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发展石城镇人民政府2014年12月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做法与成效 (2)(一)政府主导,营造“创强”氛围 (2)(二)倾力支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6)(四)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8)(五)发展各类教育,提升教育综合水平 (10)三、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12)(一)存在问题 (12)(二)努力方向 (12)四、自评结果 (13)创建教育强镇,促进教育发展创建教育强镇,是落实“科教兴镇”的重大举措,也是惠及全镇人民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我镇围绕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使我镇的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创建省教育强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镇教育创强工作情况如下:一、基本概况石城镇位于云浮市云安中部,全镇总面积181.1平方公里,管辖有21个村委会和两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52670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全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3所,教学点10所,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石城中学现有学生1007人,其中寄宿生228人,教职工125人;茶洞中学现有学生264人,其中寄宿生33人,教职工70人;在校小学学生2852人,小学教师257人;全镇共有1所公办幼儿园和4所民办幼儿园,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共557人,教职工55人。
我镇已建立了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成人教育比较完整而又协调发展的全民教育体系, 实现了发展阶段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镇学校管理和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受到区、镇党委政府的表彰。
二、做法与成效(一)政府主导,营造“创强”氛围1.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多年来,我镇党委、政府以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理念,切实把教育摆在了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在落实镇领导班子挂钩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教育的局面。
区政府决定我镇提前一年创建省教育强镇。
镇党委、政府迅速成立了由镇委书记范文龙同志任组长,镇委副书记、镇长聂焯兴同志任常务副组长,镇委副书记叶志坚同志、镇委委员叶石旺同志、石城中学校长廖伟华同志、茶洞中学校长黄桂元同志、石城中心小学校长叶权兴同志为副组长,镇各有关部门和各村(居)委会支书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的“创强”办公室,落实专人确保“创强”工作顺利开展。
2.落实责任,明确分工为确保创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镇召开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动员会,镇领导班子成员、镇政府全体干部职工、各村(居)委会支书、主任、各圩镇单位负责人、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等参会。
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石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教育创强工作,并与村(居)委会签订《石城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责任书》。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强氛围为了营造创强工作的氛围,我镇加强创强工作宣传。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给家长一封信、主题校会、板报、标语、横额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宣传工作,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出力的大好形势,营造了镇、校、村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创教育强镇的良好氛围。
(2)深入细致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
创建教育强镇,关键是合理调整中小学校布局,解决撤并学校问题。
为做好学校撤并工作,我镇多次召开村干部会议,学生家长会议,通过组织镇、村干部和学校教师逐家逐户宣传调整学校布局的目的、意义,耐心向学生家长宣传撤并的惠民好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组织学生家长到中心校实地参观校园,观摩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亲身感受“创强”带来的巨大变化。
使家长们对于布局调整由抵触到了解,由了解到支持。
(3)为边远学生提供更优质服务。
我镇中心小学新建学生宿舍、学生饭堂,高标准配套设备设施,把镇中心小学办成寄宿制学校,并为寄宿学生配备生活指导教师。
让学生们住得舒心、食得放心、学得安心,学生综合素质有较大提高,为进一步布局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持。
(4)充分发挥我镇外出乡贤热爱家乡、热爱母校的优势及中小学校友会的作用,发动校友捐款,利用他们的影响力,牵线拱桥,广筹资金。
高岭村委叶北洋老板积极联系本村的外出乡贤,带头捐款,为高岭学校创强筹集33万元;高潭村罗北汉捐款2万元,叶天华捐助油漆价值5万元,全村共捐款26万元;茶洞李灿个人捐款5万元,第二中小学共捐得58万元;石岩小学捐款120多万元。
在这次创强活动中,全镇捐款累计达450万元。
(二)倾力支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1.政府主导,确保资金落实近几年,我镇能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按照政府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义务教育所需经费。
我镇不是富裕乡镇,但镇委、镇政府高瞻远瞩,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教育经费优先的政策,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优先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全力支持教育,全力改善办学条件。
(1)确保“三个增长”。
首先是确保政府对我镇教育拨款的使用。
