到的目标有: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建立一个组织模型;开发有效的测试模型;确定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确定测试过程中每个测试阶段的测试完成标准和要实现的目标;标识出测试活动中各种风险,并给出风险应对措施。
3.下列不是产品使用环境的典型特征的是______。
(分数:2.00)A.使用产品的用户特征B.使用产品的逻辑结构√C.使用产品的目标D.社会物理环境解析:4.对于操作系统类型的产品,通常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的比例为______。
(分数:2.00)A.1:1B.1:2C.2:1 √D.3:1解析:5.不属于软件测试开发步骤的是______。
(分数:2.00)A.建立项目共享路径B.安装测试工具软件C.建立测试脚本开发环境D.确定测试目标√解析:6.市场上测试工具很多,下列不在测试工具分类中的是______。
(分数:2.00)A.代码分析与测试工具B.全自动测试过程管理工具√C.自动/半自动测试过程管理工具D.测试资源管理工具解析:7.下列哪个不是测试环境的组成要素______。
(分数:2.00)A.软、硬件B.技术文档√C.测试工具D.网络环境解析:[分析] 软件测试环境的5个要素包括:(1)硬件。
软件测试最基本的硬件包括服务器和测试用机。
硬件设备按配置标准,通常分为标准配置、最佳配置和最低配置3种。
(2)软件。
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3)数据准备。
测试的数据很重要,数据准备包括数据量和真实性两个方面。
(4)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软件产品离不开网络环境,网络环境是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的综合。
各种路由器、交换机、网线和网卡是硬件基础,各种代理、网关协议、防火墙则是软件基础。
(5)测试工具。
测试工具包括代码分析与测试工具、自动/半自动测试过程管理工具和测试资源管理工具。
8.软件测试的基础是______。
(分数:2.00)A.测试环境√B.测试过程C.测试管理D.测试方法解析:9.下列哪项工作与软件缺陷管理和追踪无关______。
(分数:2.00)A.对缺陷应该包含的信息条目、状态分类等进行完善设计B.通过软件系统自动发送通知给相关开发和测试人员,使缺陷得到及时处理C.对测试用例的执行结果进行记录和追踪√D.通过一些历史曲线和统计曲线来分析和预测未来的缺陷发展情况解析:[分析] 软件缺陷的跟踪和管理一般由数据库系统执行,但数据库系统也是依赖于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的,主要思路如下:(1)设计好每个缺陷应包含的信息条目、状态分类等。
(2)通过系统自动发出邮件给相应开发和测试人员,使缺陷能得到及时处理。
(3)通过日报、周报等各类项目报告跟踪当前缺陷状态。
(4)在到达各个大小里程碑前,召开会议对缺陷进行会审。
(5)通过一些历史曲线和统计曲线分析和预测未来情况。
由此可见选项C的工作与软件缺陷的跟踪和管理无关。
10.下列有关测试项目结束与定稿测试报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2.00)A.测试执行完成,测试人员向测试负责人提交测试报告后,测试项目就可以结束了B.对当前软件产品存在的缺陷进行逐个分析,认定剩余缺陷对产品质量无重大影响后,即可定稿测试报告C.审查测试全过程,检查测试计划和内容无遗漏后,即可定稿测试报告D.当所有测试计划内容完成,测试覆盖率达到要求及产品质量达到定义的标准,即可定稿测试报告√解析:[分析] 测试执行的完成并不等于测试项目的结束。
测试项目结束的阶段性标志是将测试报告或质量报告发送出去,并得到测试经理或项目经理的认可。
不仅要完成测试报告和质量报告,还要对测试计划、测试的设计及测试的执行进行检查和分析,以完成测试项目的总结。
需要完成的管理操作如下:(1)审查测试全过程。
在原来跟踪的基础上,要对测试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视,检查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是否得到执行,检查测试是否有遗漏。
(2)对当前状态的审查。
包括产品缺陷和过程中没有解决的各类问题。
对产品目前存在的缺陷进行逐个分析,了解对产品质量影响的程序,从而决定产品的测试是否能告一段落。
(3)结束标识。
根据上述两项的审查进行评估,如果所有测试内容完成,测试的覆盖率达到要求及产品质量达到已定义的标准,就可以定稿测试报告。
(4)项目总结。
通过对项目中的问题分析,找出流程、技术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源,避免今后再度发生并获得项目成功经验。
由以上可得A、B、C选项说法均错误,D正确。
11.测试项目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分数:2.00)A.所有测试内容完成B.所有错误和缺陷都已有效解决C.完成了测试报告和质量报告D.测试报告发送出去,并得到测试经理或项目经理的认可√解析:12.下列有关软件测试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2.00)A.测试方案应考虑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和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测试目标√B.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是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C.测试方案设计中可以忽略软件系统的实际使用环境D.测试开发不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工作内容解析:[分析] 软件测试设计的要点有:(1)所设计的测试技术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效和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标。
(2)所设计的测试用例是否完整,边界条件是否考虑,其覆盖范围能达到多高。
