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楚方言词举证《列子》八卷是子部中的重要典籍,东晋张湛即为之注,唐殷敬顺又有释文,今通行的是杨伯峻撰《列子集释》。
列子其人,在《庄子》书中屡次出现,有时尊称他为“子列子”,还专有《列御寇》一篇。
这个人实有其人,因为提到他的不止《庄子》一书,但对于《列子》一书却争议颇大。
历来关于《列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对《列子》的真伪、成书年代和作者上,而对于此书的楚方言词研究却甚少涉及,本稿主要对《列子》一书中的楚方言词进行了考释研究。
本稿举证了《列子》楚方言词语料10余条,供治古楚语者参考。
我们所确定的楚方言词,以《方言》所指明的为准;《方言》未确指者,则以《说文》、《玉篇》、《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广韵》、《集韵》以及《楚辞》王逸注、《方言》郭璞注、《史记》三家注等指明为楚语的为准。
并大量引用其它文献材料加以佐证。
所谓的“楚地”,主要在今长江中游,以及淮、汉、湘、赣诸水流域,往东曾扩至吴、越、扬州,往西则扩至汉中,这个概念至少保留到西汉时期。
本稿以《列子集释》本为底本,征引诸家说未列出处者,为简省篇幅,不一一注明。
(1)子列子适卫,食于道,从者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
(《天瑞篇》)张湛注:攓,拔也。
按:攓,典籍或作“搴”、“扌寒”。
《庄子·至乐》:“列子行,食于道,从见百岁髑髅,攓蓬而指之曰。
” 为此文所本。
《方言》卷一:“攓,取也。
南楚曰攓。
”《方言》卷十:“攓,取也。
楚谓之攓。
”《说文》:“扌寒,拔取也。
南楚语。
从手寒声。
”《楚辞·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王逸注:“搴,取也。
”《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2)视其前,则酒未清,肴未昲。
(《周穆王篇》)张湛注:扶贵切。
《释文》云:昲,扶贵切。
《方言》:昲,干物也。
又音沸。
按:《方言》卷十:“昲、晒,干物也。
扬、楚通物也。
”郭璞注:“昲音费,亦皆北方常语也。
”《淮南子·地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昲。
”(3)帝慿怒,侵减龙伯国使阨,侵小龙伯国之民使短。
(《汤问篇》)按:《方言》卷二:“慿,怒也。
楚曰慿。
”《离骚》:“喟慿心而历兹。
”洪兴祖《补注》引《方言》:“慿,怒也。
”《楚辞·天问》:“康回慿怒,地何故以东南倾?”《楚辞·九章·思美人》:“独历年而离愍兮,羌慿心犹未化。
”《左传·昭公五年》:“今君奋焉,震雷慿怒。
”(4)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汤问篇》)按:《汤问篇》:“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张湛注:“孀,寡也。
”《释文》云:“孀音霜。
”《玉篇》:“孀,孤孀,寡妇也。
”“孀”为楚方言词,《慧琳音义》卷六十一:“孀居:《考声》云:‘孀居,寡妇也,楚人谓寡为孀居。
’”又卷九十八:“孀孩:《古今正字》云:‘楚人谓寡妇曰孀。
’”字或作霜,《诗·桃夭》孔疏:“许慎曰:‘楚人谓寡妇为霜。
’”考《说文》:“霜,丧也,成物者。
”《释名》:“霜,丧也,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是“孀”之语源为“霜”,指丧夫者。
黄侃曰:“今谓谓女人无夫曰霜妇,霜即与丧字通。
” 又“孀,孤孀、寡妇也。
即丧之后出。
”(5)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谪发,自以行无戾也。
(《力命篇》)按:谪通“适”,亦作“谪”。
《方言》卷十:“谪,过也。
南楚以南凡相非议人谓之谪。
”《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稼穑匪解。
”毛传:“适,过也。
”《说文》:“谪,罚也。
”《通俗文》:“罚罪者曰谪。
”《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左传·昭公七年》:“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
”《老子》:“善言无瑕谪。
”《孟子·离娄(上)》:“人不足与谪也,政不足与间也。
