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处理基础知识
磷化渣应控制在300PPM以内。
磷化渣必须定期或连续除去。可用高位槽、压滤机等。
*磷化后的水洗
这一步水洗极重要,水越干越好,可测总酸度
*磷化槽管理小结
游离酸
总酸
促进剂
液温
氟(只适用于铝)
槽液循环(主循环、表面搅拌)
过滤
漂洗水
钝化
以前通常用三价铬或六价铬的钝化,现逐渐转向无铬钝化。
钝化能增强冷轧钢板的耐蚀性,增强镀锌板的耐水浸性。
但太软的水也可能降低表调剂的活性(胶体颗粒太小)。
磷化
磷化是整个前处理的核心工序,前处理的目的就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理想的磷化膜;现在的趋势是设法在锌系磷化膜中加入Mn、Ni等,但因环保等原因,也出现了其他系列的磷化剂。
我公司牌号:常温磷化剂RS306,低温磷化剂RS309,
电泳磷化剂RS309,RS310,镀锌板磷化剂RS318
磷化液中的磷酸的作用
维持槽液恒定的PH值。
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形成盐。
利用磷酸根的结构和与金属的结合力。
磷酸浓度的量度为游离酸度,或者说磷酸是总酸中没有与金属离子
结合的部分。
游离酸是磷化反应的第一步(腐蚀)必不可少的。
游离酸度一般调至槽液接近析出沉淀的临界值。
*其他成份
促进剂是氧化剂、能加速钢铁表面磷化成膜反应,目前有两类促进剂:亚硝酸钠和有机促进剂。
下面介绍有关除油的理论
碱性的重要性
。在强碱性溶液中,乳化的油污倾向于脱离工件;
。中等碱性溶液对金属无侵蚀作用;
。碱本身能溶解及皂化油污。
水的软化
水中的钙、镁、铁等离子会与除油剂形成垢,并降低除油效率,具体影响为:
。使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沉淀析出
。降低油污与工件的静电斥力
。使污物附着在工件上
而碱性盐能与上述金属离子螯合而清除硬水的影响。
水洗
洗去残留磷化液。
钝化
把磷化膜的微观“孔隙”封闭。
DI水洗
洗去钝化剂。
新鲜DI水洗
洗去各种盐类,保证电泳漆不受污染。
除油
除油是前处理第一步,除油不彻底可能导致随后磷化膜不良。
前处理用的除油剂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碱性盐类和表面活性剂。
碱性盐类主要有两个作用:
。提供碱度
。把水软化
碱度的强弱通常用总碱度和游离碱度来确定,碱度的另一指标是PH值,一般为10-12。
预脱脂剂还有几个特点:
。施用后不必立即洗去,有一定的防锈效果
。与随后的除油剂相容
。且很容易被除油剂除去
。不会对金属表面和随后的除油液产生不良影响
预脱脂剂的施用和控制:
有几种施用方法:专用预脱脂机,专用喷淋,人工涮涂等。如采用喷淋,浓度为10-25%,如手工涮涂,可用100%浓度,液温为室温-50摄氏度。
下面以RS401为例介绍钝化知识。
用RS401进行钝化的作用
。确保除去金属表面的残留磷化液
。使金属表面呈微酸性
。封孔
应用(同样应熟悉RS401和TPB)
RS401钝化液可喷可浸,15-30秒。
控制参数有浓度和PH。
去离子水洗
钝化后,电泳前去离子水洗。
来自硬水的盐类会透过漆膜吸收水分,而产生电化学反应,进而使漆膜产生水泡。
金属底材
汽车本身常用的材料有
。冷轧板
。电镀锌板
。热镀锌板
。合金化电镀锌板
。铝板
选择底材会考虑到的因素
。焊接性
。冲压成型性能
。价格
。重量、强度
。应用、设计
。耐蚀性
。与磷化的匹配
(可见汽车厂采购车身材料时并不特别重视板材的可磷化性)
板材的制造过程和环境对其可磷化性也会有影响,可能的影响因素有辗压比,退火温度、油污种类、数量、氧化物等。
*晶体
越细密的磷化结晶越好。
结晶大小为5-15微米
结晶厚度为1-5微米
*磷化膜质量检验
常用的加速试验有GM95409,盐雾、水浸。
磷化槽液管理
有关人员应先熟读磷化的工艺说明书(TPB),说明书介绍如何开槽,如何控制有关参数等重要技术。
*磷化渣
磷化渣是锌系磷化付产物,经分析发现渣内含的锌与铁之比为1:3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按其主要特点有时也称乳化剂、润湿剂等,表面活性剂通常是一种能降低表面张力的大分子有机物,该分子的一端为亲水基,另一端为亲油基。
。润湿:润湿是除油的第一步,表面活性剂能增强润湿效果;
。乳化:润湿后就使活性剂能接触进而包围油污并使油污脱离工件成为活性剂包围的微粒,这就是乳化。
机械力对除油的影响
预脱脂液如循环使用,其浓度可用碱度控制。
预脱脂产品有脱脂剂RS102(浸泡)、脱脂剂RS108(喷淋)等。
P3-HILITE
涂上HILITE产品于车身后,车身的缺陷很易发现,及时得到纠正,如果这些缺陷最后才发现,则造成很大损失。HILITE产品的施用可用机械方法,也可人工涮涂,使用原液。
