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年轻人的经典励志文章----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写给年轻人的经典励志文章篇1:接受现在的生活,抓住每一个机会很多人告诉我,不要太专注于遗憾的事,也不要对自己太苛刻,这一点很重要。
那些人之所以是智者,并不是因为他们经历的失望或者走的弯路比我们的少,而是因为他们能够用与我们不同的方式来对待遗憾。
我采访约翰时他已经94岁高龄了,曾有过一次为追求心中理想而失败的经历,约翰告诉我:“我前半生的意义是希望去争取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是随着希望的破灭,我陷入了痛苦的迷惘。
那时候,如果我悔恨不已也很容易理解。
在想:我浪费了我的生命吗?而我的回答却是,我知道,自己获得了比别人更丰富的人生经验。
”“有时我又在想,要是我当时能选择另外一条路,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可是我们不能天天在‘如果’里活着。
于是我认真地过以后的生活,而且经历了很多幸福的时刻。
”“我知道自己童年时就表现出了艺术天分,但是我之前的工作不允许我展现自己。
在布拉格生活的两年里,我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来画画。
我参加了一个人物肖像绘画班,在那里培养起来的爱好给我后三分之一的人生注入了新的意义。
”“回到加拿大后,我利用自己多年来工作所积累的编辑才能又进入了医疗行业的编辑领域,我发现这15年是我过得最有价值的15年。
我还参加了所有的绘画艺术课,磨炼了我水彩画的功底。
退休后,绘画成了我的第三个事业。
如果不走这些被人看来会后悔不已的弯路,我的一生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这么多美好的事情。
”艾尔莎70多岁了,她告诉我,她收到的最好的建议是她女儿给的:“妈妈,你只需要掸去身上的灰尘重新来过。
”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找到幸福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掸去身上的灰尘重新来过”的能力。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所经历的打击比别人少,而是因为他们拒绝被挫折打败。
也许,幸福生活的决定因素常常是我们在挫折之后的那一步行动。
人总是会遭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也常常需要我们再次冒险去争取成功。
即使受伤或者迷惘后也要努力去爱,失败或者被拒绝后还要去尝试。
或者,就像约翰一样,遭受打击之后只是意识到我们原来走错了路。
约翰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听了这两百多个人的故事之后,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大家常用的方法。
当我们感到遗憾时,我们需要拿出些许的风度来。
人们常说,如果我们不能首先原谅自己的话,我们也不能原谅别人。
虽然人生的这个秘密是不留遗憾,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有些遗憾的事所以,我们必须要选择去治愈我们的遗憾,在宽恕中忘掉遗憾。
让自己知道,当时我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而且已经尽了全力。
这就是智慧----接受遗憾,然后放手。
实际上,我注意到,在“智慧长者”和那些不幸福的人之间,一个区别就是他们处理遗憾的方法。
身处幸福中的人们完全接受自己目前的生活,而不幸福的人抓住遗憾不放,错过了很多机会。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遗憾也有重要的正面作用。
曾经的遗憾可以提醒我们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我们倾听这些遗憾,它们可以让我们以后不再踏入更深的遗憾的深渊。
我拒绝了在国家公园的工作是一件憾事,但是这件事促成了我非洲之行的决定。
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去拜访一下那个老年的自己,然后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永远没有遗憾或者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常常去那个老年版本的自己那里拜访一下,就不太可能错过来到这个世上应该做的事。
当我问到这些接受采访的人,他们是否已经经历了足够的风险时,几乎每个人都说不够。
也许经过漫漫人生之路,我们才会认识到,我们所失去的,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
如果你知道自己还有一年的生命,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你会安于现状、躲在桌子下面,还是站在窗户边去寻找更美丽的风景?如果你从一个坐在阳台上的老人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生活----你会有哪些事希望做而没有做?这第二个秘密就是不留遗憾。
为了实践这个秘密,每周都问自己这四个问题:之一:今天或者这周我的表现称得上勇敢无畏吗?明天或者下周我想要更勇敢,应该怎么做?之二:这周我的行为是以我的信念为基础吗?下周我该怎么做才能让我的行为更坚定?之三:如果我过去的行为是勇敢无畏的,现在我又该怎么做?如果从一个坐在阳台上的老人的角度看我自己的生活,我现在可能会采取什么不同的行动?之四:现在我该如何对待挫折?我是要继续前行还是撤退?写给年轻人的经典励志文章篇2:你活着,是为了与自己携手共进当你坐在大地上,双脚双手离开地面,你能把自己搬起来吗?然而,当我们放开双手双脚,这却是一件多么轻松、自然不过的事!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超越自己,我们都追求超越自己,但,我们真的能超越自己吗?或者说战胜自己吗?每个生命,唯有通过接纳自己,与自己携手共进,越来越好,而永远无法超越自己。
因为,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自己,独自上路。
所有的存在,都是建立在自己与自己关系和谐存在的基础之上。
当一个人开始向自己宣战的时候,也就是不幸的开始。
正如,一个人开始不喜欢自己,那是痛苦的开始。
我们心灵的强大,最终受限于我们的身体,我们身体最大的潜力,最终受限于心灵。
身体与心灵永远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唯有携手,才能共进。
而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就是我们生命最重要的两个表现形式----两个自我。
