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茉莉花开》观后感》

《《茉莉花开》观后感》

《《茉莉花开》观后感》“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女人花随风轻轻摆动,若是你闻了花香浓,不要问花儿是为谁红……”看完电影《茉莉花开》,我不禁想起了这首温柔摇曳《女人花》。

都说红颜如花,可惜花期易逝。

当短暂的繁华香消玉殒,凋落一地的,是女人那些刻骨铭心的爱和恨。

母亲,女儿,母亲,女儿……生命在延续,命运却是一次次的轮回。

我在茉莉花开落的轮回里看到了梦想、欲望、痛苦、绝望、幻灭,当然,也有许多希望。

茉。

三十年代的大上海繁华美丽,纸醉金迷,它善于造就茉这样的如花女子:楚楚动人,美丽妖娆。

涉世未深时,她整日沉迷在绚烂的明星梦里,直到偶然被发现。

拍戏,上画报,委身于一个上流社会的男人,风光无限;然后怀孕,拒绝流产,最后被抛弃——她的美梦终于碎了。

莉。

茉的女儿当然要叫做莉。

资产阶级出身的她爱上了三代工人家庭的邹杰,不顾母亲的反对与之结合。

我们相信他们的爱情曾是真挚,动人,甚至浪漫的。

但是茉却不能生育。

在强大的内心压力下,她终于神经过敏,甚至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

终于逼死丈夫,自己也离家出走,再无音讯。

花。

目睹了父亲卧轨,母亲出走,自小与外婆相依为命的她却是个阳光般灿烂的女孩。

活泼,聪明,神清气爽。

无奈对爱情苦苦的等候,全心全意的付出换来的却是一纸离婚协议。

她恨那个负心的人,甚至想用煤气杀死他。

但是我们敢肯定她永远不会消沉,因为她是花。

她是我们的希望。

茉莉花开,三个女人的故事,三代女人的爱情悲剧。

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所以接近女子便觉清爽,而接近男人便觉恶臭。

而女人的心,却常常痴恋某个男子。

这种归依,往往决定着她一生的命运。

就像在“茉莉花开”里,女人们的幸福完全被她心之所系的男人牵引着,一生的悲剧,还不是注定了的。

茉的命运注定是个悲剧,因为即使她不生下孩子,再随孟老板风光一段时日,当她红颜衰老,也终将被抛弃。

其实,在旅馆侍者告诉她上半年在同样的房间里住着另一位女演员时,她就应该觉悟了。

但她在她的梦里陷地太深了,或者说,她根本不愿意醒过来。

以至当她落魄回家竟理直气壮,一点儿不觉得羞愧。

她穿着华丽的旗袍,斜倚着窗子,还在遥望那个梦呢。

身处现实的窘境,心却永远留在了梦里,所以一直到死,她还精心保藏着那份画报——那个她守候了一生的梦。

此时的茉,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悲剧的符号。

茉的痛苦开始于生育,而莉的痛苦却在于不能生育。

在那个年代,女人不能生育被认为是最大的过错。

婆婆的一句“只会吃,不会养”像一座大山,压了她十几年。

茉太爱邹杰,邹杰也太爱茉了。

但在重压下,茉敏感的神经让她变得近乎疯狂地怀疑一切,窥视一些。

她的爱变了质,变成了毒药。

而邹杰太累了,再也无法抵御,于是他选择了逃避。

他的懦弱使他无法再面对那爱,那毒药。

茉也终于走了,为自己的悲剧画上一串省略。

花曾在莉的悲剧里扮演过角色,那时的她年纪还小。

当她长大了,却也依然会那么傻的爱,那么痴地等,豪不理会外婆的告诫和埋怨,而等来的呢,依然是失望和背叛。

然而花是《茉莉花开》里最终的亮色,也是开地最美的一朵。

她并不像茉一样,被弃后依然苦苦地做梦,也并不像莉般地脆弱和敏感,无休止地折磨自己和爱人。

她永远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珍爱自己。

那即将出生的小生命是她灿烂的希望。

临产期独自一人,她悉心地照顾自己:胎教,吃补品,甚至一次又一次练习打车去医院的路线……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产期在深夜,又下着大雨,悲剧似乎即将上演。

但是花给予我们的感动就在于此,她在雨夜产子的坚强,毅力,勇气和信念,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真想说一声:花,好样的。

