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讲义谢CY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讲义谢CY
18.有关G+菌细胞壁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成分是粘肽B.含有磷壁酸 C.对青霉素敏感
D.含有大量脂多糖 E.易被溶菌酶裂解 19.溶菌酶杀灭细菌的作用机理是( )
A. 裂解肽聚糖骨架的β-1,4糖苷键 B.竞争肽聚糖合成中所需的转肽酶
C.与核蛋白体的小亚基结合 D.竞争性抑制叶酸的合成代谢E.破坏细胞膜 20.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 A. 细胞壁B.芽胞C.细胞膜D.细胞质 E.核质
6.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 A.鞭 B.菌 C.纤毛D荚膜E轴丝
7.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 D.荚膜 E.细胞膜
8.芽胞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 A.抗吞噬作用 B.产生毒素 C.耐热性
D.粘附于感染部位 E.侵袭力 9.细菌的“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
适PH。 嗜冷菌、嗜温菌、嗜热菌的最适生长温度 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将细菌分成哪四类? 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的生长曲线四个时期 细菌对数生长期的特点 细菌外毒素、抗生素、芽孢形成多数在哪个时期?
1. 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 共同特征的是( )
A.个体微B.分布广C.种类繁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麦氏比浊管
细菌浓度:
0.5 1
2
3
4
5
管号(McFarland)
0.25%Bacl2(mL)
0.1 0.2 0.4 0.6 0.8 1.0
1%H2SO4(mL)
4.9 4.8 4.6 4.4 4.2 4.0
细菌的近似浓度
1.5 3
6
9
12 15
(×10^8/mL)
细菌的近似浓度(百万 150 300 600 900 1200 1500 / mL)
A.mRNA. B.核蛋白体 C.质粒 D.异染颗粒 E.性菌毛
10.与细菌粘附于粘膜的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 A.菌毛 B.荚膜 C.中介体 D.胞浆膜 E.鞭毛
1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 A.鞭毛 B.细胞质C.细胞膜D.核质E.细胞壁
1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 A.肽聚糖B.蛋白质C.鞭毛D.核酸E.脂多糖
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细菌的营养类型
1、营养物质
重要溶剂
水
碳源 (糖)
菌体成分 能源
菌体成 分原料
营养物质
氮源
(氨基酸
生长
蛋白胨)
因子
某些菌需之
无机盐
菌体及酶的组分 能量储存及转运
调节渗透压 与繁殖及致病相关
细菌摄取营养物质的机制:
2、酸碱度
pH值:大多病原菌的最适pH值为: 7.2-7.6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CY
精品jing
易水寒江雪敬奉
第二章 细菌生理的检验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掌握: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主要生化反应原理和方法 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合成代谢产物 了解: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一、细菌的理化性状
1、化学组成
水
75-90%
蛋白质、糖类、脂质 核酸、无机盐
2.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 B.放线 C D.细 E.立克次体 3. 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
A.螺旋 B.放线 C.真 D.细 E.立克次体 4. 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 D.体形小于1μm的生物 E.以上均是错误的
14.细菌所具有的细胞器是( ) A.高尔基体B.内质网C.中介体D.线粒体蛋白体
15.与致病性相关的细菌结构是( ) A.中介体B.细胞膜C.异染颗粒D.芽胞 E.荚膜
1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理是( ) A. 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B.抑制细菌的核酸代谢
C.抑制细菌的酶活性D.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 E.破坏细胞膜
(三)细菌生长繁殖曲线:
细 菌 数 的 对
对数期
稳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衰亡期
(dicline phase)
数 (logarithmic phase)
迟缓期
(lag phase)
5 10 15 20 25
细菌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小时
知识点小结:
细菌的主要物理性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大多数细菌最适PH;霍乱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的最
【计算被测培养物试管的浓度】:
1、0.5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约相当于1.5×10^8个细菌/ml。 2、1.0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约相当于3×10^8个细菌/ml。 3、细菌浓度标准管号×3×10^8=该管号的细菌数/ml。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
1、营养物质:水、氮源、碳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2、酸碱度:大多细菌的最适pH值为7.2-7.6 3、温度: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35ºC 4、气体 :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
肽聚糖、胞壁酸、 磷壁酸、D型AA、 DAP、吡啶二羧酸
2、物理性状
光学性质:细菌为半透明体; 表面积:单位体积小,表面积大; 带电现象:中性偏碱环境下,带负电; 布朗运动:无鞭毛的细菌不发生位移的原地颤动 半透性:允许小分子物质通过;
比浊法中有目视比浊法,其原理是进行浊度比较, 浊度是指溶液浑浊程度,如生成沉淀的多少就会有 影响,产生的浊度与标准浊度进行比较,确定某种 成分的含量。有仪器为浊度计,可以测溶液浊度。 比色法是测吸光度的。要求在规定波长下分别测样 品溶液与参照物溶液的吸光度,然后按照计算公式 计算样品浓度。
(二)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迟缓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大量繁殖 作好物质准备。
对数期:细菌繁殖迅速,菌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典型。
稳定期:随有害代谢产物的增多,细菌繁殖速度 减慢,死亡数增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发生某些改变, 芽孢,抗生素等产生。
衰亡期:死亡菌数增多,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 显著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止。
霍乱:8.4-9.2 结核分枝杆菌:6.5-6.8
3、温度:
(1)嗜冷菌:10~20° (2)嗜温菌:20~40° (3)嗜热菌:50~60°
病原菌的最适温度37ºC
?
4、气体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一)个体生长繁殖方式
1、繁殖方式——二分裂(binary fission)
2、在适宜的人工培养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 极快,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