”(6)佹佹成者,俏成也。
(《力命篇》)张湛注:俏音肖。
俏,似也。
秦恩复曰:卢注作“魏魏”,与张湛本不同。
伯峻案:“俏成”下疑有“者”字,方与下文句法一律。
六书故八引正作“俏成者也”。
《释文》云:佹,姑危切,几欲之貌。
俏与肖字同。
按:《方言》卷七:“肖、类,法也。
齐曰类,西楚、梁、益之间曰肖。
”《说文》:“肖,骨肉相似也。
”《广雅·释诂》:“肖、类,法也。
”钱绎《方言笺疏》:“《法言·学行》:‘螟蠕之子殪而适蜾蠃祝之曰:类我类我。
久则肖之矣。
速哉,七十子之肖仲尼也!”通作“宵”、“俏”。
《汉书·刑法志》:“夫人宵天地之豸页。
”应劭注:“宵,类也。
头圆象天,足方象地。
”(7)巧佞、愚直、婩斫、便辟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
(《力命篇》)按:《方言》卷十:“婩,鲜,好也。
南楚之外通语也。
”《玉篇》:“婩,好也。
”《释文》云:“婩,言上声。
斫音酌也。
婩斫,容止峭巘也。
”《字林》云:“婩,齐也,久不解语貌。
解音蟹。
”(8)眠娗、諈诿、勇敢、祛疑,四人相与游于世,胥如志也,穷年不相谪发,自以行无戾也。
(《力命篇》)张湛注引《方言》:眠娗,欺谩之语也。
又引郭璞云:谓以言相蚩弄也。
按:《方言》卷十:“眠娗、脉蜴、赐施、茭媞、譠谩、詈忚,皆欺谩之语也。
楚郢以南东扬之郊通语也。
”郭璞注:“六者亦中国相轻易蚩弄之言也。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人言……藴藉不暴躁者曰眠娗。
”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一:“眠娗音缅忝,出《列子》,俗称人柔媚为眠娗。
”(9)朕衣则裋褐。
(《力命篇》)《释文》云:裋音竖。
褐音曷。
《方言》:裋,复襦也。
许慎注《淮南子》云:楚人谓袍为裋。
《说文》云:粗衣也,又敝布襦也。
又云:襜褕短者曰裋褕。
《荀子》作竖褐。
杨倞注云:僮竖之褐,于义亦曲。
按:“褐”为楚方言词。
《古文苑》卷十九《楚相孙叔敖碑》:“(楚)庄王置酒以为乐,优孟乃言孙君相楚之功,即忼慨髙歌曲曰:‘……子孙困穷,被褐而卖薪。
’”《老子》第七十章:“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优孟、老子为楚人,所用“褐”字为古楚语。
朱谦之曰:“案‘褐’乃《老子》书中用楚方言。
”《后汉书·王望传》李贤注、《慧琳音义》卷九十一“巾褐”条注、又卷九十九“短褐”条注并引作“楚人谓袍为短褐”。
《慧琳音义》卷八十六:“巾褐:南楚之人谓袍为短褐。
”又卷八十七:“云褐:《方言》:‘楚人谓袍为褐也。
’”(10)周谚曰:田父可坐杀。
(《杨朱篇》)按:《汤问篇》:“此仲父之耄,柰何从之?”又“造父之师曰泰豆氏”。
《方言》卷六:叟、艾、长,老也。
……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
《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
” 杨伯峻注:“褐之父,着褐之老翁。
”《史记·伍子胥列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史记冯唐列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后又曰“父知之乎”。
《史记伍子胥列传》:“到昭关,昭关欲执之。
伍胥遂与胜独身步走,几不得脱。
追者在后。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11)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栗。
(《说符篇》)按:“芰”为楚方言词,字或作茤。
《说文》:“菱,楚谓之芰,秦谓之薢茩。
”又“芰,菱也。
茤,杜林说从多。
”《礼记·祭义》《释文》:“耆芰,楚人谓菱为芰。
”《国语·楚语上》:“屈到嗜芰。
”韦注:“芰,蓤也。
”俗云蓤角。
晋左思《魏都赋》:“丹藕凌波而的皪,緑芰泛涛而浸潭。
”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之三:“隔沼连香芰,通林带女萝。
”仇兆鳌注:“《武陵记》:‘两角曰菱,三角四角曰芰。
’”《汉书·扬雄传上》:“衿芰茄之緑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 颜师古注:“茄亦荷字也。
”参见“芰荷”。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