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常见的两、三步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

2.使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对解决问题过程中常用策略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形成策略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与揭题
谈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用到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过去用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总复习(1)。

二、整理与反思
提问:你能举例说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过哪些策略吗?
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理解题意时,可以怎样对实际问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解决问题时,一般要按什么样的步骤进行?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常用哪些策略来解决?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当板书有关的策略。

小结:我们过去学过的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以及一一列举、转化、假设、尝试调整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设计说明: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用过的策略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有一个结构性的把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相关解题策略的认识与体验,形成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三、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题目,说说每道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谈话:这两道题分别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同学生们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反馈后进行小结: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

先出示第(1)题,让学生读一读题目,并在图中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

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然后组织反馈,着重说说分析数量关系过程和列式的结果。

提问:有不同的解法吗?谁来说一说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
比较:这两种解题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
再出示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独立完成解答,并交流不同的解题过程,说一说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

组织比较:请大家比较这两道题,想一想它们的条件和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解决问题时,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列式时分别选择了哪两组条件?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再问:你是怎样列式解答的?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比较:请比较这两种列式方法,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谈话: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请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各自提出一个问题让对方列式解答,并看你的同桌列式计算的过程是否正确。

组织反馈,让同桌两个同学分别说说提出的是什么问题,对方解答的是否正确。

如果有学生提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或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多少人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根据题意列出“16×18+18×20”或“18×20-16×18”这样的算式后,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要解决题中的问题,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提问:根据题中提供的哪些信息,可以知道1升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多少千米的?
先引导学生根据表中数量的变化规律,用“10÷1.2”算出1升汽油够这辆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组织交流时,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

谈话:这两道题分别可以怎样解答呢?请大家先根据自己整理的结果分析数量关系,再完成解答,并和同学说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解题,并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反馈:你是怎样解答的?谁来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比较:请大家比较这两道题的解题过程,说说它们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解决这两道题的关键分别是什么。

小结。

(略)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上,既突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体验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等策略的重点,又兼顾了学生学过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

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形成必要的技能,促使他们在应用策略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和感悟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的教学安排上,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过程,准确把握和处理交流的重点,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提升。

既提高了练习的参与度,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