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 时间是什么? • • • • 时间是把杀猪刀 黑了木耳 紫了葡萄 软了芭蕉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 间是指人为的划分。 时间是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 时间也可做为计算人类生命长短的方式, 时间对生命是非常宝贵的,时间流逝的很快, 一去不复返,在有限的时间内可让我们做很多 的事情,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 四象限法则 • 究竟什么占据了人们的时间?这是一个经常令人困惑的问题 。 • 著名管理学家科维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的理论,把工作按照 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 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这就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 ”。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二步:制定明确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应该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具体的(specific) 可衡量的(measurable) 可达到的(attainable) 相关的(relevant) 基于时间的(time-based)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三步:区分轻重缓急 (四象限内容,不再赘述)
我们工作中的主要压力来自于第一象限,其实第一象 限80%的事务来自于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没有 被处理好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个压力和危机是自己给 自己的。所以关键是尽可能解决多的来自第二象限的 事情 才能是的压力减缓。
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为一拖再拖或 事前准备不足,而变成迫在眉睫。 该象限的本质是缺乏有效的工作计 划导致本处于“重要但不紧急”第 二象限的事情转变过来的,这也是 传统思维状态下的管理者的通常状 况,就是“忙”。
时间的四项独特性: (1)供给毫无弹性:时间的供给量是固定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不会增加、 也不会减少,每天都是24小时,所以我们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时间不象人力、财力、物力和技术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 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所以我们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堆砌,这就是说,时间是任何 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因此,时间是无法取代的。 (4)无法失而复得:时间无法象失物一样失而复得。它一但丧失,则会永远 丧失。花费了金钱,尚可赚回,但倘若挥霍了时间,任何人都无力挽回。 。
• 斯蒂芬· 科维在领导管理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可谓久负盛 名。 1989年,其著作《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在商界产生巨大影响。 该书曾高居《纽约时报》最畅销书籍排行榜之首,并占据畅销书排行榜长达 七年之久。目前,这本书已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过亿册。这本书俄 文版在莫斯科上市时,普京对媒体发表感慨说,俄罗斯应该出现这样伟大的 思想家,并建议俄罗斯公民阅读这本书。2002年,《福布斯》将《高效人士 的七个习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一步:堵住时间漏洞
1、常见的时间漏洞无价值的活动 看电视 网上聊天 玩游戏 闲聊 不良的工作习惯 无序放置文件或其他物品,导致经常需要花时间找东西 拖延 工作不专心导致的低效率 工作无序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一步:堵住时间漏洞
2、堵住时间漏洞的措施 不做无价值的事情 学会拒绝 让你的文件和物品有序摆放 制定标准作业流程 按计划完成工作 不拖延 不分心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三象限:尽量别做!
当你疲惫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不重要的而且不紧急的 事情来调整戏台和身体,但是不要在这个象限中投入过 多的尽力,否则就是浪费生命了。
但我们往往在忙得焦头烂额,不得不 到第四象限去疗养一番再出发。这部 分 范围倒不见得都是休闲活动,因为 真正有创造意义的休闲活动是很有价 值的。然而像阅读令人上瘾的无聊小 说、毫无内容的电视节目、办公室聊 天等。这样的休息不 但不是为了走更 长的路,反而是对身心的毁损,刚开 始时也许有滋有味,到后来你就会发 现其实是很空虚的。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 他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 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80/20法则,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 帕累托提出的, 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而不重要的因子则占多数, 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即能控制全局。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 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二八法则——即80%的公司利润来自20%的重要客户, 其余20%的利润则来自80%的普通客户。