防焊渣剂
此剂也是使用原液,可用机械喷涂或人工涮涂,其使用地点是车身焊接前,作用是防止焊接时溅射的焊渣对车身表面造成缺陷。
除锈
通常用人工涮涂于有锈部位。
主要用于钢铁,但把除锈剂稀释也可用于镀锌板。除锈剂是一个例外,不能让其残留在车身表面太长时间。除锈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为5-50%,可用水或某些清洗剂稀释。我们现用的除油除锈剂RS225等。
溶剂类预脱脂剂
用于除去拉伸剂、笔迹、顽油等,使用浓度100%,我们现用牌号RS231等。
测游离钛则需先把槽液用42号试纸过滤,该试纸的孔经为2.5微米。
总钛与游离钛的比值越大表示槽液越旧,或越脏。
表调槽液寿命
粉沫的表调剂应先溶于少量水中,再把此液加入槽内,实际上,此浓缩液
最好加入表调槽出口的一圈喷淋管内。
表调槽液应维持一定量的溢流,溢流速度应达到相当于每5天把槽液全换一次。
表调槽液每1-8周要排放一次。
表调槽液的控制管理很重要,如果管理不好,胶体微粒聚合成大颗粒就会失去活性。
表调槽液的控制参数有三个:总钛量、游离钛、PH游离钛量就是活性胶体微粒的量度,合适的PH使表调槽液稳定并最有效。
TPB及槽液控制
正如除油工艺,表调也有TPB,这也是最基本的工艺资料,有关人员必须
熟读。
钛的检验用专门的比色计。
测总钛时直接取槽液,加入专用试剂,即可在比色计读取总钛值(PPM)。
不管什么类型的磷化,其作用都可概括为:
*磷化膜取代复盖了易腐蚀的金属表面,而磷化膜的组成可认为是一种矿物,很稳定。
磷化剂成分
磷化槽液通常含磷酸、硝酸、锌离子和其他二价金属离子、氧化剂
*磷酸盐
磷化膜的主要成膜物质是来自槽液的几种金属的磷酸盐;这些成份的多少用总酸度表示。这些磷酸盐正常情况下并不析出。
*磷酸
前处理基础知识
前言
汽车的前处理是表面处理的关键步骤。车身车间拼装好的车身送到涂装车间,首先就是进行前处理,然后电泳、喷中途漆、面漆等;合适的前处理为漆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喷漆后车身具有优良的耐蚀性。
下面将系统介绍前处理工艺,内容包括前处理的目的、各步骤的功能,如何控制工艺过程使前处理效果最好等。
因此应根据工艺说明书的指示选择液温。
除油时间
要有一个最起码的时间,但通常时间不能随便变,只能调整其他参数。
水洗
洗去残除油液,以防带去后面工序。
除油效果检验
不挂水珠为合格,除油不良(挂水珠)的部位往往导致磷化膜不良。
漂洗水的控制
通常漂洗水应不断溢流,以防过度污染,可测水的碱度来确定其干净程度。
漂洗水应维持微碱性,这有助于防止金属生锈。
一般有两步去离子水洗,第一步循环去离子水,第二步新鲜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质量指标是电导率。
要注意去离子水中是否有微生物,可定期杀菌。
另外,SiO3并不能用电导率测出来,又不易除去,当其含量大于5PPM时,
可能使工件外观出现斑点,因此必要时要用其他方法分析SiO3的含量
前处理槽液管理要点
把槽液参数调至要求值
。焊渣、焊接高温影响区
。有机涂层
。塑料
。冷轧板表面的碳化物
3.不能形成磷化膜且电泳也会出问题的表面
。铰链处的油脂
。卷边
。密封胶、胶粘剂
。粉沫金属衬套
。不配套的预清洗剂和Hili材料
。某些(或老化的)润滑油
。氧化物或锈蚀
。指纹
(上述问题可采用预清洗解决或减轻影响)
4.磷化正常但电泳可能不正常的表面
。镀锌层下钢板搭接皱皮
加料
粉沫表调剂与水配成胶体液(浓度不要超过5%)。
此液置于有搅拌装置的加料罐,用计量泵把此浓缩液打入表调槽内,使槽液含钛量恒定。
表调槽液的PH要控制在微碱性,控制方法是必要时加入少量Na2CO3或NaOH,应直接加入槽内而不是加料罐内。
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指一些金属离子如Ca、Mg等的浓度,如果Ca小于20PPM、Mg小于15PPM或总硬度小于100PPM,表调剂液可正常使用,如水的硬度超过上述值,就要考虑用部分DI水。
另外某些为远洋运输而使用的防锈油不易除净,会导致磷化膜出现条纹,镀锌板微小缺陷会令随后电泳漆膜出现小孔。
当汽车厂的板材来源改变,或改变了设计,冲压油等都要注意是否与现有的前处理相匹配。
油污种类和来源
进入前处理线的车身表面会有各种油污、尘土等,它们包括:
来自轧钢厂:
。辗压、酸洗过程(金属盐类、铁屑)
。轧钢油(脂肪酸、腊)
前处理剂施用方法
可分为喷、浸、喷+浸三种。
浸的优点是溶液能够接触所用内腔;
喷的优点是冲击力大,节省空间;
汽车处理以浸为主。
每一处理步骤的作用
除油
除去各种油污并防止油污重新附着于车身表面。
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