几年后,花带着孩子去看新房,她的笑容绽放在阳光里。

那么清纯、透明,那么坚定、充满希望。

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会过地很幸福。

走过茉和莉的悲剧,花重新给了我们希望和力量。

虽然她痴心守候的爱情也曾经是个悲剧,但故事的结局是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女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曙光。

茉曾完全依赖于一个男人,莉曾想牢牢抓住一个男人,花曾苦苦地痴等一个男人。

当女人将生命里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时,她的幸福就像是枝头摇摇欲坠的叶子。

所以当花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对着背叛者离去的背影轻蔑的笑,她的幸福便不再岌岌可危。

爱情,向来可以使女人丧失理智,女人的悲剧常常开始于此。

“茉莉花开”给所有的女人上了一课,原来爱情、梦想,都不可以超载。

我们更要感谢花,教给那些“如花”的女人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评论第二篇:茉莉花开观后感茉莉花谢几度开------解读这是一部由苏童的小说改编的影片,导演将一首女性悲歌用一种悲悯隐忍的镜头缓慢流畅地记录下来。

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普通家庭,三代女人对爱情与婚姻的执着与抗争,在那个繁华褪尽复而依旧的大都市,默默撑起一片天。

表现三个时代却有着近乎同样命运的三代人,对于导演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怎样才能避免流于俗套,在情节之外发现真与美,导演作了另一番处理,看似重复却在不经意间演绎出了异样的情怀。

影片在下摇镜头拍摄窗台以及爬满白色墙壁的爬山虎中缓慢拉开帷幕。

窗台的茉莉花依旧开得淡雅而繁盛,惹人不胜怜爱。

搭在外面晾晒的衣服如茉莉的开落重复着不变的主题,即使窗台上的面容逐渐变换,清晰,模糊,它们也依旧随风飘扬。

在这个满蕴着无限情愫的细节里,三代女性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依旧抱有希望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不置可否,不论是描绘茉,莉还是花,在那个狭小的三十年代的阁楼中,都无法呼吸到属于她们的空气,这也昭示着命运的轮回,甚至已成为一种。

导演在多处叙事中,张驰有力,用富有表现力的镜头语言对其进行逐一阐述。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影片中,雨夜似乎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语言”或者可以称之为“道具”。

茫茫夜雨中,孟先生在几许留恋的张望后永远地走了。

他带走了所有的股金,也带走了茉的爱情与梦想。

在茉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孩子成了他们爱情的陪葬品。

这个雨夜伴着茉伤痛的泪水,冲掉了她一生的幸福,也冲掉了观众难以言说的同情与无奈。

莉其实本是可以追求幸福的,单就邹杰冒雨前来寻找妻子的行为,足以让这对夫妻幸福甜蜜得度过年轻的时光。

但是单亲的家庭环境,婆婆的冷嘲热讽以及不能生育的残酷现实让这位如花的少妇神经错乱,时常怀疑丈夫与养女有染,最终导致邹杰卧轨自杀,自己离家寻夫。

无情的大雨始终没有让浪漫像铁轨一样延伸到遥远到地方,它终究会在某个地方停止。

它的终结是一个噩梦的结束也是开始。

剧中最具震撼力也是倾注了导演大量“笔”力的莫属影片接近尾声时,花在滂沱大雨中生子的情景。

空旷的街道成为神圣的产房,落寞的雨夜敲打出生命的厚重,单薄的面孔承载了一个伟大母亲对生命和爱情的追求。

此时,孩子已成为她对爱情唯一的坚守。

一张布,一把刀,一个母亲,一个生命的诞生,没有任何镜头的运动,没有任何声音的渲染,只有耳旁的雨声一阵紧似一阵。

在这里,所有的色彩与声音都为之退让。

影片名为《茉莉花开》,从简单处讲,茉、莉、花是祖、母、女三代偶然中又蕴含着必然的名字。

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

为此,导演多次独具匠心地运用特写镜头对有关茉莉花的事物进行了一番再解读,增加了影片的表现力与渲染力。

花开的理解以及影片结尾都看似花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细细品来,她何不是一种逃避。

而逃避的结果会是怎样,她又能否保证自己的女儿不会走上自己的不归路。

所以,茉莉花是否开,开得怎样,又是一个未知数。

不管影片对茉莉花开有着怎样的寓意,它都是较为成功地体现了茉莉花作为一种“意象”所传达的情感与理性思考。

不难看出,在影片中多处着墨重色地渲染茉莉花情节,从最初孟先生送于茉的茉莉花香水直至最后从奄奄一息的茉的手中滑落的还剩下半瓶的香水,她对爱情的执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曾放弃。

