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保护法律制度.doc

耕地保护法律制度.doc

耕地保护法律制度
一、耕地保护概述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四、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耕地保护的概念及其客观必要性,熟悉耕地保护内容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深刻领会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教学重点及难点】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我国基本农田的影响。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适量讨论和课后阅读。

第十章耕地保护的概论
一、耕地保护的概念
耕地保护不仅要保护耕地资源本身,还要保护使土地成为耕地的环境条件。

从保护的内容和任务来看,有协调人地矛盾的耕地数量保护,又有保证耕地生产水平的耕地质量保护。

它既包括为保护耕地生产力而采取的整治的办法,也包括对土地的一合理利用和浪费行为以及对一切导致土地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的活动或行为的制裁。

二、我国现有耕地资源状况
1.耕地逐年减少,人均占有量小,耕地数量保护任重道远
2.耕地的总体质量欠佳,质量保护刻不容缓
3.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整理弥补耕地减少的难度加大
三、耕地保护内容
(一)耕地数量的保护
1、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不减少
2、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3、节约用地,挖掘建设用地潜力,减少耕地占用
4、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
(二)耕地质量的保护
禁止破坏耕地种植条件和毁坏农田的行为。

鼓励改良土壤,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污染,维护和提高农田生产力。

保护和利用耕地耕作层,减少耕地占用的损失。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应与生态保护相结合。

四、保护耕地管理的基本思路
1、在体制上,采取治本之策
2、在机制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3、在法制上,必须遵守《宪法》、《刑法》、《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4、在战略上,必须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5、在微观用地方式上,转换思路,注意内涵挖潜,提倡集约用地
第二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一、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指在某一行政区域内一定时间耕地增加和减少的数量相抵消,耕地总量不得减少。

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
总体平衡
区域平衡
质量平衡
时间平衡
三、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1.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
2.限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四、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
耕地的占补平衡制度即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是指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单位,要负责开垦与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相当的耕地作为对减少耕地的补偿。

任何建设占用耕地都必须改造开垦耕地的义务。

开垦耕地的责任人是占用耕地的单位。

建设单位和地方人民政府都必须根据需要落实开垦耕地的资金。

开垦耕地的地块应当落实。

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新耕地的开垦
省级人民政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职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制定开垦耕地计划
对建设单位和县、市人民政府开垦耕地进行监督
组织开垦耕地
五、省级人民政府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中的责任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实行耕地总量平衡
2.保护耕地总量不减少是最低要求
3.关于生态建设退耕和灾害毁损等原因减少的耕地,集中组织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并对退耕的目标,根据开垦情况有计划地做出安排
4.对省级人民政府没有切实履行耕地保护责任,国务院将及时采取措施,现今其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5.耕地保护指标核减
第三节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一、基本农田制度概述
(一)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含义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

(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确定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农田的划定、保护、监督管理以及违反基本农田保护规定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处罚的办法等。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一)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及数量要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依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具体数量指村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分解下达。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与划定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编制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并
报国务院批准。

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时,应当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布
局安排,并逐级分解下达。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应当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资源调查区划为依据,并与城
市规划、村镇建设规划相协调。

凡是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由县级人
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建立档案并报送同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后,由省、自治区、协调人民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农
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确认。

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范围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34条规定和《保护条例》第10条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
地内的耕地
有良好的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
田。

蔬菜生产基地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周
边的耕地,应当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定
(一)基本的数量保护
(二)基本农田的质量保护
(三)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管理
四、违反《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五、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1.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管理过于僵化
2.基本农田保护管理机制不完善
3.基本农田保护法规不健全
4.缺乏基本农田保护资金
监督检查定期化和制度化
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法律制度
第四节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一、《土地管理法》修订前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二、现行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
(一)耕地占用审批制度主要内容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建设征用耕地及其他土地的,应按有关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兴办企业或者与其他单位、个人以土地使用权
入股、联营等形式共同兴办企业,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也应该依照上述第1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居民使用宅基础占用农用地的审批。

(二)严格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审批
三、违反耕地占用审批制度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对非法批地行为的认定
(二)对非法批地行为的处罚
1、行政处分
2、刑事责任
(三)对非法批准的土地的处罚
思考问题
学过了耕地的基本法律规定后,也基本了解了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耕地问题的基本架构,试着结合现行法律分析耕地保护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