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水环境及河道生态治理

城市水环境及河道生态治理


河流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生态文明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
河流生态治理的本质解读
入河排污口封堵或再规划
• 入河排污口应结合城市给排水规划再规划.封堵入河排污口是治理的必备条件 • 其总体设计 • 1)取消排污口,纳入并完善排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 2)将分散排污口集中纳城市管网 • 3)再规划引入异地湿地或前置库处理 • 4)增设独立分散式处理装置。
有较强的净化能力
水生植物生活习性及净化能力参考表(3)
• 伊乐藻 • 伊乐藻适应力极强,生长繁殖快,生长期长,四季存活 • 在重富营养化水体中,伊乐藻在水面漂浮条件下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
总磷、COD的去除效果较好 • 黑藻 • 多年生沉水植物。生存范围广、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富集能力强,是净化污水的理想植物 • 对总氮、总磷有非常好的去除效果,对不同悬浮泥沙含量的水体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常在富营养化
防控外耒物种入侵
• 近年来随着经济飞跃发展,进入我国的入侵种数目迅速增 • 多,截至2013 年已达544 种,严重危害的过百种;内陆水域入 • 侵种目前还缺乏详尽的清查,但全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的凤眼 • 莲(水葫芦)和喜旱莲子草(水花生)已在我国泛滥成灾;伊乐 • 藻、聚叶狐尾藻(绿羽毛草)和尼罗满江红(细绿萍)局部爆发, • 且危害加大;梭鱼草(海寿花)、再力花(水竹芋)、水盾草(菊 • 花草)、伞草(风车草)、南美天胡荽(香菇草)、齿果泽泻(皇冠草)和水罂粟(黄金英)已成
水体植被恢复工程中作为先锋物种 • 微齿 • 眼子菜 • 多年生沉水植物 • 对水体中氮磷等各类营养元素都有非常好吸附效果 • 狐尾藻 • 多生于池塘和湖泊中,耐受弱碱性水 • 对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和硝态氮有明显去除效果 • 金鱼藻 • 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悬浮或沉于水中,是喜氮植物 • 吸氮能力极强,水中无机氮含量高时生长较好 • 苦草 • 多年生沉水植物,有较强的耐污性,常被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植被恢复工程的主要选用品种 • 对总氮、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
江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损严重,无法满足人类需 求
健康河流物理、化学、生态和功能特征
城市降雨径流对河湖污染冲击
• 十分重视城镇化后,土地利用格局.性质.下垫面特性改变所引起的城市水文条件的变化,尤其是初期降 水中高浓度污染物(有.无机污染.特征污染物.重金属等)
• 十分重视雨污分流,减轻河流污染负荷和冲击负荷 • 十分重视降雨产流特征剖析,正确决择 • 生态治理对策
湖泊面临着严重富营养化和复合污染问题
中中国国主主要要湖湖泊泊营营养养状状况况
贫贫营营养养 77%%
5511%%
富富营营养养
4422%%
中中营营养养
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 (技术内涵.核心.本质)
黑臭河道治理目标
• 河道生态治理必须以流域或区域为单元规划 设计 施工,遵循水循环运动规律,统一规划,分区分 期实施(深)
一.问题 需求 目标
• 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 • 水环境治理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 黑臭水体.海绵城市和饮用水安全是水环境治理的着力点 • 社会进步.民众需求和科技发展目标需求
•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我国湖泊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量缩减,湖水面萎缩 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湖盆淤塞严重 农药等有毒化学品入湖量增加 滨湖区人为活动影响加剧 水生生态系统退化, 生物多样性受损 局部区域湖泊酸化明显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效应逐步显现
四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15米
• 五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10米
• 六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10米
河道等级
太湖地区滨水带常见植物

• 植物名称 • 生活习性及特点 • 水质净化功能 • 芦苇 • 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多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区域 • 净化吸收水体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等,降低COD、TP,同时能吸收水中汞和铅 • 美人蕉 • 多年生大型草本植物,生长速度快,亚热带地区终年常绿 • 对生活污水综合净化能力强,可以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 香蒲 •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喜温暖湿润气候及潮湿环境 • 可以去除水中的氮磷营养元素

3.针对存在问题,明确不同河段建设重点及主要内容.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路线(2)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路线(3)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路线(4)
• 6.生态恢复与治理设计 • 1)陆域植物群落恢复与治理设计 • 2)水生态系统恢复设计 • 7.河道断面的结构稳性.过水能力.护面抗 • 滑稳定等校核 • 8.施工方案.投资预算.效益分析及环评 • 9.监测.管理与维护运行
河流生境质量评价标准特征分级
• 1.指标分级为:优.好.中.差.劣
• 2.评价指标为:河流护岸形式与植被纵向连续
•性 岸坡稳定性• Nhomakorabea河流连通性 河岸带宽度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河岸

水体遮盖率

评价内容 物理完整性
化学完整性 生物完整性 功能完整性
退化河流物理、化学、生态和功能特征
特征 江河生态基流满足率低,纵向连通性差,闸坝及水 电站多,江河自然岸线比例很小,河岸带植被覆盖 度低,物理栖息地受到很强干扰且退化明显
水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严重,水质很差
水生生物群落以耐污物种占据绝对优势,除耐受性 强的杂食性种类外,其他水生生物种类较少
•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同样应遵循这一基本原则,防洪排涝首先流担纲主责,流域或区域控制,分区消 纳治理
• 河流水网技术及管理两大体系建立的基础是流域和区域层面
与相关规划协调
• 河道生态治理必须与:

城市总体战略发展规划

城市给排水管网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水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技术路线(1)
1.现状调查.规划资料收集与存在问题分析
•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 河道水位.流速.防洪排涝等调查分析
• 外源污染物(排污口)调查及分析;
• 城市面源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及分析
• 河道水工建筑物(桥梁.道路)及调度调查
• 陆域植被调查分析
• 规划资料整理与分析

2.确定建设目标与任务(分类)
景观水体的优势种。
粉添狐尾藻
河道淤填断流,生境损益
阻隔水陆生态及能流的景观护岸
自然型生态堤岸工程
自然生态堤岸植被过渡带建设
生态石笼堤岸

防护绿带宽度
• 一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50米
• 二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30米
• 三级河道
• 河道边界外侧各20米


菖蒲 • 多年生湿生或挺水宿根草本植物 • 对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较好;对Cd等重金属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 再力花 • 多年生挺水草本 • 对总磷去除能力较强,对总氮和COD的去除也有一定的效果 • 香菇草 • 多年生挺水或湿生植物。植株具有蔓生性,性喜温暖,怕寒冷 • 香菇草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但植株较小,适合与高大挺水植物组合使用 • 水葱 • 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湖边、水边、浅水塘、沼泽地或湿地草丛中 • 对水体中有机物、氨氮、磷酸盐及重金属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 水罂粟 • 多年生浮叶草本,常生活于池沼、湖泊、塘溪中 • 对水体氮、磷元素除去效率较好 • 竹叶 • 眼子菜 •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在多种类型的基质上都能繁茂生长,分布广泛 • 对总氮、总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能力 • 菹草 • 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秋季发芽,冬春生长 • 菹草对水域富营养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总氮、总磷、氨氮、COD 有较好的去处效果;对锌和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