初恋的痛是刻骨铭心的,初恋的被叛更让少不更事的茉为此心痛了一辈子。

他的孟先生,小高,〈〈良友〉〉的海报,伴随着一连串无法挽回的定数终结了美好的梦魇。

长镜头的独特运用构成了影片的一大叙事结构。

在母亲死后,茉抱着年幼的莉从理发师的手中抢回了本属于母亲的手表,然后愤愤地转身离去。

茉抱着莉一直走,长跟后镜头定格处只有莉无知茫然的眼神,但观众可以感受到的却是茉柔弱的身躯里蕴含了辛酸无奈的泪水,她依旧往前走,但路在何方。

我们却不得而知。

或许前方的路早已洒满了泪水,但导演却不曾用一张特写的痛苦表情来描述,仅仅一个无声的镜头,足矣。

另外,导演在那栋经历了无数沧桑岁月与变故的小楼里,两次运用长镜头俯拍黑暗中长长的楼梯,使楼梯瞬间被压缩,有种难以呼吸的压抑,窒息感。

而楼梯的上方是苦苦等待的花。

她在等恋人的归来,没有幸福,包围她的只是无尽的黑暗与寂寞。

影片结尾处,已是为人母的花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快乐的情景不禁开心地笑了。

像一朵经历了风霜日晒最终盛怒开放的茉莉花,她淡雅的芳香吹散了人们心头的阴霾……镜头定格处,那笑久远,永恒……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时代一曲悲歌。

无论是三十年代那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茉的天真无知,激情四射的红色年代莉无休止的疯狂,还是改革开放初那个更加坚强的花,我们应该感到欣喜。

毕竟女性在慢慢成长中懂得了更加自强自立。

软弱从来不是女性的代名词,女性的悲歌也不会永久唱下去。

送一句话给这部影片。

茉莉花谢几度开,初夏深夜傲枝头。

编辑|删除观《茉莉花开》花痴的典范发布于:xx-09-2116:24这是我xx年写的一篇影评,说是影评,其实有愧,只不过是一次现代文学的作业而已,只不过是一篇影片简介而已。

现在大四了,准备卖废品,又翻到了这个作业本,觉得还是打下来吧,毕竟是亲自写的吧。

“汇隆照相馆坐落在街角上,漆成橘红色的楼壁和两扇窄小的玻璃门充分显示了三十年代那些小照相馆的风格。

……它就像一只打开的火柴盒子,被周围密集的高大房屋挤压得近乎开裂。

……如果再注意后窗,还可以发现晾衣竿上挂着的女人的小物件和旗袍,没有男人的东西。

”这是作家苏童在他的小说《妇女生活》中的第一段描写,这也是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茉莉花开》的故事所在地,只不过影片中的照相馆名叫“红旗”。

“没有男人的东西”,那注定这是一场为女人谱写的戏,就像张艺谋与该片导演在影片拍摄之初所谈及的,《茉莉花开》是部描写女性心理的影片,因此片中的男人都应该虚化掉。

影片从头至尾,那一个个男人不仅是红旗照相馆的过客,也是女人生命中的过客。

第一章茉茉,也就是小说中的娴,由章子怡饰演,是一个喜爱电影、憧憬过明星生活的少女,她有着清澈的眸子,姣好的容貌及身段,正是如此,她被影片公司老板看中,并很快试镜,开始拍电影了。

涉世未深的茉陶醉于灯红酒绿,陶醉于公司给她租的精致的公寓,陶醉于那丝绸的睡衣和那“茉莉花”牌的香水,当孟老板拿着以她的相片作为封面的杂志出现在公寓门口时,她欣喜地让他进了门。

当她在生日宴会上扭动着腰肢靡靡香甜地唱着那首《茉莉花》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因为恐惧,她拒绝做流产手术,而她的演艺事业也必会因此总结。

孟老板携款出逃后,怀有身孕的茉不得不搬离租金到期的公寓,当她坐着黄包车回头最后望一眼那公寓小巧别致的阳台时,看见了当年那个风光无限的自己正冲着如今这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微笑着挥手告别,她是再也回不去了,然而她的心却也永远留在那里出不来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