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电站在线检测系统

变电站在线检测系统

变电站在线检测系统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投标人及所投产品制造商必须有权威机关颁发的ISO9001 系列的认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

投标人应具备计算机系统集成一级资质。

投标人及制造商应已设计、制造和提供过同类设备,且使用条件应与本工程相类似,或比规定的条件更严格。

如发现有失实情况,招标方有权拒绝该投标(详见招标文件商务部分)。

1.1.2 本规范提出的是基本技术要求,未尽的相关技术细节可在技术谈判中商定。

1.1.3 投标人必须逐项响应本技术规范中的要求,如有与本技术规范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技术偏差表” 中列出。

1.1.4 本规范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5 本规范中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6 本规范未尽事宜,由招标人或买方和中标人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7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或系统)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8 投标产品应具备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颁发的合格证书,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

1.1.9 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中通用部分各条款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冲突,以专用部分为准。

1.1.10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进行逐条应答,还应包含以下内容:系统型号、总体技术方案、系统结构图、性能指标、试验报告(有效期内)、产品说明书、质量承诺书等。

1.2 标准和规范1.2.1 合同中所有设备、备品备件,包括卖方从第三方获得的所有附件和设备,除本规范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和要求外,其余均应遵照最新版本的电力行业标准(DL )、国家标准(GB )和IEC标准及国际单位制(SI ),这是对设备的最低要求。

投标人如果采用自己的标准或规范,必须向买方提供中文和英文(若有)复印件并经买方同意后方可采用,但不能低于DL 、GB 和IEC 的有关规定。

1.2.2 执行的标准表1 卖方提供的设备和附件需要满足的主要标准* 本技术规范使用的电力术语定义及中英文解释见GB/T14429;1.3 投标人必须提交的技术参数和信息1.3.1 技术参数响应表、技术参数偏差表及相关技术资料。

1.3.2 投标产品的特性参数和特点。

1.3.3 与其它设备配合所需的相关技术文件和信息。

1.4 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和验收1.4.1 合同设备的安装、调试将主要由卖方负责,买方配合。

1.4.2 合同设备的性能试验、试运行和验收根据本规范规定的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1.4.3 完成合同设备安装后,买方和卖方应检查和确认安装工作,并签署安装工作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1.4.4 设备安装、调试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后买卖双方应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试运行时间在合同谈判中商定)。

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1.4.5 如果安装、调试、性能试验、试运行及质保期内技术指标一项或多项不能满足合同技术部分要求,买卖双方共同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如属制造方面的原因,或涉及索赔部分,按商务部分有关条款执行。

2 技术要求2.1 工程概况2.1.1 工程规模:电缆隧道起点为新建的西关什字110kV 变电站,终点为新建小西湖110kV 变电站出线终端塔。

新建电缆隧道全长 5.1kM ,110kV 电力电缆共分为8 个完整交叉互联设计,电力电缆中间接头共计60 个。

2.1.2 交通、运输:汽运至现场,运费由卖方承担。

2.2 环境条件使用环境条件安装位置及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站端设备安装在110kV 变电站内,监控其它设备安装在电缆隧道内相应位置。

2.3 基本技术条件卖方提供的智能监控系统的产品,必须能在环境、抗干扰等方面满足在强电磁场干扰环境下使用的要求,投标文件中应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颁发的合格证书。

卖方应根据本技术规范书中的各项要求及招标文件所附平面布置图完成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含视频监控、井盖防盗系统、环境检测系统及电缆运行监测系统)的组态设计,并在投标书中提出相应的系统图,投标书中的供货清册应包括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含视频监控、防盗系统、环境检测系统及电缆运行监测系统)所需的所有软、硬件及安装材料。

为最大程度保证系统的监控效果,整个系统不得采用二次及以上压缩。

即从电缆隧道监控前端压缩编码到各级终端解压回显,中间过程不得再有其他任何形式的压缩编码。

视音频图像设备及信号格式应严格符合国家、国际有关标准。

视频信号制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视频制式( PAL )。

同时在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显示功能中,各种菜单、说明都应为中文显示。

系统采用的视频编解码标准应采用最有效的国际标准进行视频压缩( MPEG或H264), 采用国际通用的图像存储格式进行图像记录和存储,音频压缩标准采用ITU-T G.711 或OggVorbis 标准。

2.3.1 系统先进性要求机柜、站端视频处理单元、电源、外围监控设备等设备应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并出示国际认证和国内检验机构的合格证书,系统应充分考虑可升级性。

2.3.2 系统可靠性要求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设备必须具备如下可靠性保证:(1) 系统的使用不能影响被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2) 系统的局部故障不能影响整个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

(3) 系统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故障排除和替换;(4) 系统要有具备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个事件的能力;(5) 系统具备抗强电磁干扰能力。

2.3.3 系统扩展性要求由于电力系统建设阶段性特点,电缆隧道遥视系统要求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1) 系统主要设备的配置按照终期规模设计,当需上送监控数据及图像时,遥视系统的软硬件勿须改变;(2) 系统各项功能和运行状态不受扩建影响;(3) 系统具备多级组网能力以便组建更大的监控网络。

