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表现

❖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 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 争。即使当时国力远高于中国的日本,也动员全日本,马上 投入全面战争。
淞沪会战原先蒋中正打算速战速决,并将日军的注意力 从华北转移到华中,为了达到这目的他将手中受过德国 顾问训练最精良的部队全数送上前线。不过由于速战速 决的目标失败,导致更多兵力加码投入战场与具有军舰 支援且补给源源不绝的日军进行绞肉战,总计国民政府 在这场战争除了中央军外,先后各派系部队共78个师、 7个独立旅、3个暂编旅、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7团 、财政部税警总团、宪兵1个团、上海市保安总团、上 海市警察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3队海军舰队,兵 力总数60万人以上。其中精锐部队在战斗中损失了三分 之二以上,使蒋中正的实力大为削弱。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取 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历时近半 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 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 伤亡、失踪7500人,歼灭日军1 万余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 31门,装甲车11辆,大小战车8 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 10000余支。台儿庄战役是抗战 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 胜利,严重挫败日军猖狂气焰, 遏制了日军侵华凶猛势头,粉碎 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振奋了国人高昂的抗日精神, 坚定了国人抗战必胜的信念。
❖ 但在政治面上却是成功的,淞沪会战将中日冲突成 功的台面化宣传到国际媒体。也让世界清楚中华民 国政府对日本的立场,也间接影响日后英美对中国 战场的支持。
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 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 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 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日 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 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 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 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 伤亡10万人以上。
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填入敌人的 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 族抵御外来的历史上,鲜有前例。……是我国抗战八年 ,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李宗仁回忆录》
影响
❖ 以军事面来说,国民政府不但战败以外还让其军事 实力大幅受创,使得多年建军付诸流水;淞沪会战 后大量的游勇散兵,国民政府无力加以收编,因此 成为各地土匪游击队造成后方百姓的困扰,或者被 中国共产党加以吸收,使得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实力 急速强化。
❖ 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 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 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 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 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尽 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 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6万余 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 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淞沪会战
❖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爆 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中正为了把日军 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 ,同时也为了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 战役。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 役。
❖ 太原会战是八年抗战中,华北规模最 大的一次对日会战。太原会战中光忻 口战役就伤亡日军约两万人,创造了 华北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但从 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 结束。
徐州会战
❖ 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中国第五战 区部队与日军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各一 部,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 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 行的大规模的防御战役。其中,三四月间的 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 史称之为台儿庄战役
匮乏开始逐步增兵,日本自此正式进入战时经济体制。 ❖ 战时经济体制的推行虽然减缓了日本财政破产的速度,但是
长久下去并非办法,加上对苏联军事实力的顾虑,日方急欲 在短期内迅速逼垮国民政府,以便聚集更多资源以便进行北 进以及南进政策。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Fra bibliotek太原会战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的首次大
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意

台儿庄战役
徐州会战
——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消灭了日寇大量 的有生力量,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
武汉会战
淞沪会

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 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 妄计划
武汉会战 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有超过一百万名国 民革命军参战,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 最长、规模最庞大的战役。
武汉会战
❖ 武汉会战,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国民 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的领导下,中 国第5、第9战区部队以湖北武汉地区为中心 ,以抗击由华中方面军总司令畑俊六指挥的 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 跨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 省等广阔地域,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
❖ 背景: ❖ 日本方面,由于1937年开始的诸次军事行动让日本感到兵源
❖ “正面战场”是中国人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 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 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 是国民党的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 正面战场。
❖ 国民党正面战场两个阶段: ❖ 战略防御阶段 ❖ 战略相持阶段
❖ 战略防御阶段
❖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 月武汉失守,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 防御阶段。在此阶段,以国民党军队 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 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先后组织了淞 沪、太原、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 大战役
❖ 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 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北平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 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山西省 会太原,最后虽然会战以失利告终, 但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其留给我们 的重要启示并不会因为会战失利而改 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