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康复护理ppt课件
2.康复护理目的: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3.康复护理的介入时机:从入院开始
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于发病后尽早开始肢体康复训练 (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
肌力的分级: 0无、1缩、2移、3抬、4抗、 5正常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完全瘫痪)。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ypertention) 心脏病\ 糖尿病(diabetes) TIA&脑卒中史 吸烟(smoking)&酗酒(alcohol) 高脂血症 其他: 体力活动减少
高盐\动物油高摄入饮食\超重 药物滥用\口服避孕药\感染 眼底动脉硬化 无症状性颈动脉杂音等
1.上肢被动活动:肘关节屈曲及伸展
1.上肢被动活动:前臂旋前旋后
1.上肢被动活动:腕关节尺偏和桡偏
1.上肢被动活动:腕关节屈曲及伸展
1.上肢被动活动:手指关节屈曲及伸展
2.下肢被动活动:髋关节屈曲及伸展
2.下肢被动活动:髋关节内收及伸展
2.下肢被动活动:髋关节内旋及外旋转
2.下肢被动活动:膝关节屈曲及伸展
照顾者指导、定期体检等)
注意重要体征、皮温、颜色以及有无局部疼痛不适;如有疼痛表明某些 结构受到累及,应改变治疗方案或调整手法强度,禁忌用力牵拉。 训练过程应注意保护或辅助,并逐渐减少保护和辅助量。
概述 脑卒中康复现状 临床分期护理 常见并发症
防治并发症
1.关节挛缩
定时变换体位 保持良肢位 被动或关节活动 机械矫正训练 抑制痉挛治疗
2.康复护理目的: 通过抗痉挛姿势与体位以达到
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 动的出现
3.抗痉挛训练:Bobath握手、桥式运动、
被动活动肩关节与肩胛带 下肢控制能力训练 (如髋、膝屈曲,踝背屈,动态桥等)
下肢被动运动
偏瘫康复-痉挛期的康复护理
4.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坐位耐力训练:半坐位(30度)开始,坚持30分钟 后无明显体位性低血压,逐渐加大角度(45度、60 度、90度)、延长时间和增加次数,如果能在90度 坐位坚持30分钟,则可行床旁坐起训练
CVD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缺失 持续时间
依据病情严重程度
<24h:短暂性 脑缺血发作(TIA) >24h:脑卒中
小卒中
(minor stroke)
大卒中
(major stroke)
1
2
依据病理性质
缺血性卒中 (ischemic stroke) ——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hemorrhagic stroke)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软瘫期的主动活动
Bobath握手: 翻身训练:健侧、患侧 桥式运动:双桥、单桥、动态桥
先辅助双桥、再协助单桥,然后指导和 训练动态桥,
以训练患肢内收外展能力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Bobath握手:刺激躯干活动、改善对称性运动
和负重、保护偏瘫手和肩、避免手的僵硬收缩
2.废用性骨质疏松
负重站立 力量、耐久和协调性训练等
防治并发症
3.肩手综合征
防止腕关节掌屈 向心性缠绕压迫手指 冰水浸泡法 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 主动和被动运动
4.废用性肌无力或肌肉萎缩
坚持每天锻炼 神经肌肉电刺激 (失用综合征与误用综合征)
防治并发症
5.静脉血栓形成
CVD的危险因素
CVD的诱因
•
过度疲劳
气候变化-寒冷刺激
便秘
情绪剧烈波动
饮食不节
看电视过久
突然体位改变
概述 脑卒中康复现状 临床分期护理 常见并发症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1.国外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康复体系
卒中病房(临床治疗、早期康复、防止继发合并症) ↓
康复科(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
家庭、社区康复(80%)或 CVD专科康复中心(20%)
1级 肌肉可轻微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能活动关节)。
2级 肌肉收缩可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抵 抗地心引力,即不能抬起。
3级 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 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
5级 正常肌力。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1.软瘫期良肢位摆放施,同时还能预防压疮
患侧卧位 健侧卧位 仰卧位 半坐卧位
早期活动肢体 抬高下肢位置 用弹性绷带促进静脉回流或按摩协助静脉回流 遵医嘱用抗凝剂
6.精神、情绪及认知的改变
鼓励患者与医务人员、其他患者及家庭成员多接触 完整社会心理及参与社会活动 娱乐性治疗
出院指导
保持良好心态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高危因素和诱因 康复指导(自我照顾、家庭环境与设施改造、
坐位训练
正确坐姿
不良坐姿
调整椅子
轮椅板的使用
在轮椅板上前臂保持中立位
返回
正确的坐姿
椅上坐姿
轮椅坐姿(右偏瘫)
床上坐姿(左偏瘫)
床向轮椅转移训练
站立训练 上 下 梯 级 训 练
步行训练
步行的训练
步行的训练
返回
上、下台阶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返回
