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山东省对外贸易

美国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山东省对外贸易

美国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烟台公司购销合同纠纷上诉案——涉外合同、管辖权、法律适用案件简介上诉人(原审被告):美国联合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公司),住所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格兰特大街以8号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山东省对外贸易总公司烟台公司(以下简称烟台公司),住所地,中国山东省烟台开发区长江路179号1993年6月16日、8月5日,联合公司与烟台公司分别签订了编号为SY931232、SY931215(A)、SY931215的三份售货确认书,约定烟台公司向联合公司销售大蒜。

三份合同中均约定了大蒜规格、数量、单价,单价均以CIF价计,以上三份合同,均约定装运日期为1993年6月至12月,装运口岸中国港,付款条件是开给售方100%不可撤销即期付款信用证,装运日期后15天内在中国议付有效,品质数量异议,如买方提出索赔,凡质量问题须货到口岸之日起1个月内提出,数量问题须货到口岸之日起15天内提出。

合同签订后,烟台公司依约从1993年7月3日至11月6日,将货物分别从青岛港、烟台港先后分39批发往纽约、智利、洛杉矾等港口,共3974吨,总价值为2055972.5美元,联合公司于1993年底支付给烟台公司12万美元,尚欠贷款1935972.5美元。

联合公司于1993年12月9日向烟台公司提出质量问题,此后双方多次来往电函协商解决未果。

1994年7月7日和7月12日,双方分别签署了两份业务洽谈备忘录,双方确定共发运及收单199个货柜,计3974吨,提单分别为1—39批,烟台公司在货物到达目的港前提供给联合公司单据38套(包括提单、发票、装箱单、商检植检证明等)经双方共同确定数量及单据相符没有异议。

前期发货的1—31批,共计119箱,没有大的质量问题,并已全部售完,32—39批共计80个货箱,其中20箱没有经USDA检验及提货,60箱货经USDAI 检验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待双方协商解决,确定责任。

1998年2月25日烟台公司诉至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联合公司支付所欠货款1935972.5美元并赔偿相应的损失及违约金,承担诉讼费用。

[案件处理结果](一)一审裁判要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双方于1993年6月16日和8月5日签定的3份大蒜购销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合法有效。

双方在1994年7月7日洽谈备忘录中确认,烟台公司前期发运给联合公司的1—31批大蒜119个货柜共计2379.25吨,没有大的质量问题已全部售完,联合公司应向烟台公司支付贷款1214642.50美元,滞纳金623416.97美元。

对于烟台公司发运给联合公司的32—39批大蒜,因部分存在质量问题,双方应就质量问题解决后再作处理,对烟台公司这一部分诉讼请求,予以驳回。

一审法院依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53条及有关法律规定判决:联合公司向烟台公司支付大蒜款1214642.50美元,滞纳金623416.97美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

案件受理费90150元人民币由联合公司承担。

(二)二审裁判要旨联合公司不服上述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称:1.原审法院对此案没有管辖权。

本案所涉及的合同签订地在美国,合同履行地、合同标的物均不在中国,联合公司在中国无代表机构,无可供扣押的财产,亦不存在侵权行为地问题,因此,本案纠纷应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2.原审审理此案时严重违反法定诉讼程序:(1)送达诉讼文书没有通过外交途径;(2)联合公司的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未经公证认证即开庭审理;(3)应诉通知规定的提交有关文件的时间不合理;(4)剥夺联合公司收集、提供证据、进行答辩的权利。

3,原审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均有错误。

本案产品质量问题发生在美国,因原审法院剥夺联合公司回美国搜集证据的权利,导致认定事实错误。

按与合同最密切联系原则,本案应适用美国法,原审法院片面授引《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属适用法律错误。

本案的交货地点是美国和其他国家,按国际惯例,产品质量的确定应以交货地国家的商品检验为依据。

烟台公司发给联合公司的大蒜经美国商检部门检验有质量问题,联合公司将通过美国法院索赔。

请求撤销原审判决。

烟台公司答辩称:原审法院有管辖权,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原审判决应予维持。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涉及的三份合同均系CIF价格条件,货物的装运港均在中国青岛或烟台,故三份合同的履行地均在山东省,作为合同履行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本案行使管辖权,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43条的规定。