(3)所设计的测试环境是否和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比较接近。
(4)关键是做好测试设计前的知识传递。
由以上可知A说法正确。
基于判定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是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B说法错误。
测试环境应当和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比较接近,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测试,C说法错误。
测试开发是测试用例设计的一部分工作内容,D项的说法与事实相反。
13.不属于软件测试设计要点的是______。
(分数:2.00)A.测试软件需求是否符合√B.测试技术方案是否可行C.测试用例是否完整D.测试环境是否和用户实际使用环境比较接近解析:14.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及测试的独立性的模型是______。
(分数:2.00)A.W模型B.V模型C.H模型√D.X模型解析:15.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的过程,主要描绘出系统结构、详细的处理过程和______。
(分数:2.00)A.软件模式B.数据模式C.数据库管理模式D.数据库模式√解析:16.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的综合是______。
(分数:2.00)A.数据库环境B.接口环境C.网络环境√D.社会物理环境解析:17.下面是测试人员遇到的最难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是______。
(分数:2.00)A.如何选择单元测试策略B.如何设计测试用例C.评估软件系统的被测覆盖率√D.严重缺陷是否被修复解析:18.缺陷的跟踪和管理通常由______执行。
(分数:2.00)A.数据库系统√B.操作系统C.文件系统D.服务器系统解析:19.下列不属于软件测试环境内容的是______。
(分数:2.00)A.管理环境B.设计环境C.实施环境D.运行环境√解析:20.关于软件测试用例属性,不符合的是______。
(分数:2.00)A.时效性B.阶段性C.正确性√D.关联性解析:21.制定技术方案、配置测试数据是在测试阶段______活动中进行的。
(分数:2.00)A.测试策划B.测试设计与实现√C.测试执行D.测试总结解析:22.一个测试团队中,负责项目的管理、测试技术的制定、项目文档的审查、测试用例的设计和审查等的角色应是______。
(分数:2.00)A.测试组长√B.内审员C.OA/测试经理D.测试设计人员解析:23.不属于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基本内容的是______。
(分数:2.00)A.组织B.管理√C.计划D.监控解析:24.不属于辅测试环境下的测试是______。
(分数:2.00)A.兼容性测试B.模拟真实环境测试C.性能易用性测试√D.横向对比测试解析:25.测试计划的要点之一是项目资源,那么项目资源的重点是______。
(分数:2.00)A.产品资源B.人力资源√C.硬件资源D.软件资源解析:26.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测试计划要达到的目标______。
(分数:2.00)A.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包括每项测试活动的对象、范围、方法、进度和预期结果B.为项目实施建立一个组织模型,并定义测试项目中每个角色的责任和工作内容C.为测试执行活动设计测试方案,编制测试用例√D.确定测试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保证其可获得性和有效性解析:[分析] 制定测试计划,要达到的目标有:(1)为测试各项活动制定一个现实可行的、综合的计划,包括每项测试活动的对象、范围、方法、进度和预期结果。
(2)为项目实施建立一个组织模型,并定义测试项目中每个角色的责任和工作内容。
(3)开发有效的测试模型,能正确地验证正在开发的软件系统。
(4)确定测试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以保证其可获得性和有效性。
(5)确立每个测试阶段的测试完成及成功的标准和要实现的目标。
(6)识别出测试活动的各种风险,并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降低那些无法消除的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27.下列有关测试过程抽象模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分数:2.00)A.V模型指出,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只要某个测试达到了准备就绪点,测试执行活动就可开展B.W模型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同步进行,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设计也同样需要测试√C.H模型指出,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D.X模型提出针对完整的程序进行集成的编码和测试解析:[分析] V模型反映出测试活动与分析设计活动的关系。
指出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
系统测试应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要求的指标。
验收测试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要或合同的要求。
所以A选项叙述错误。
W模型指出软件各开发阶段中应同步进行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即测试与开发也应是同步进行的。
W模型有利于尽早和全面地发现问题。
V 模型与W模型有不妥,即它们都把软件的开发视为需求、设计和编码等一系列串行的活动,而事实上这些活动是可以交叉进行的,H模型揭示了这一点: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