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第二章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案例

按购销业务的形式不同,它可分为:
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没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世界商品市场
商品交易所 国际拍卖 国际博览会、展销会
单纯的商品购销 补偿贸易 加工贸易 租赁贸易 易货贸易
商品交易所
它与普通市场不同,其经营活动是根据交易所法和交易所 规定的条例进行的。在交易所中进行的商品买卖,基本可 以分为实物和期货交易两种。 全球范围比较著名的从事期货商品期货交易的交易所有: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纽约期货交易所(NYMAX),纽约商品期货交易 所(COMEX),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等。
(三)发展阶段:第二次产业革命 (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
(1)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对国际分工
的依赖性。
(2)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地片面地发展单一作物的国家。 因此造成了亚、非、拉美国家的两种依赖性: —是经济生活对少数几种产品的依赖性; 一是对世界市场,特别是对工业发达国家市场的高度依赖。
第一节
一、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
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国民经
国际分工
济内部的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广泛发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
垂直型国际 分工
水平型国际 分工
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 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 业部门上的分工。 即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
• 目前国内企业中,99%的企业专利数为零,三分之二的大中型企业无研 发机构,九成企业未评估品牌价值,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新开发 的技术70%是属于外缘性技术———硬邦邦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就是中 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
• 以总部位于加州的罗技国际集团公司为例,它在苏州有一个工厂, 每年向美国出口2000万只鼠标,在美国销售价40美元左右。其中罗 技公司拿走8美元,批发、零售商拿走15美元,罗技的供应商(如 摩托罗拉)拿走15美元,中国只赚3美元,而这笔钱还要工资、能 源、运输和管理费用。罗技在加州的450个销售人员的收入总额, 远远高于苏州工厂内4000名工人的工资。 • 我国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门类并不明智,OEM的道 路并不丢人,它是当今世界产品价值链分解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 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其主要表现: • 高精尖的复杂工业与简单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胶合板工 业、工艺品工业、农矿原料的初步加工工业等)的分工; • 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 • 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 或工艺之间的分工。 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5.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 世界性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并存,这 些经济集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向性和排它性。 6.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 看完以上材料,请思考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中国是否应该参与
国际分工
1、承认现实,发挥比较优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今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只能接
受此现实比较优势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 不能抛弃 2、注意创造动态比较优势 发展中国家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但不能满足 此,而要同时注意创造动态优势 对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新产业:重点突破 3、处理好参与国际分工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
四.战后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的主要趋势
• 国际分工向广度发展。
• 国际分工的性质发生变化。
• 国际分工的形式出现的新变化。
• 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下降,水平型和混合型的国 际分工上升。
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国际分工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国际分工使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3.国际分工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地 理方向 4.国际分工中所占地位不同造成了国际贸易利益配上 的不均等 5.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 6.国际分工成为推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基础
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民族工业,不能因此忽视经济的民族
性、民族利益民族工业不仅只靠国内力量来发展,也可 以依靠国际力量、通过国际分工来发展
总结
“中国制造”不应该长期成为“廉价制造”的代名词, 而应 当是高品质、知名品牌的标志。我国的制造业靠劳动力 低廉的优势已维持了十多年,按规律应进入调整和转型 的阶段。我们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
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
福特汽车
• 福特公司的汽车,由十几 个国家生产的部件组装而 成.它们是美国、加拿大, 法国、英国、比利时、荷 兰、瑞典、丹麦、挪威、 德国、奥地利、日本、瑞 士、意大利、西班牙等国。 各国生产各自负责的部件, 最后由福特公司组装成汽 车出售。
多边贸易、多边支付 体系的形成。
1
3
2
4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 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
资本主义的各种经 济规律制约着世界 市场的发展
形成了比较健全固 定的销售渠道。
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
三、当代世界市场体系
1
世界市场的商品流通渠道
2
3 4
世界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
世界商品运输网 世界市场信息网络
(一)世界市场的商品流通渠道
本体制架构。这需要政府在体制、投资、政策等方面给
予支持与帮助,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热土、沃土。
第二节
一、世界市场的含义
世界市场
与交换过程有关的全部 条件和 交换的结果。
内涵 外延
地理范围
世界各国交换商品、服务、科技的场所,由世界 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 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第二章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
第二节
世界市场
引导案例
•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玩 具生产和出口国,广东则是中国最大的玩具生 产出口基地。2013年,中国玩具出口247.32亿 美元,约占全球玩具市场70%的份额,其中一 半以上出口到美国,很多名牌玩具属加工贸易。 • 芭比娃娃玩具(美泰)已有50多年历史,每秒 钟销售两个,平均每个美国女孩拥有8个。在美 国市场上,每个芭比娃娃玩具售价为9.99美元, 从中国进口仅为2美元。其中:原料产自中东, 在美国和台湾加工为半成品,假发产自日本, 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共1美元),运输和管理 费0.65美元,中国组装得加工费0.35美元。
补充资料 • 早在十五、十六世纪,西班牙、葡萄牙 就曾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海运强国,并为 近代航运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 一系列历史事件,主要有
1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好望角;
2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发现了一条从欧洲直接通往 印度的航线。
3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 哥伦布是个意大利人,自幼 热爱航海冒险。他读过《马可· 波罗游记》,十分想往印度和中 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 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 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都遭拒绝。西班牙王后慧眼识英雄,她 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使哥伦布的 计划才得以实施。 4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等。
葡萄牙是最早的航海大国,发现新大陆的航行使里斯本成为世界 最大的港口之一,成为当年葡萄牙在世界建立起来的殖民帝国的 中心。里斯本的航海博物馆,展示的就是葡萄牙航海发展的历史。 它让世人看到当年葡萄牙人为了扩展新天地,不断地以航海优势、 先进技术,四处远征,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黄金具有货币的全部职能, 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 界货币。
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在实质上,世界的1/5
是我们的自愿的进贡者;北美大平原和俄国是我们的谷 物种植园;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谷仓;加拿大和波 罗的海诸国是我们的森林;我们的羊群的牧场在澳洲; 我们的牛群在美洲;秘鲁把它的白银提供给我们;加利
福尼亚和澳洲把自己的黄金提供给我们;中国人为我们
种茶:而从印度把咖啡、茶叶和香料运到我们的海岸; 法国和西班牙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是我们的果 园;我们从北美合众国以及其它国家获得棉花。”
混合型国际 分工
国际分工。
三、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地理大发现”开始(16—18世纪中叶) 1699年英国贸易与种植园高级专员
说:“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种植园
安排在美洲,那里的人民应该专门 生产那些英国不生产的产品。” • 当时盛行一时的三角贸易是宗主国 与殖民地间分工的典型表现形式。
如何看待中国参与国际分工
• “生产一个芭比娃娃只赚35美分”,“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
• 中国制造业产值世界第四,但从绝对数量看,我国的产值只是美国的四
分之一;从制造业的增加值来看,我国是26%,而发达国家一般接近50 %。我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品牌、缺乏有
份量的大企业。
(3)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它们之间也形成了 互为市场的在经济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关系。
(四)深化发展阶段:二次大战后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国际分工从经济结构和技术基础不同的工业国与农业 国之间的分工发展为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 工业国家之间的分工。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 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部门 内部分工的主要形式有: 同一产品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
(二)世界市场的商品销售渠道
出口国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出口企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