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与循环产业链杨敬增(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北京,100840)摘要:废铅酸蓄电池中的铅占再生铅原料的85%以上,如不合理回收利用将造成新的污染源和资源再浪费。
本文分析了国内处理与再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步骤,并依据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的原则,诠释了介入废电池处理再利用领域的生产企业应当结合新品生产,组成循环产业链,完成“回收处理-再生铅冶炼-新品生产”的闭环循环系统,以探讨电化学产品循环经济的发展新路。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清洁生产,闭环产业链Treatment Harmlessly and Recycling ProductionProcess for Lead-acid BatteriesYang Jingzeng(China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100840)Abstract:About 85% raw material of regenerated lead was collected from 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but it has new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 without perfect recycling and reuse. Industrial actuality and exist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me advance technique and harmless treatment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intervened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 should combine the production of new products, so that they achieve a full clearing production circle from recycling-treatment- regenerated.Keywords:Waste lead-acid batteries, Treatment harmlessly, Clearing Production,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1 概述2011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已被国务院正式批复,其中第一类防控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金属铅。
其实大量的铅金属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是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工业原料。
据有关机构统计,世界的原生铅矿尚可开采21年,居极度贫乏有色金属之首。
因此再生铅产业在我国工业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中国年消耗铅达百万吨级,其中铅酸蓄电池行业耗铅量最大,达70%以上。
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传统再生铅回收、处置手段对铅金属防治并未起到根本的作用。
污染环境,造成儿童血铅,损害人民健康的情况时有发生,国家高层领导过问,社会舆论关注。
因此科学地做好铅酸蓄电池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避免铅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各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另外,国内固有的开放产业模式难于避免产生污染因素和扩散因子,要从根本上解决,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势在必行。
开展铅酸蓄电池循环产业链研究与建设,通过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摸索出从根本上解决电池产业铅污染的绿色道路。
2 再生铅产业存在的问题2010年我国再生铅产量达到135万吨,再生铅产业已成为我国铅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技术先进,规模经营,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从事以废铅酸蓄电池处理与综合利用为主的再生铅生产骨干企业[1],使我国的再生铅生产技术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能源、交通和通讯等支柱产业飞速发展,给铅酸蓄电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需求量以每年15%~40%的速度增长。
产量越高,报废就越多,我国每年报废的5000多万只铅酸蓄电池。
如能无害化处理并再利用,相当于每年开采一座产量几十万吨的铅矿,源源不断的材料可以有力支撑这一重要工业体系可持续发展。
但随着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我国的再生铅工业也面临严峻考验[2] [3]。
长期以来产业存在的问题:2.1 回收环节不畅多头回收、分散经营、无序竞争,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在收集、转运过程中,随意拆解,将废蓄电池中的酸液、塑料壳到处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并危及人体健康 [4]。
2.2 工艺水平低下我国有近300家废铅蓄电池再生铅厂,大部分企业熔炼工艺和设备落后,有些作坊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甚至采用原始的土炉土罐或传统小反射炉、小鼓风炉和冲天炉炼铅。
回收率低下,每年有大量铅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流失掉。
废电池拆解后无分选处理技术,板栅金属和铅膏混炼。
