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中考语文一模(暨上学期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2019·黄石) 古诗文名句默写。
(1)《行路难》(其一)表现李白奋发振作想要实现远大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令人震撼的磅礴气势。
(3)在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可以净化心灵,正如《与朱元思书》中所说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
”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
2. (3分)(2020·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在上下片中词人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2)请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四面歌残终破楚。
3. (1分) (2020八上·杭州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相见欢
宋·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①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释:①倩:请人代自己做。
②扬州:当时为南宋杭击金兵的前线。
(1)词中一个“________”字,概括了国土沦丧的现实;“簪缨”一词运用借代手法,代指________。
(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借物抒情,读来催人泪下,请简要赏析。
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4. (13分) (2019八上·韶关期中) 课外文言文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
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
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
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然则名利之藪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
②肆:指茶馆。
③会:汇聚。
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
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
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
⑦寻:长度单位,八尺。
⑧薮(sǒu) :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
⑨盛:多,频频。
(1)请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啜(________)故(________)乃(________)
(2)用“/”为下面的句子准确断句。
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5.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 .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2)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A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B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
D .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三层,请在原文中用“‖”标出层次,并写出层意。
(4)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 . 总——分
B . 总——分——总
C . 分——总
(5)这段文字使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它们排列的顺序是()
A . 从概括到具体
B . 从整体到部分
C . 从主要到次要
D . 从原因到结果
(7)文中划线词“一切”“都”“决不”用得准确,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6. (12分) (2016八下·永德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
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
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
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
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
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
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
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
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
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________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________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7. (10分)某中学准备举行“走近曹文轩”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说说画线句子有什么言外之意。
今年4月,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我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曹文轩在回答《每日新报》记者时说:“我希望中国的批评家对同胞们写的好作品,应当像欣赏西方文学一样来对待。
中国有中国的灯火,不要总是点洋烛。
”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 (5分) (2017七上·滨州月考) 请以“温暖的记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1-2、
1-3、
1-4、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4分)
2-1、
2-2、
3-1、
3-2、
三、课外阅读 (共1题;共13分)
4-1、
4-2、
4-3、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5-1、
5-2、
5-3、
5-4、
5-5、
5-6、
5-7、
6-1、
6-2、
6-3、
6-4、
6-5、
五、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7-1、
六、作文 (共1题;共5分)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