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报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报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二〇一八年六月依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的规定,现发布《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2018年6月目录概述01近岸海域环境状况032.1 海水042.2 沉积物14海洋生态状况153.1 海洋生物多样性163.2 海洋保护区状况183.3 海洋渔业资源状况25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274.1 陆源入海排污口监测284.2 主要河流污染物入海量324.3 入海河流专项监测334.4 海洋垃圾35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375.1 海水增养殖区385.2 海水浴场415.3 滨海旅游度假区43海洋环境灾害状况456.1 赤潮466.2 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48海洋生态文明建设497.1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517.2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527.3 美丽海湾建设537.4 海洋牧场建设与生态修复整治工程547.5 海洋保护区建设557.6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577.7 海洋环保执法581243567概述第一章2017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BULLETIN OF GUANGDONGMARINE ENVIRONMENTAL STATUS我省大陆海岸线长约4114公里,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大小海湾510多个,沿海滩涂广布,海洋资源丰富。

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全省近岸海域面积63889平方公里。

近岸海域是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的交汇区域,其生态环境受海、陆因素的双重影响。

2017年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组织开展了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状况、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海洋环境灾害等监测。

全省近岸海域共布设各类监测站位900余个,监测调查项目覆盖水文、气象、水质、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共获取各类监测数据30余万个。

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优良,年均水质优良面积比例(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为81.5%。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82.1%、82.7%、79.7%和81.6%。

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为60.4%。

监测的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生态状况基本稳定。

监测的重点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能够满足海水增养殖区功能的要求。

监测的重点海水浴场水质状况优良,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优良。

监测的代表性入海排污口28.8%超标排放,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化学需氧量(CODCr )、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纳入监测的入海河流全年向海排放污染物约347.61万吨。

全年发现赤潮10次,累计面积约1017平方公里,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概述1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2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1 海水2.2 沉积物2017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BULLETIN OF GUANGDONGMARINE ENVIRONMENTAL STATUS2017年,在全省近岸海域开展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四个航次的海水环境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水温和盐度等水文要素以及pH 、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溶解氧和重金属等水质要素。

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优良,年均水质优良面积比例为81.5%,与2016年相比,略有降低。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分别为82.1%、82.7%、79.7%和81.6%;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分别为7.8%、6.8%、10.4%和8.4%,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港、湛江港等局部海域。

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监测时段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四类冬季61.620.57.0 3.17.8春季64.817.9 6.4 4.1 6.8夏季69.610.1 6.8 3.110.4秋季65.216.4 6.4 3.68.42017年广东省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比例2.1海水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4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4060801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劣四类百分比(%)2013年~2017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保持优良,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值为84.6%,在79.0%~89.4%之间波动,无大幅度增加或下降现象。

2013年~2017年海水水质存在一定年际波动,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平均年际波动幅度为3.0%。

导致年际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降水因素(降水量、地域分布)的影响,河口海域尤其是珠江口海域非优良水质面积比例变化明显。

2013~2017年各类水质占近岸海域面积的百分比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5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图意示况状质水域海岸近省东广年712 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62017年,实施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总体偏低,年平均达标率为60.4%,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水质平均达标率分别为64.2%、62.2%、57.1%和58.2%。

实施监测的7类海洋功能区中,农渔业区水质达标率最高,年均值为74.0%;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矿产与能源区水质达标率较低,年均值分别为51.4%和50.0%。

与2016年相比,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值略有降低,主要是旅游休闲娱乐区水质达标率有所降低,年均值由82.7%降至62.0%。

序号主要海洋功能区要求水质类别水质达标率(%)主要超标因子冬季春季夏季秋季1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第三类44.450.055.655.6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旅游休闲娱乐区第三类58.361.561.566.7无机氮、活性磷酸盐3农渔业区第二类76.570.676.570.6无机氮、活性磷酸盐4海洋保护区第一类50.036.855.658.8无机氮、活性磷酸盐5港口航运区第四类55.661.170.652.9无机氮、活性磷酸盐6矿产与能源区第四类50.050.050.050.0无机氮、活性磷酸盐7保留区维持现状73.073.064.064.0无机氮、活性磷酸盐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四季达标情况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7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粤东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大埕湾、南澳岛周边、前詹至神泉近岸、碣石湾和红海湾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柘林湾、汕头港等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与2016年相比,汕头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降低。

汕头青澳湾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8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埕湾潮州一、二类局部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南澳岛周边汕头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总体保持优良前詹至神泉近岸揭阳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总体保持优良碣石湾汕尾局部三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红海湾汕尾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广澳湾汕头局部劣四类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变化不明显海门湾汕头局部四类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柘林湾潮州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变化不明显汕头港汕头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但有所改善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降低2017年粤东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09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珠三角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和川山群岛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与2016年相比,珠江口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升高。

江门川山群岛附近海域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0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大亚湾惠州深圳局部劣四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总体保持优良大鹏湾深圳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一、二类活性磷酸盐或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镇海湾江门一、二类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川山群岛海域江门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万山群岛海域珠海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深圳湾深圳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变化不明显内伶仃岛至三角岛海域珠海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横琴岛至高栏列岛近岸海域珠海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黄茅海江门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变化不明显广海湾江门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海域深圳东莞广州中山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无机氮平均含量略有升高2017年珠三角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1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粤西近岸海域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雷州湾、流沙湾和海陵湾等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水质主要分布在水东湾和湛江港海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

与2016年相比,湛江港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升高。

阳江海陵湾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2海域地级市水质状况主要超标因子与2016年相比冬季春季夏季秋季雷州湾湛江一、二类局部劣四类一、二类局部四类石油类三类无机氮和石油类总体保持优良流沙湾湛江局部四类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保持优良海陵湾阳江一、二类一、二类局部四类局部劣四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安铺港湛江一、二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无机氮变化不明显水东湾茂名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总体较差但有所改善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降低湛江港湛江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局部劣四类石油类三类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石油类总体较差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含量略有升高2017年粤西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粤西近岸海域各海湾海水水质状况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13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近岸海域环境状况2 2.2 沉积物2017年广东省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评价等级示意图2017年,在我省近岸海域开展沉积物质量监测,共布设96个监测站位,监测项目包括重金属、石油类、滴滴涕、多氯联苯、硫化物、有机碳和六六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