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解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解

儿科常见疾病健康宣教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念:简称上感,俗称“感冒”,主要是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本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及气候骤变时多见。

多为散发,偶见流行,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

一次患病后产生的免疫力不足,故可反复患病。

健康教育要点:1. 密切观察体温、神志、面色变化,避免并发症发生。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鼻粘膜充血、水肿明显致鼻塞、流涕者,可遵医嘱采取麻黄素滴鼻剂,并注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3.给予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鼓励病儿多饮水。

4.加强体格锻炼,多到户外活动,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5.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居室要定期通风换气,室温勿过高或过低,并保持一定湿度。

已感染的患儿避免接触其他儿童。

尽可能不带婴儿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

6.家中有“上感”病人,应尽量与婴儿隔离,如无条件还与之接触者,患者应戴口罩,家中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肺炎概念:是指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动、植物油及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罗音为各型肺炎的共同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1.保持安静,减少氧的消耗,给予精神安慰,病室通风良好。

2.保持呼吸道通畅,经常更换体位,叩击背部促进咳痰。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超声雾化吸入后应,小婴儿可予以吸痰。

3.保证营养及水分: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食欲下降,可少量多餐给以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嘱患儿多饮水。

在咳嗽时,应停止喂哺或进食,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呼吸困难的婴幼儿应将患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以免乳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4.密切患儿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5.教育患儿咳嗽时用手帕或纸捂嘴,不随地吐痰,防止病菌污染空气传染他人。

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婴幼儿腹泻概念: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健康教育要点:1.做好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包括食具的消毒。

2.合理安排饮食,病毒性肠炎暂停乳类,喂以豆制代乳品或发酵奶、去乳糖奶,少量多餐。

腹泻停止后,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正确喂养,鼓励母乳喂养,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添加辅食。

3.准确记录大小便、呕吐次数及量,注意大便的性状、颜色。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精神神、面色、意识状态、皮肤弹性、粘膜是否干燥、眼眶前囟凹陷程度、四肢末稍循环及尿量等。

必要时遵医嘱补液。

5.加强口腔、臀部皮肤的护理,预防鹅口疮、臀红等并发症。

6.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过敏性紫癜概念:又称舒-亨综合征,是以血小管炎为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征。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有关节疼痛、腹痛、便血和尿血等。

主要见于学龄儿,男孩多于女孩,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多见。

健康教育要点:1.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剪短指甲,防抓伤、擦伤,用温水清洗皮肤。

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布料衣服。

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数量、分布,和有无反复出现等并记录。

如有破溃应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

2.疼痛:观察患儿关节肿胀及疼痛情况,保持关节的功能位置。

教会患儿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

观察有无腹痛、便血等情况。

有消化道出血时,患儿及家长易出现急燥、恐惧、紧张情绪,做好解释工作。

腹痛时嘱患儿应卧床休息,嘱家长尽量守护床边,禁止腹部热敷,以防肠出血。

3.饮食:此病与某些致敏因素有关,有可能成为过敏源食物禁止食用。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多食含维生素 C 丰富的食物。

消化道出血时,禁食。

4.观察尿色、尿量,定时做尿常规检查,若有血尿和蛋白尿,提示紫癜性肾炎。

5.心理:多关心鼓励患儿,指导家长多给患儿心理支持,使其保持良好情绪,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提高自护能力。

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概念: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本病以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

健康教育要点:1.降低体温: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监测体温,及时予降温措施。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剪短指甲,以免抓伤;每日便后清洗臀部;半脱的痂皮用消毒剪刀剪除,切忌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

3.粘膜护理:观察口腔粘膜病损情况,每日口腔护理2-3次,口唇干裂者涂润唇油;禁食生、辛、硬的食物。

每日用生理盐水洗眼1-2次,也可涂眼膏,以保持眼的清洁,预防感染。

4.监测病情:密切监测患儿有无心血管损害的表现,如面色、精神状态、心率、心电图异常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按医嘱用药并注意观察应用阿司匹林有无出血倾向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无过敏反应。

5.及时向家长交待病情,并给予心理支持。

指导家长观察病情,定期带患儿复查,对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全面检查1次。

有冠状动脉损害者密切随访。

早产儿概念:指胎龄<37周(<259d)的新生儿。

健康教育要点:1.预防感染,减少刺激:护理病儿前后须洗手;保持病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保持室内环境安静,减少噪声及灯光刺激。

