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
中国特大、较大型崩、滑、流分布直方 图(中国地质灾害,1993)
表: 崩、滑、流灾害点发育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据段永侯等,1993)
注:对具体灾害点如三项指标满足其一即入档。表中 “特大”、“较大”、“中、小”的含义并非变形方 量所表征的规模的大小,而是变形方量、致死人数和 直接经济损失三者的综合评价,在一般情况下崩、滑、 流的发育规模(通常以变形方量表征)、致死人数和直 接经济损失具有正相关关系,多数灾害点这三项指标 均在同一级内。
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下滑的分界面;
或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 滑带;
滑坡床—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体, 简称滑床。
滑坡舌—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滑坡台阶—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 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滑坡裂缝—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 缝。
重庆松藻矿务局一山体崩塌 山下楼房被淹没
§6-2滑坡
一、滑坡: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 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 山”、“地滑”、“土溜”等。
二、滑坡要素: (图5-9)
滑坡体—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 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滑舌部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 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滑坡下来的石头堆满了滑坡 体下面的河道
近半个山 体顺层下 滑,许多 上百吨重
的石块堆 在斜坡上
滑头体坡堆下下满面近层上块来了的半下百堆的滑河个滑吨在石坡道山,重斜体许的坡顺多石上
§6-4 岩溶 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可溶性岩石、流动的水 二、岩溶地貌 三、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不均匀沉降 2.地面塌陷 3.基坑和洞室涌水 4.岩溶渗漏 5.地表土潜移
第七章 工程地质勘察
§7-1 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及阶段划分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和任务
5.预测工程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可能带来的工程地质 问题及其严重程度。
二、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划分
1.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2.初步勘察阶段 3.详细勘察阶段 4.施工勘察阶段 §7-2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方法 一、工程地质测绘内容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条件、水文地
质条件、不良地质条件。
二、测绘比例尺与精度 分小、中、大比例尺。 精度、地质现象、条件、观察描述反映的
详细程度。
三、工程地质勘探方法 1.坑探 2.钻探 钻探的作用 钻探的设备 3.触探 4.地球物理勘探
第八章 地震
众所周知,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仅20世纪以来,全世界就有120余万人死于地 震灾害。近40年来,全球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 经济损失已超过2000亿美元。由于我国地处环 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非 常频繁,成为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之一。历 史上有记载的地震达4000多次,造成人员伤亡 的346次,死亡人数高达230余万。特别是进入 本世纪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的地震650多次, 其中7—7.9级地震98次,8级以上地震9次。从 50年代起,我国由于地震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 已高达4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每年 平均16亿元,损失极其严重。
滑坡周界—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体在平原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成的沟糟,或中 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滑坡鼓丘—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位于滑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
滑体中部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毛状裂缝;滑
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性裂缝称鼓张§6-1 崩塌
重庆主城的鹅岭公园附近发生山体崩塌
贵州省遵义县南白镇南白村发生大面积山体自然 崩塌,死亡2人,伤4人,居民房屋被压塌10间。
一、危害 二、形成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2.岩性条件 3.地质构造条件 4.气候条件等 三、崩塌的防治 1.绕避 2.加固岩体 3.修支挡建筑物 4.排水 5.防风化及清除危岩
§8-1 地震类型 一、构造地震 二、火山地震 三、陷落地震 四、人工地震 §8-2 地震基本概念 一、震级 二、烈度 三、震源 四、震源深度 五、震中距 §8-3 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一、地震力的破坏作用 二、地变形的破坏作用
第九章 岩体与岩体结构的概念 1.岩体与岩体结构 2.岩石 3.岩块(结构体) 4.岩体 5.岩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6.地质构造、岩体构造对工程建筑
1.查明并分析研究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利和 不利因素。阐明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2.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定性、定量分析, 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结论。
3.选择满足工程要求的建筑场地和环境。
4.根据进一步勘察结果对不同分区建筑物的类型、结 构、规模、基础及地基处理提出合理建议。供设计、 施工和使用人员参考。
事故现 场遗留 的安全 帽及拖 拉机残 骸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1.基本条件 2.地形条件 3.岩土条件 4.地质构造条件 5.水文地质条件 6.人为影响 7.地震影响 四、滑坡的分类 按力学特征分类 五、滑坡的野外识别
1.滑坡前地裂缝
2.醉汉林
3.马刀树 4.双钩同源 5.地层不连续 6.含水层异常等 六、滑坡的防治 1.排水 2.力学平衡 3.绕避 4.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
§6-3 泥石流
一、危害 顾名思义,泥石流是一种土、石、 水相混合的流动体,该流动体挟有的土石固体碎屑 物含量在15%——80%,它不同于一般的山洪,其流 速流量,冲刷撞击能力都远大于山洪,所以常给人 民的生命财产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
泥石流堵江
二、形成条件 1.地质条件 2.地形条件(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3.水文气象条件 4.人类活动 5.发生特点 三、分类 四、防治措施 1.水土保持 2.跨越 3.排导 4.滞流与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