第四步:制定周密的行动计划
长期战略计划 年度计划 季度计划 月计划 周计划 日计划
用表格形式体现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五步: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的二八定律 80%的销售额是源自20%的顾客; 80%的电话是来自20%的朋友; 80%的总产量来自20%的产品; 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 …… 2.8定律告诉我们 1、在我们每天工作、生活中只有20%的事情才是重要紧急,80%的事情 是不重要,不紧急的。 2、利用80%的时间和精力处理只有20%重要紧急的事 。 3、处理好这20%的事情,余下80%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啦!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误区
误区之二:组织工作不当 职责权限不清,工作内容重复 1、没有明确的分工 2、没明确的授权 3、没有综合协调 4、没有及时必要的沟通、反馈 “事必躬亲,亲力而为”产生的原因 1、担心部属做错事; 2、担心下属表现太好; 3、担心丧失对下属的控制; 4、不愿意放弃得心应手的工作; 5、找不到合适的下属授权。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重要性 一:重要而且紧急 二:重要但不紧急
紧迫程度
三:不重要但紧急 四:不重要且不紧急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重要性
一:重要而且紧急
二:重要但不紧急 1、准备工作、编制计划、维持关系。 2、去拜访VIP客户。 3、计划给员工进行培训。 4、回访客户。
1、紧急状况、迫切问题、限期完成。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什么是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就是用技巧、技术和 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 时间管理并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的运用 时间; 时间管理的目的除了要决定你该做些什么事情之外,另 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决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时间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变动性;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事先的规划,做为一种提 醒与指引。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对象不是“时间”,
而是每一个“使用时间的人”, 时间管理就是事前的规划或長期的计划 其本质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即是改变习惯, 令自己更富实效, 更富效能 把事情很快地做完, 叫做效率, 把事情很快又很对地做完, 叫做效能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 一种决定什么事情重要的能力!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误区
误区之二:组织工作不当 沟通不良 产生的原因 1、反馈不及时,或没有反馈 2、没有跟进 3、反馈错误 4、局部利益,没有全局观念。
பைடு நூலகம்误区三:时间控制不够
1、习惯拖延时间。 2、不擅处理不速之客的打扰。 3、不擅处理无端电话的打扰。 4、无效的“会议”困扰。会议占甚至三分之一时间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1、算算我们的时间 每天24小时,均分配;工作8小时、休息8小、其他8小时。 2、算算用于提升、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3、真正做有意义事件的时间有多少? • 有人曾粗略地统计过一个活到72岁的美国人对时间是怎么花的: • 睡觉:21年 • 工作:14年 • 个人卫生:7年 • 吃饭:6年 • 旅行:6年 • 排队:6年 • 学习:4年 • 开会:3年 • 打电话:2年 • 找东西:1年 • 其它:3年
2、一会儿要参加重要会议。 3、与客户沟通要做合同。 4、准备事项。
紧迫程度
三:不重要但紧急 1、造成干扰的紧急事件。 2、打若干个沟通的电话。 3、帮助客户解决一个难题。 四:不重要且不紧急 1、处理一般性文件。 2、看电视消磨时光。 3、归档本周所有文件。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一象限:没什么好说的,立即去做!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误区
误区之二:组织工作不当 沟通不良 产生的原因 1、反馈不及时,或没有反馈 2、没有跟进 3、反馈错误 4、局部利益,没有全局观念。
误区三:时间控制不够
1、习惯拖延时间。 2、不擅处理不速之客的打扰。 3、不擅处理无端电话的打扰。 4、无效的“会议”困扰。会议占甚至三分之一时间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误区
误区四:整理整顿不足 进取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的消极态度 2、做事拖拉,找借口不干工作 3、唏嘘不已,做白日梦 4、工作中闲聊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时间管理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堵住时间漏洞 第二步:制定明确目标 第三步:区分轻重缓急 第四步:制定周密的计划 第五步:合理安排时间 第六步:养成良好习惯
LOGO
时间管理之“四象限法则”
•第四象限:交给他人去做!
第四象限的事情是我们忙碌而且盲目的源头。最好的方 法是放权交给别人去做,或者通过委婉的拒绝以减少此 类事务的发生。
表面看似第一象限,因为迫切 的呼声会让我们产生“这件事 很重要”的错觉——实际上就 算重要也是对别人而言。我们 花很多时间在这个里面打转, 自以为是在第一象限,其实不 过是在满足别人的期望与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