步行训练用多面扶梯 上下梯级训练
偏瘫康复-恢复期康复护理
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2.软瘫期的被动活动:
病情稳定,病后3-4天进行患肢所有关节全范围 被动活动,2-3次/日,防止关节挛缩。
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直至主动运动恢复
1.上肢被动活动:肩关节屈曲及伸展
1.上肢被动活动:肩关节内收及外展
1.上肢被动活动:肩关节外旋及内旋
偏瘫康复
重视患侧刺激-防止患侧忽略
床头柜放在患侧 电视机放在患侧 从患侧接近病人,谈话时握住患侧手 患侧戴手表或发亮手镯以引起病人注意 患侧脚系醒目鞋带 所有护理工作均在患侧进行(避免患侧
输液)
偏瘫康复-痉挛期的康复护理
1.痉挛期:2-3周后,肢体开始出现痉挛并逐渐加
重,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
D概iagra念m
脑血管病(CVD)
各种血管源性脑部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
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 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
经功能缺损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流行现状
•
高发病率
高致残率
高死亡率
高复发率
脑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死亡率占所有疾病的10% 全世界每年有570万人的宝贵生命终结于卒中 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中有4/5发生在低收入或中等 收入的发展中国家 存活者中3/4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我国是卒中的第一大国:每年新发200万,死亡165万 在我国每12秒有1人发生卒中,21秒有1人死于卒中
桥式运动:训练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训
练患腿负重,抬高和放下臀部,为病人下床行走做 准备,防止不良步态
Bobath握手 手指伸展与手部背屈运动
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
偏瘫康复-早期康复体位摆放原则
急性期特殊体位 定时翻身,保持肢体功能位(多个大小不同的软枕
支持) 患侧卧位最重要 仰卧位为过渡性体位,时间不宜过长 避免半坐卧位 避免被褥过重或过紧,脱离不舒适体位 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尽早坐起来 坐位时保持躯干直立,背部以及肘部垫软枕 坐位时间不宜过长,防止下滑为半卧位
经过治疗或未经积极康复常表现为:肢体痉挛、关 节挛缩畸形、运动姿势异常等
2.康复护理目的:指导患者继续训练或利用残余功
能,或训练使用健侧代偿功能,指导亲属改善周围 环境,争取最大程度生活自理
偏瘫康复-安全护理
护拦、扶手、门把手、手杖、呼叫器 床、地面、运动场所 衣服、鞋 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量 热水瓶、餐具 约束带和热水袋的使用 不要高估病人能力
物治疗、康复治疗、健康教育等); 5、SU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建立SU的意义: 1.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减
轻患者生活依赖程度) 2.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3.有利于继续教育
概述 脑卒中康复现状 临床分期护理 常见并发症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1. 软瘫期概念:起病1-3周内(脑出血2-3周、梗死 1周左右),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 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平稳,但患肢 肌力、肌张力、腱反射均低
PPT模板下载:/moban/
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2014-06-16
概述 脑卒中康复现状 临床分期护理 常见并发症
概述
• 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 变引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 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 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 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
康复效果:第1年末60%生活自理,20%需一定帮助, 15%需较多帮助,5%需全部帮助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2.我国脑血管病康复现状 对脑卒中康复重要性认识不足 脑卒中康复整体水平低
脑卒中的康复现状
3.我国卒中治疗的发展趋势——建立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是指改善住
是房颤
心脏病&血流 动力学改变
高粘血症:
脱水/红细胞增多 症/高纤维蛋白原 血症/白血病等
凝血机制异常:
抗凝剂/口服避孕 药/DIC等
血液成份&血 液流变学改变
空气\脂肪\
癌细胞&寄生 虫栓子
脑血管痉挛\
受压\外伤等
病因不明
其他
CVD 的病 因
不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