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十三章 基因治1

第二十三章 基因治1

第二十三章基因治疗(一)选择题A型题1. 全世界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的疾病是A. β地中海贫血B. 血友病C.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D. 高胆固醇血症E. 糖尿病2. 理论上讲,基因治疗最理想的策略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免疫调节E. 导入“自杀基因”3. 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免疫调节E. 导入“自杀基因”4. 利用反义核酸阻断基因异常表达的基因治疗方法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矫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5. 将白细胞介素-2基因导入肿瘤病人体内,提高病人IL-2的表达水平,进行抗肿瘤辅助治疗。

这种基因治疗方法是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矫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6.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目前基因治疗所采用的方法A. 基因缺失B. 基因置换C. 基因替代D. 基因失活E. 免疫调节7. 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中不.包括A. 选择治疗基因B. 选择载体C. 选择靶细胞D. 将载体直接注射体内E. 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8.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物理方法A. 电穿孔法B. 脂质体法C. DNA直接注射法D. 显微注射法E. 基因枪技术9. 下列哪种方法属于非病毒介导基因转移的化学方法A. 电穿孔法B. 基因枪技术C. DNA直接注射法D. 显微注射E. DEAE-葡聚糖法10. 将外源治疗性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不.包括A. 显微注射法B. 电穿孔法C. 脂质体法D. CaCl法2E. 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11. 目前在基因治疗的临床实施中,最常使用的载体是A. 逆转录病毒载体B. pBR322C. λ噬菌体D. pUC18E. YAC12.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约10kbB. 有潜在危险性C. 基因转移效率较高D. 只感染分裂状态的细胞E. 感染细胞后产生高滴度病毒13. 腺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所获病毒滴度高B. 外源基因可瞬时高表达C. 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D. 基因组结构复杂E. 能感染分裂或非分裂状态的细胞14. 腺相关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相对小B. 优先整合于宿主染色体19q位点上C. 外源基因稳定表达D. 安全性好E. 只感染分裂状态的细胞15. 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的特点中不.包括A. 容量小于10kbB. 可感染神经细胞C. 外源基因不能长期表达D. 载体的毒副作用大E. 基因组结构复杂16. 在基因治疗时,目前哪一种细胞不.能作为靶细胞A. 淋巴细胞B. 肿瘤细胞C. 生殖细胞D. 肝细胞E. 造血细胞17. HIV感染的靶细胞是A. 红细胞B. B淋巴细胞C. CD4+T细胞D. CD8+T细胞E. 神经细胞18. 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方案中,目的基因导入体内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A. 瘤内注射B. 静脉注射C. 皮下注射D. 肌肉注射E. 骨髓移植19. 目前临床基因治疗方案中,针对的疾病最多的是A. 癌症B. 单基因遗传病C. 心血管疾病D. 糖尿病E. 艾滋病20. 目前下列哪类疾病基因治疗效果最确切A. 单基因遗传病B. 多基因遗传病C. 恶性肿瘤D. 感染性疾病E. 心血管疾病B型题A. 遗传病B. 肿瘤C. 心血管疾病D. 传染病E. 高血压21. 病原体侵入人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22. 内源基因结构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所引起的疾病是A. 基因矫正B. 基因替代C. 基因置换D. 反义核酸技术E. 基因敲除23. 对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进行纠正,保留正常部分的技术方法是24. 目前基因治疗中最常用的方式是25. 用正常的基因原位替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的技术方法是A. 质粒B. 逆转录病毒C. 腺病毒D. 腺相关病毒E. 单纯疱疹病毒26. 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27. 基因工程中最常用载体A.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B.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C. 腺苷脱氨酶基因D. 酪氨酸酶基因E. 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基因28. 苯丙酮尿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29. 半乳糖血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30.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的治疗性基因可以是X型题31. 基因治疗采用的策略包括A. 基因置换B. 基因替代C. 基因失活D. 基因敲除E. 免疫调节32. 目前基因治疗常使用的病毒载体有A. 逆转录病毒B. 腺病毒C. 腺相关病毒D. 流感病毒E. 肝炎病毒33.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化学方法有A. 磷酸钙沉淀法B. DEAE-葡聚糖法C. 脂质体转染法D. 氯化钙法E. 电穿孔法34. 在基因治疗过程中,将外源基因导入哺乳动物细胞的物理方法有A. 显微注射B. 电穿孔C. DNA直接注射D. 基因枪技术E. 氯化钙法35. 逆转录病毒载体的特点包括A. 宿主细胞类型广泛B. 能随机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有可能造成插入突变C. 只能转染和整合分裂状态的靶细胞D. 外源基因插入容量约10 kbE. 重组病毒滴度最高36. 腺病毒载体的特点包括A. 既可感染分裂细胞也可感染非分裂细胞B. 不能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所以安全性较好C. 外源基因插入容量约7-8 kbD. 外源基因可得到瞬时高表达E. 重组病毒滴度非常高37. 用于基因治疗的靶细胞必须满足的条件A. 体细胞B. 取材方便C. 含量比较丰富D. 易于在体外人工培养E. 可长期在体外培养传代38. 下列细胞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有A. 造血细胞B. 肝细胞C. 生殖细胞D. 肌细胞E. 肿瘤细胞39. 基因失活的技术包括A. 反义RNAB. 核酶C. RNA干扰D. 肽核酸E. 细胞内抗体40. 基因治疗可用于A. 遗传病B. 免疫缺陷C. 恶性肿瘤D. 心血管疾病E. AIDS(二)名词解释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2. 基因置换(gene replacement)3. 基因矫正(gene correction)4. 基因增补(gene augmentation)5. 基因失活(gene inactivation)6. 免疫调节(immune adjustment)7. 反义核酸(antisense nucleic acid)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9. 直接体内疗法(in vivo)10. 间接体内疗法(ex vivo)(三)简答题1. 什么是基因治疗?2. 简述基因治疗的策略。