2.3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我国每年200万吨左右废旧铅酸电池的70%-80%经个体商贩流入小作坊式回收处理厂,可产出约70万吨再生铅,年排放烟尘约12万吨。
其中含有60%左右的铅、锑、砷,若无收尘设施和污水处理装置,全年会有7.2万吨的含铅及锑废弃物排出; 二氧化硫5万吨,耗水约800余万立方米,年产弃渣量高达30万吨,其中铅金属3万吨,砷3000吨,锑1万吨。
严重的是,90%以上企业没有采取烟尘处理,环境问题堪忧[5]。
2.4 产业链开环。
循环利用的先进理念是建立清洁生产的闭环产业链,将废电池处理同新电池生产有机结合,将再生铅产品直接应用于新品生产线。
但我国大多数处理和综合利用企业还是以再生铅为出厂产品,同铅生产企业仅仅是供销关系,由于产品规格和使用者的需求总有不适应处,造成产业链开环,也平添了不少成本。
2.4 难于适应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再生铅行业提出更为严格的准入要求,对于废水、废渣和烟气处理等环保设施要求逐渐增强,满足这些条件需要相应的先进技术的支撑,而目前国内工艺在执行相关指标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如准入条件中要求冶炼废渣中铅含量小于2%,就需要在冶炼和电解技术中提出更为有效的措施,而这是需要较高技术含量的。
2.5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企业的工艺与技术达不到高的资源利用率,合金成分根本没有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率低。
而利用率越低,往往污染就越重[6]。
因此,仅从减少污染的角度来说,也要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
注重了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还能提高企业收入,是事半功倍的好事。
3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的几项关键工艺先进工艺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回收率。
因此在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上进行革新,提高整个产业清洁生产水平,可以为节能减排提出可行的方案。
3.1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手工拆解,人工分拣不仅效率极低,更是对场地和空气污染严重。
只有对整只废电池实行机械破碎分选,并对分选的废酸、板栅、铅膏、废塑料和废隔板等部分分别进行清洁生产处理,才能达到资源回收,节能降耗的目的。
图1给出了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的示意图。
图1 破碎分离和水介质分选Fig 1 Break and separation with water medium3.1.1 两级破碎两级破碎器和磁力分离器保证了破碎的安全可靠。
首先一级锤式预破碎密闭操作,其中不断有水流注入,以起到清洗塑料部件,防尘降尘和保持破碎机内恒定温度的作用。
经一级破碎后的电池碎片进入二级破碎系统,与一级类似,也是全封闭操作,经二级破碎后电池碎片尺寸减小到30mm以下。
3.1.2 分离经二级破碎的碎片首先将铅泥和大块的塑料和铅栅分离。
粒径小于1mm的铅泥(含氧化铅、二氧化铅、硫酸铅、金属铅和其他细小粒子),在水的冲洗作用下,与直径大于1mm的铅栅和塑料分离。
分离后的铅泥经沉淀脱水后,送入分选脱硫系统。
3.1.3 水介质分选分离后的铅栅和塑料进行水介质分选,分选出铅栅、PP(聚丙烯)和重塑料。
通过水流控制对以上三种物质进行第一次分离,PP(聚丙烯)密度最轻,漂浮在顶部,通过螺旋传送装置分离出来,同时沉在下部的金属铅也被选出,剩余的重塑料与水的混合物分离出来,并进行脱水,脱出的水将在分离器中循环利用,多余的水回流,过筛循环利用,脱水后的重塑料进行再次分离,以确保铅含量减小到最小。
之后,重塑料通过脱水后,收集贮存。
沉淀在底部的为金属铅。
采用水介质分离避免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铅中毒,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把板栅材料和铅泥分开,提高了炉料的铅品位,增加高温熔炼的炉料量,从而减少了烟气、弃渣和烟尘数量,减少能耗,提高金属回收率、工效和产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3.2 化学脱硫选出的铅膏中存在一定量的硫酸铅,要完全还原出硫酸铅中的铅,炉窑温度要在1200度以上,不仅消耗能源,而且大量的铅被蒸发到烟气中,因此必须对铅泥进行脱硫处理后才可进行冶炼。
采用以碳酸钠与铅泥反应实现化学脱硫方法,不仅可以去除铅泥中的硫酸,还可得到化工副产品,值得推荐。
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PbSO4 + Na2CO3 Pb CO3 + Na2SO4(1)从反应方程式(1)可知:硫酸铅能够全部转化成碳酸铅,并生成硫酸钠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钠产品。
图2示出了反应的工艺过程。
图2 化学脱酸脱硫反应工艺过程Fig 2 The chemical processes of desulfurization and deacidification此工艺不仅解决了脱硫问题,还使脱硫用的碳酸钠转化为副产品硫酸钠,使得单纯的环保防治手段变成化工产品生产环节,不但消除污染,还赋予了经济意义,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变废为宝双重目的。
3.3冶炼和精炼3.3.1 转炉冶炼转炉熔炼系统用于生产粗铅。
进入转炉的物料主要为铅栅、铅泥和反应剂等。
铅栅主要成分为金属铅,铅泥主要成分为碳酸铅,二者理化性质差别较大。
板栅主要为铅合金物质,纯度较高,因此熔炼温度较低,而碳酸铅需要更高的温度进行还原熔炼,因此要将铅栅和铅泥分开冶炼,这样在氧气的合理供给和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基础上可保证消耗能源最小,并减小铅熔炼过程中的铅损失。
3.3.2 精炼精炼系统是将粗铅中的杂质去除并生产软铅的过程。
粗铅中主要的杂质为铜、锑、锡,经该工艺去除后,可将铅纯度提纯至99.985%。
铜杂质的去除采用加硫磺和木屑的方法,反应方程为:Cu+S=CuS,可将铜含量降至0.005%以下;杂质锡、锑的去除采用氧化法;金属锑的去除是在铅液中加入NaNO3和NaOH 的混合试剂,同时向铅液中鼓入氧气,使得较金属铅易于氧化的锑金属生成锑酸钠等碱性渣而漂浮在铅液上方,该过程的反应温度为420~45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