联合公司认为本案应到美国法院诉讼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且联合公司在一审提交答辩状期间内未提出管辖权异议,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3条的规定,联合公司已丧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故对联合公司在二审中提出的管辖异议,也予以驳回。

本案双方当事人未约定解决本案合同争议所适用的法律,由于联合公司是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我国和美国均是《联合国际货物销售公约》的缔约国,应适用该公约的有关规定审理本案。

原审判决适用法律是正确的。

联合公司上诉称原审判决适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属适用法律错误没有法律依据,不予支持。

原审法院在中国境内向联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初由忠送达法律文书并不违反我国法律的规定,合法有效。

法院在二审期间告知联合公司的代理人提供有关商品质量等实体问题答辩意见及证据材料,并给予其充分时间,但联合公司仍末向法院提交,因此联合公司认为原审法院审理中程序违法且未给其举证时间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

对于商品质量问题的上诉理由亦因其不能举证,不予支持。

由于联合公司未能按约支付部分货款,原审判定该公司支付双方对质量无争议的部分贷款并无不当,应予维持。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判处得当,应予维持,遂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1)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法律、法理分析]本案当事人争执的焦点在于本案应当适用中国抑或美国的法律。

(一)本案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本案当事人只有两个,即联合公司和烟台公司,但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先后存在多个合同关系。

两公司之间先是订立了三个不同的大蒜买卖合同。

其后,由于货物的质量问题,双方又分别签署了两份业务洽谈备忘录确定有关的解决方案。

这应当是当事人之间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从而将前三份合同关系更新为一份新的合同关系。

(二)对本案处理结果的分析本案所涉合同是典型的涉外合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04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当事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诉讼标的物在外国的民事案件,为涉外民事案件。

涉外合同要求合同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之一具有涉外因素,如合同主体一方为外国人、元国籍人、外国企业或组织,或者合同关系设立、变更、终止的事实发生在外国,或者合同标的物在外国。

本案诉讼中解决的是当事人在三份不同合同项下的争议。

如果没有当事人后续签订的备忘录,那么当事人之间存在三个不同的法律关系,诉讼标的也是三个,法院也应当作为三个不同的诉讼案件予以受理和审理的。

但由于后来当事人签署了备忘录,实际上以合同更新的方式形成了新的合同法律关系。

所谓的合同更新,是指原合同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变更原来合同关系的基本内容,从而使得变更后的合同与原来的合同在内容上失去同一性和连续性,导致原合同关系消灭,新合同关系产生。

合同更新不同于合同变更,两者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变更前后的合同是否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

合同变更的,前后台同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

本案中,当事人就是通过合同更新的方式,就货物是否相符、如何处理达成新协议。

从而联合公司有义务根据新合同(以备忘录方式表现的合同)承担付款义务,而烟台公司也有义务依照新合同来承担货物质量不符的违约责任,并且该新合同还确定了当事人之间协商解决质量问题的义务。

因此,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是按照更新后的合同关系,并作为一个诉讼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关于本案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是当事人一审、二审争执的重要问题,也是本案的焦点问题。

被告联合公司主张由美国法院管辖并且适用美国法。

原告烟台公司从其行为和诉讼中的主张而言,主张中国法院的管辖权和适用中国法。

对于涉外案件的管辖,除非当事入依照我国法认可的方式排除我国法院的管辖,否则,基于国家主权原则而派生的司法主权原则,我国法院应当积极依法行使管辖权。

就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法律适用,依照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则应当首先适用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如果没有国际条约的再适用中国法。

本案中,由于当事人没有在合同中约定所适用的法律,同时由于中美都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缔约国,因此本案应当适用该公约,对于该公约没有规定的事项,应当适用内国法。

由于货物的出口地在中国、作为出口方的一方当事人具有中国国籍,显然,和本案具有最密切联系的地方之一就是中国。

因此,本案应当适用中国法。

在确定本案的管辖权和适用法律后,对于本案的处理意见也就自然可以顺利得出。

由于出口的货物质量存在不符点,因此,出口方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对于当事人认定无异议的货物,则接受了货物的买受人应当支付相应的价款。

对于巧事人约定将另行处理的货物,在双方未经协商之前,一方当事人不得违背合同约定而提起诉讼,因为此等协商的义务是双方当事人确定他方义务类型和内容的前提。

所以,两审法院也就都驳回了原告烟台公司对末协商部分货物的贷款请求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