我们的好、不好;优秀、不优秀;勤快、懒惰;才华、愚昧......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两个自我的表现和反应。
我们必须意识到,无论好与不好,都是我们的一部分,唯有接纳一途,方能带我们通向光明,所有的对立、都将带给我们无尽的痛苦。
这就如,一个骑士,与他的战马兵器的关系,骑士的能力发挥,永远受限于战马兵器。
于是,一个好的骑士,懂得练好自己功夫的同时,保养好自己的战马,维护好自己的兵器。
一个神箭手功夫再了得,能力的发挥,永远超不过他所手持的箭弩。
若这把弓最大能射200米,神箭手的功夫再大,也永远无法超越200米。
当然,不同的是,战马弓箭兵器可以换更好的,就可以发挥勇士的更大能力。
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和心灵却无法更换。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和心灵可以通过我们平时的不断爱护、修养、锻炼、学习、协调、成长,得以进步,变得更好。
那么,既然,让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不断成长是能让我们更好的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更有利于身心成长呢?想想看,若让你训练一个战士,你是用残酷、对立、批评、责骂的方式更好呢?还是用接纳、携手、帮助、鼓励、和谐关系的方式更好呢?我们必须明白,即使我们某些方面不够好,我们也决不是自己的敌人。
相反,正因为,我们有某些方面不够好,我们才有机会与自己携手、共同去完善,完成我们生命的成长与蜕变。
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就是为了修炼自己,以使自己变得更好。
放眼所有世间生命,成长、进化,皆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好。
当我们与自己对立,一切都将与我们对立;当我们接纳自己,与自己携手,一切都将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生命成长的助力和动力。
写给年轻人的经典励志文章篇3:如何布局人生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就按长命百岁来算,除却幼年懵懂时期与老年蹒跚岁月,然后再除却睡眠,真正可利用来创造价值与享受生命的时间也就那么三四十年。
从这里便可看出生命是异常宝贵的,应该在短暂有限的生命里珍惜能够珍惜的时间,方才不负上天赐予你的这条生命。
从人生的历程看,人的一生可分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个阶段。
我觉得大致可以作如下划分:十岁前算幼年,十岁到二十岁算少年,二十岁到四十岁算青年,四十岁到五十岁算中年,五十岁以上就算老年了。
当然根据每个人的身心状况可以做适当地推迟与提早。
如果按照现在的人均寿命七十来岁算,那么人的一生最长的时期应该是老年了。
但是人生自古老来哀。
人到老年,便时时体会到做人的悲哀与生命的空无。
试想一下,一个人老了,身体每况愈下,经常会经受病痛的煎熬,容颜也日益衰老,变得丑陋恶心,如果再有个恶疾绝症,那真是生不如死,爱情对于老年人来说往往是奢侈的,携手夕阳是因为相互依靠,而不是令人心跳痴迷的爱恋。
健康走了,爱情走了,儿女长大成人也走了,那么事业呢?到了老年自然退下了,事业的支柱也没有了。
老年人会感到格外地空虚格外地孤独,就在于年轻时尽力攫取的东西一样样地开始从他的生命中剥离开去。
年轻时觉得自己很富足,到老了才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
所以人到老年阶段后生命质量就大大降低了,很多人甚至根本谈不上生命质量,只是在尽力维持生命而已。
所谓人生最美夕阳红,只是人们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
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
意指生命重在质量。
我们可以看到,老年的人生是可悲的,幼年少年的人生则是糊里糊涂的,这是人力无法改变的,所以人要提高生命质量,关键还在于青中年。
过好二十岁到五十岁这三十年就可以了,即使五六十岁就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高质量的人生,要拥有哪些东西才算高质量,这因人而异,不过大多数人的一生幸福离不开这几样东西:健康,财富,美丽,事业,爱情等等。
因为出生的不平等,使得有些人一出生就拥有了大部分东西,而有些人终其一生努力也难得到其中之一二。
但是,除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也很重要,各主体对人生的把握与布局不同,其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与布局人的一生呢?我认为最完美的人生程式应是这样的:十岁前能够充分享受父母之爱与家庭温暖,十岁左右到二十岁左右经历一些人生的挫折与失败,积淀深厚的人生底蕴,为今后的披波斩浪打下良好基础。
二十岁左右到三十岁左右尽情享受与利用生命最美好的时光,多学习知识多做事情,打好事业的基础,同时也可尽情享受爱情的酸甜苦辣,不要辜负了青春,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该找个人好好地去爱并收心与之长相厮守了,收心到哪里?心思自然放在事业上,于是到四十岁左右便可以功成名就,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家庭也会十分地幸福美满。
到了四十岁之后,可逐渐地放轻事业,而重享受生活,多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结伴同游,多做喜欢做的事情,尽情享受成功带来的高质量生活。
然后五六十岁的时候,最好遇上一个突发的灾难,与自己心爱的人一起突然死去,这应该是最完美的结局。
两个相爱的人不用担心看到彼此残败的容颜,也不用等到爱最后耗尽的一刻,就在爱情依然温热的时候死去,在彼此看着彼此都还不算丑陋的时候死去,死在彼此的怀中,最好死前再有一段感人的前奏,让两个人都能知足无憾地一同死去。
这样的人生程式应该是最完美的。
至少在我看来是最完美的一种。
将人生的起始与终点看完看全,我们就可以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布局了。
如果我们的追求是提高生命的质量,那么我们就要为此奠定每一块所需的基石。
即使上苍馈赠给我们的基石很少,我们也不能泄气,只要比别人多花点力气去打造未尝不能实现。
我们可以这样要求自己:尽可能把生命里多的时间花在自己喜欢做的事上,尽可能在能够生存的情况下追求最大限度的自由,尽可能让自己变得健康与美丽,尽可能创造生命最大的价值,尽可能给予身边人最大的爱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