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发展学号:XXX姓名:XXX班级:XXX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的焦点已由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由此所派生出的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被誉为“朝阳工业”,各国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参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以激活本国经济的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创新脚步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猛发展,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产业。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高新技术并尽力实现其产业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现在国际社会的竞争,根本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又是整个竞争的焦点。
高新技术作为当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研究和发展对象,早已成为人人皆知的事实。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应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关键词:科学技术,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正文: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
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明确定义和界定标准,通常是按照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来作为衡量标准的。
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具体地说, 高新技术通常包括6 大技术, 12 项标志技术和9 种产业, 即: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和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新材料、核裂变、太阳能、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海洋挖掘和海水变化; 以及生物工程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智能机械产业、软件产业、生物医学产业、超导体产业、太阳能产业、空间产业和海洋产业。
这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 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点:1、知识、技术密集。
高技术产品实际是人类大量新知识和高级技术劳动的结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是知识和人才。
2、资金密集、风险性大。
一项科研成果要转化成商品,需要先投资进行研究与开发和试生产,而高技术科研成果要推向市场,则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一般平均为非高技术产品的10~12倍。
同时,无论对高级是新产品的市场预测做得多好,在投资时总要承担风险。
3、产品更新快、竞争性强、信息的作用大。
在高新技术产业中,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产品更新很快,竞争激烈。
因此,为了减少生产的冒险性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信息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重要资源。
4、高度的创新精神。
5、资源、能量消耗少,产品多样化、软件化,批量小,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
高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 历次科技革命无一不对生产关系乃至上层建筑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新技术革命自然也不会例外。
首先, 科技革命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高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产业结构的变革。
在当代,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大大超出资本和劳力的作用。
其次, 高新技术不但作为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而且对文化、教育以及人们的工作方式、消费方式、社交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将带来深刻的变革, 其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第三,高新技术与政治、军事和外交密切相连,只有掌握了高技术,才能拥有强大的国防和国家的安全,也才能维护和平与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这种竞争, 突出表现为科技尤其是高科技水平的竞争。
(二)高新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制高点。
高新技术代表未来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球的深刻而巨大的生产力变革。
它不仅会带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且会引起世界性的产业结构的根本变化,促使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纳入21世纪发展目标的国家战略之中,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争夺的制高点,以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竞争地位。
(三)高新技术是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高新技术是最新最高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制高点,它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形成新兴产业部门,大幅度的提高社会生产力,他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而且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它给予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以极大的影响,深刻的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
高新技术不仅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更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及区域特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沿海地区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依靠国家的开放政策和沿边的地理优势,开发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及布局分析: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相当大的规模,部分领域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相当强的竞争力,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实现了巨大的顺差,它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主要支柱。
自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发展的非常快。
特别是自2001年11月我国加入WTO以后,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以年均1000亿美元的量增加。
1999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247.04亿美元,为当年商品出口总额的12.7%,为当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4.1%;而到2004年,出口额已达1653.6亿美元,占商品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分别达到了27.9%和29.9%。
2005年,高新技术产全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全年出口首次超过2000亿美元,达到2182.6亿美元,比2004年净增527.1亿美元;全年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首创28.6%的历年新高,比2004年增长0.7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及出口在2004年度首次实现顺差。
而且自2004年10月份开始,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已经连续15个月实现月度顺差。
2007年高新技术产品顺差达608.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的十五倍,相当于2007年中国贸易顺差总额的22%.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市场为导向,主要兴办机制灵活、技术成熟、潜力较大、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项目,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我国目前有5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
其中东部地区有29个、中部14个、西部10个。
国家科委还在苏锡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兴建了两个“火炬地带”,经省市批准兴建的和地方自筹兴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数量大、分布广。
就目前已建立的开发区来看,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
这些城市是区域的科技、经济文化中心,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比较多,科技力量比较强,工业基础比较好,有大量科研成果需要尽快商品化。
这一类城市有北京、上海、武汉、西安、沈阳、南京等地。
二是分布在工业城市。
这些城市有较强的工业实力,但大学和科研机构较少,需要用高新技术改造现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这类城市如大庆、株洲、洛阳、宝鸡、绵阳、襄樊等地。
三是分布在沿海、沿边、沿长江等对外开放条件比较好,近几年地方经济发展较快的中等城市。
这些城市可能通过有效地吸引国内外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迅速建立起新的高新技术产业。
这类城市如中山、威海、佛山、苏州、无锡、常州、大连等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
即整体上东部优于中部,中部优于西部。
近几年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001年西部高产业区收人、企业规模和创汇分别仅为东部的15.3% ,15.1%和3.7%.中部的56.6%,60.2%和62.11%。
参见下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教育、科技人才集中,经过20多年的发展,经济上具有了相当的实力,传统结构正面临着根本性的转变。
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是其结构转变、增强效益的客观需求。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一些中等城市正在进行科技创新体系的研究。
在一些开发区地域集中程度较高的地区,已经呈现出高新技术密集带的轮廓。
它们是:辽中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即由沈阳、大连、鞍山等贯串而成。
这里与重工业结构相匹配,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光、机、电一体化等。
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4个国家级开发区。
它们之间相距均不过百余公里,且有便捷的交通相联系;此外,这里还是全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沪宁杭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常州、无锡、苏州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这一产业带处于我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科技发达的地区。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珠江三角洲邻港澳,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于吸引外资、外技、扩大外贸。
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会城市及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也具备发展高新技产业的条件。
如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地,教育比较发达,科研力量也比较雄厚,选择本地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进行重点开发,寻找与沿海地区高新产业发展的分工领域。
由于我国中西部产业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就更需要有一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来,成为促进产业进步的动力,同时为改造传统产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