2.3.4 系统运行、安全性要求(1) 系统实行操作权限管理,按工作性质对每个操作人员赋予不同权限,系统登录、操作进行权限查验;(2) 系统所有重要操作, 如登录、控制、退出等,均应有操作记录,系统可对操作记录进行查询和统计,所有操作记录具有不可删除和不可更改性;(3) 网络安全保护,保证系统数据和信息不被窃取和破坏;(4) 系统保存的重要数据,具有不可删除和不可更改性。

(5) 系统具有较强的容错性,不会因误操作等原因而导致系统出错和崩溃;(6) 系统应具有自诊断功能,对设备、网络和软件运行进行在线诊断,发现故障,能显示告警信息;(7) 系统应具有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8) 系统应具有远程配置的能力;(9) 系统可接入多种智能设备,通信协议为标准的远动标准协议;(10) 应采用全中文图形化界面;(11) 提供对系统操作的在线中文帮助;(12) 自动生成系统运行日志,可查询及以报表方式打印输出。

2.4 技术性能要求2.4.1 主要功能要求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电力隧道防盗监控系统、电缆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电缆运行实时数据监视系统,电缆隧道环境监控系统,电缆隧道指定灯光、空调、排风监控系统,所有的监控业务功能整合于监控中心平台。

电缆运行实时数据监控又包括隧道电缆护层接地电流监视系统、电缆运行电流监视系统。

电缆隧道环境监控系统包括电缆隧道内02浓度监视系统、C02浓度监视系统、CO浓度监视系统、特定点甲烷浓度监视系统、隧道水位监控系统。

电缆隧道内的监控对象并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扩充。

电缆监控系统可以与生产管理系统以及调度中心进行信息交互与共享。

通过与生产管理系统的交互,实现设备信息共享,共同完成电缆巡检管理、故障缺陷管理等功能,并为生产管理系统提供数据监控接口。

电缆隧道智能监控系统必须支持IEC61850 网络通信协议,隧道内环境数据、电缆运行信息、井盖开合状态、灯光、空调、排风设备状态等均可以IEC61850 网络通信协议远传到监控中心或调度中心。

在视频系统中应采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从而完成对现场特定监视对象的状态分析,并可以把分析的结果(标准信息、图片或视频图像)上送到统一信息平台。

监控中心平台要求所有监控系统,电力隧道防盗监控系统、电缆隧道视频监控系统、电缆运行实时数据监视系统,电缆隧道环境监控系统,电缆隧道指定灯光、空调、排风监控系统的所有业务功能必须整合于统一的组态软件系统,以方便监控和管理。

2.4.1.1 视频显示功能(1) 实时图像监视,彩色图像以不少于4 通道、每通道以每秒25 帧的速率实时传送和播放。

视频图像大小随意可调。

(2) 支持VGA/HDMI主辅音视频及辅助视频端口的本地输出;VGA最高分辨率可达1280*1024 ,HDMI 分辨率最高可达1920*1080 ;(3) 支持1/4/9/16 画面预览,预览通道顺序可调;(4) 支持预览分组切换、手动切换或自动轮巡预览,自动轮巡周期可设置;(5) 支持预览的电子放大;(6) 可屏蔽指定的预览通道;(7) 支持视频移动侦测、视频丢失检测、视频遮挡检测、视频输入异常检测;2.4.1.2 图像储存回放功能(1) 支持循环写入和非循环写入两种模式;(2) 支持定时和事件两套压缩参数;(3) 录像触发模式包括手动、定时、报警、移动侦测、动测或报警、动测和报警等;(4) 每天可设定8 个录像时间段,不同时间段的录像触发模式可独立设置;(5) 支持移动侦测录像、报警录像、动测和报警录像、动测或报警录像的预录及延时;(6) 定时和手动录像的预录;(7) 支持按事件查询录像文件;2.4.1.3 摄像灯光联动功能(1) 要求视频系统具有灯光联动功能,当运行人员启动某一摄像头监视特定区域时, 此摄像头监视处的灯光系统自动启动,为摄像头提供照明;(2) 当运行人员关闭某一摄像头监视特定区域时, 此摄像头监视处的灯光系统自动关闭。

(3) 作为可摄像联动的灯光系统,也应具有就地控制开关, 远动控制开启关闭功能,且此控制功能优先与摄像联动控制。

2.4.1.4 视频报警功能(1) 报警类别:防盗报警、画面变化报警。

报警可根据需要进行分级,报警信号、报警内容可在任何画面自动显示。

当发生报警时,监控主机硬盘或相应录像装置能自动进行存盘录像,同时传送报警信息和相关图像,并自动在电子地图上提示报警位置及类型。

(2) 系统应具备处理多事件多点报警的能力,多点报警时采用覆盖方式,报警信息不得丢失和误报。

(3) 报警信息储存管理,实现报警联动录像,具备长延时录像和慢速回放功能。

可以多种方式查询报警信息。

(4) 所有报警信息均可查询,有需要时可打印输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