2.保暖:⑴早产儿室内温度应保持温湿度适宜,可加厚盖被、家人怀抱、热水袋保暖。

⑵暖箱保暖:对体温较低、体重较轻的早产儿给予入暖箱保暖。

3.喂养:喂养以母乳为最优,若无母乳,可用配方奶粉。

指导合理喂养,少量多餐,奶后驱气防止窒息。

⑴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母乳喂养。

⑵有吞咽能力,但吸吮能力弱者可用套有橡皮管的滴管喂养。

⑶吸吮及吞咽反射均差者,但胃肠功能尚可,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遵医嘱调整注入奶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

采取侧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并轻拍背部。

5.补液治疗时,使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擅自调节。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概念: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重者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健康教育要点:1.指导正确喂养,保证奶量摄入,完善新生儿筛查。

注意观察皮肤黄染的程度及黄染的进展情况。

2.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3.修剪指甲,剃发,清洁患儿皮肤,戴黑色眼罩,用窄尿布保护会阴,尽量让患儿身体各部位裸露。

4.光疗期间按光疗护理,指导注意事项。

监测体温、箱温,如有发热者,多喂水,必要时暂停蓝光照射,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进行光疗。

5.保持玻璃床的透明度,及时清洁玻璃床面上的呕吐物、大小便等污物,以免影响光疗效果。

6.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7.遵医嘱给予白蛋白静点,观察不良反应,注意滴速。

病毒性心肌炎概念: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炎性过程,除心肌炎外,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预后大多良好,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健康教育要点:1.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与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卧床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宜。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少量多餐,切忌饱餐。

3.遵医嘱给予营养心肌药物,坚持按时服药,保证疗程。

4.保持患儿情绪稳定、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及激动。

建立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消化道感染。

5.教会年长儿及其监护人正确观察面色、呼吸、脉搏的方法,异常时及早就医。

6.出院1、3、6、12个月分别到医院监测心电图。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念: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

多见于5~14岁小儿,特别是6~7岁,<2岁者少见,男女比例2:1.本病在小儿常呈良性自限过程,预后良好,个别病例于急性期死亡。

健康教育要点:1.水肿、高血压要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后可适当活动。

2.水肿及高血压时限制钠盐的摄入,有氮质血症时限制蛋白质入量,少尿期限制钾盐摄入。

少尿水肿严重者适当限制水的入量。

3.密切观察患儿尿量、血压等变化,发现并发症的早期临床症状,及时通知医师。

注意患儿是否有烦躁、喘憋、胸闷、心率快、尿少、肝脾大等急性心功能不全表现;有无血压增高、头痛、呕吐、复视、视物不清、抽搐等高血压脑病表现;有无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等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4.严格记录出入量,根据水肿程度每周测体重1—2次。

5.做好家长及年长儿的健康指导,坚持长期治疗。

定期复查,不能私自更改药物剂量及自行停药。

6.出院后1-2月适当限制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爱迪计数正常可上体育课。

肾病综合征概念: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临床具有4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健康教育要点:1.有水肿及蛋白尿时卧床休息,症状消失可适当增加活动。

2.预防感染:与感染病儿分病室居住,天气变化要随时增减衣服,注意口腔清洁。

皮肤护理:高度水肿病儿床褥加海绵垫,勤翻身,可用棉垫托起阴囊,勤洗澡。

3.按医嘱给予高蛋白低盐饮食,水肿消退后给普通饮食,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4.每周测体重2次,浮肿消失后改为1次。

遵医嘱定时留取尿标本。

5.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应观察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

6.并发症的观察:继发感染,按医嘱使用抗生素。

长期食用低盐饮食,观察低钠血症。

长期服用激素观察低钙性手足搐搦症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每日尿量少于250ml及时报告医师。

7.做好家长及年长儿的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坚持长期治疗。

8.讲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不随便停药,坚持按计划用药。

9.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打闹、摔伤、防止骨折。

10.使病儿及家长知道感染是本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及复发诱因,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

新生儿肺炎概念: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原体的侵入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

健康教育要点: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相对湿度55%—65%为宜。

定时通风,每日二次。

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

2.注意观察小儿面色,有呼吸困难及紫绀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