近三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创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近三年,学校建设中共计投入资金3788.8万元,分别为800万元、1203万元和1785.8万元,增长率分别为12%、50.38%和48.44%;近三年生均教育经费分别为918.5万元、1209.5万元和1475.5万元,增长率分别为26%、31.7%、22%;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326.95元、359元和377.7元,增长率分别为7.4%、9.8%、5.2%,保证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2)优先规划教育发展用地。
镇政府在规划用地方面优先考虑教育,在过去几年的布局调整中,为扩建学校划拨,征用土地达3240多平方米,镇政府用于扩大校园征地款达30多万元。
2.规范校园建设,调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我镇现有2所初级中学(石城中学、茶洞中学),3所完全小学(中心小学、石岩小学、第二中心小学),10所小学教学点(云星小学、五星小学、留洞小学、高岭小学、东风小学、高龙小学、红山小学、坳背小学、上洞小学、珠洞小学),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小太阳幼儿园、向日葵幼儿园、育苗幼儿园、英才幼儿园),由于学校规模小、分布散,师资配备不合理,设备设施简陋,严重制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省学校布局调整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学校分布状况,保留石城中学、茶洞中学,保留中心小学、石岩小学、第二中心小学3所完全小学,保留边远学校中低年级的‘撤高留低’,利用‘撤高留低’富余校舍开设小学附设幼儿班”的布局调整及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思路,托洞片非完全小学的五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到中心小学寄宿就读,规划安排住宿学生有480人左右,茶洞片非完全小学的五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到第二中心小学和石岩小学就读。
3.对照标准,建设标准化学校我镇是边远山区镇,经济基础薄弱,学校硬件建设较落后,镇委、政府迎难而上,根据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和创建省教育强镇标准,把镇中小学校建设为标准化学校。
目前,全镇中小学校占地总面积74000平方米,生均18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60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2.3平方米;有计算机室7间,多媒体电教室7间,多媒体教学平台8个,占教学班总数的16%;计算机456台,其中学生用机320台,生机比为1.42:1,教师用机38台,师机比为3.5:1;有校园网17个,各校电脑都接入互联网,实现校校通。
中小学教学设备、仪器全面更新,符合省定类别标准;劳动、体育、卫生器材和音乐、美术教具能满足艺术文体类教学需要,教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按上级要求,从2002年起,全镇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2005年起,小学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我镇全部中小学校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
我镇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全镇各学校对基建项目的维修方面进行施工,具体如下:(1)维修、翻新校舍(包括内、外墙)约46444.45平方米;(2)新建、翻新学校围墙约454平方米;(3)翻新门窗约4319平方米;(4)新装门窗约1666.1平方米;(5)添置学生桌椅2476套;(6)新添加校园宣传字画1661.98平方米;(7)新建运动场9682平方米;(8)新建校舍约4680平方米,正在施工新建4幢楼:石城中学新建一幢5层12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石岩小学新建一幢3层12室综合楼面积1080平方米、石城中心小学(现高潭小学)新建两幢楼(一幢4层学生宿舍楼面积1200平方米、一幢4层的教学综合楼面积1200平方米)。
4.整治周边环境为了方便学生上学,镇政府对凹凸不平的旧公路进行混凝土修补建设,镇区道路改造20多公里;为了确保师生夜间行走安全,在镇主要交通要道补装路灯,并对全镇的路灯进行了维修,扩大镇区夜间照明范围,加长亮灯时长;为了方便学生乘车,在学校和路口定点设立候车亭。
这些为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得到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称颂,同时也为创建教育强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1.注重班子建设领导班子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水平。
近年来,我镇学校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推进校长目标考核制度,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不断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任用管理模式。
要求班子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强化五种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岗位意识、民主意识。
2.注重岗位培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师资质量,积极实施各学校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计划,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培训工作,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业务培训及科组活动,通过自我学习、集中培训、外出交流学习等,不断创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思路,致力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促进全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新提高。
近三年来,我镇教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中级培训”,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参加“广东省义务教育教师学历与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参加“国培计划”;专业培训参加率达100%。
3.加强师德建设我镇坚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各校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等。
一直以来,我镇坚持政治和业务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工作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