3. 简述基因治疗的基本程序。

4. 基因治疗选择靶细胞时应注意些什么?5. 简述目前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策略。

(四)论述题1. 基因治疗中常用的病毒载体有哪几种?各有何优缺点?2. 试述如何设计某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案。

3. 试述基因治疗目前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参考答案与提示(二)名词解释1. 是指把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2. 指用正常的基因原位置换病变细胞内的致病基因,使细胞内的DNA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3. 指将致病基因的异常碱基进行纠正,而正常部分予以保留。

4. 即基因替代将正常基因转移到患者的宿主细胞,并不去除致病基因,正常基因异位替代致病基因在体内表达出功能正常的蛋白质。

5. 通过在DNA、mRNA、蛋白质等水平上干扰某些致病基因的转录、翻译等环节,从而封闭该基因的表达。

6. 将免疫相关基因(如抗体、抗原或细胞因子基因等)导入体内,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7. 是一种与靶DNA或RNA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片段,通过与靶DNA或RNA结合而封闭它们的表达。

8. 指由短双链RNA介导的,在mRNA水平关闭同源序列的表达或使其沉默的过程。

RNA干扰是一种典型的转录后基因调控方式,又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

9. 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体内的组织或器官,使其进入相应的细胞并进行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 在体外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内,再将这种基因修饰过的细胞回输体内,使带有外源基因的细胞在体内表达相应产物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简答题1.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把基因导入人体的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方法。

2. 基因治疗的策略包括基因矫正、基因置换、基因替代、基因失活、免疫调节等。

3. 基因治疗的一般程序包括(1) 选择治疗基因;(2) 选择基因治疗的靶细胞;(3) 将治疗性基因导入细胞;(4) 外源基因的筛检(5) 将外源基因导入体内。

4. 理论上讲,无论何种细胞均具有接受外源DNA的能力。

除了由于伦理问题,禁止将生殖细胞作为靶细胞外,其它的体细胞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才可能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1) 取材方便;(2) 在人体内含量比较丰富;(3) 易于在体外人工培养;(4) 能够长期在体外培养传代。

5. 目前恶性肿瘤的基因治疗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1) 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2) 肿瘤细胞的基因修饰。

(3) 调节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四)论述题1. 答题要点见表1。

2.(1) 选择该病的致病基因或与该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作为治疗性基因。

(2) 根据治疗基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 选择理想的靶细胞。

(4) 选择高效、特异、安全的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靶细胞内。

(5) 外源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6) 疗效观察。

3. 现阶段基因治疗还存在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主要表现在(1) 需要更多的切实有效的治疗基因。

这有赖于人类基因组计划,尤其是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

(2) 缺乏高效特异的基因导入系统。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载体构建。

(3) 治疗基因表达缺乏可调控性,实现可调控性表达的最理想方式是模拟人体内基因本身的调控形式,如采用特异的调控元件控制基因表达的时空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