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受夏季风影 响明显的地 ---- 季风区 区
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 响不明显的 ---- 非季风区 地区
季风区
大兴安岭 -- 阴山 --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 冈底斯山
3、降水的季节变化:
思考:下图中四地的降水季节变化有何异同点?
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 不均匀、降水集中在夏秋 季节
50℃
我国南北跨度近50个 纬度。冬季太阳直射 冬季,北方紧邻冬季风源地,受 在南半球,我国北方 冬季风影响大;而我国南方由于 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 距冬季风源地遥远,加之重重山 20℃ 低,白昼也比南方短, 岭的阻挡,所以南方受冬季风的 因此北方获得的太阳 影响小,降温程度远比北方小。 辐射能就比南方少。
说出图中C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 分析形成原因。 C地附近为 横断山区,它由 一系列南北走向 的山脉组成,山 河相间分布在山 脉地带,地势高, 气温低,等温线 向南突出。
D
C A
B
一、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
-30℃
冬季南北温差大
主要原因: ① 纬度位置 (太阳辐射) ② 冬季风的影响
华北、东北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7 、8 月 长江中下游地区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9月
北方 开始迟 雨季 结束早
雨季短
南方 开始早 雨季 结束迟
雨季长
五月南岭六月长,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九月南撤十月亡。
4、降水的年际变化:
降水年际变化大: (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最大)
夏季风的 进退规律 反常
① 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 覆盖。以减小风速、增加湿度、减 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基本条件。 ②其次加强沙尘暴监测、预警;
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 发的原因。 ①冬春冷空气活动多 ②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 ③人口压力大,人们毁林开荒,森 林覆盖率降低;过度放牧,草原退 化、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 沙尘暴多发。
吐鲁番盆地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梅雨过 后,副高控制,形成伏旱;河谷地形闭塞, 不易散热;水分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人 出汗后不易散发,有闷热之感
3.温度带(根据积温划分)与农作物 ⑴积温:≥10℃持续期内,日均温之和 寒温带(马铃薯、大麦) 中温带(甜菜、春小麦)
高寒气候区 暖温带(棉花、冬小麦) (青稞) 亚热带(油菜、水稻、甘蔗)
地形因素
洋流因素
海洋中等温线 发生弯曲
等温线的分析: 看数值、走向、 疏密、弯曲状 况。
气温分布特点:①温差的大小 ②由哪里向哪里递减 ③哪里最高哪里最低
对比一月、七月等温线的疏密
密集
南北温差大
稀疏
南北温差小
气温年较差 = 最热月气温 - 最冷月气温
北方大,南方小 内陆大,沿海小 平原盆地大,山地高原
畜牧业为 主、绿洲 多荒漠 农业、灌 溉农业
三、中国的气候特征
三 .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思考: 上海和开罗的气候特征有何不同?
2、雨热同期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高温期与多 雨期一致,水热配合好。
3、气候复杂多样
亚热带季风气候
影响气温 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等温线分布特点 大致与纬线平行或 东西延伸 沿海地区等温线 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等温线发生弯曲 或闭合,或与等高 线平行
气温的分布特点 从低纬向高纬 递减 同纬度地带夏季 陆地气温高于海 洋,冬季相反。 海拔高处气温 低,海拔低处 气温高。 暖流经过的地区 气温高,寒流经 过的地区气温低
华北
江淮 西南
华南
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 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易发生持续性干 旱。 人为原因: 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 达,用水量大。
夏季风进退、强弱与我国旱涝灾 害的关系: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北旱南涝
春旱: 华北平原
0℃等温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 淮河一线) 1—— 月平均气温 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
①800 mm 等降水量线; ②南北方分界线。 秦岭 淮河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④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⑤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0°C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有何不 同? 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高
第三课 中国天气和气候
一、气温和温度带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气候特征
四、影响我国的气象灾害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是指短时期的大气状况(阴、晴、冷、热、
风、雨、气压等),变化较快.
气候是指长时期的大气综合状况,较稳定.
南风
扬沙
▲气候
气候 ——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
形成气候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②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③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 ④人类活动.
东北大部分、 中温带 新疆北部
黄河中下游 暖温带 和新疆南部
秦岭—淮河以南 亚热带 青藏高原以东 热带
滇、粤、台的 南部和海南省
一年两熟到三熟,水 稻、油菜;柑橘、柠 檬、无花果 水稻一年三熟;菠萝 >8000℃ 、荔枝、芒果、橄榄 、甘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
◆降水的形成条件和我国降水的主要类型:
16 00
40 0 5 0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800毫米等 降水量线通 秦岭、 过___ 淮河附近至 __ 青藏高原东 _____ 南边缘。它 与我国一月 0℃ 份的___ 等温 线大体是一 致的。

降水量 米) 8 0 0 2 0 0 (毫 1 6 0 0 5 4 0 0 0

。 口
400毫米等 降水量线大 致通过____ 大兴安 __岭、 兰州 ____ 市、 拉萨 _____ 市至 喜马拉雅山 脉东缘
节流: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因 地制宜,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改进生产 方式提高水源利用率和培育抗旱品种。
二、寒潮: 每年秋末、冬季、初春,
从西伯利亚、蒙古侵入我 国的强冷空气。
大部分地区。 范围: 西藏、云贵地区影 响小(原因?)
严寒、大风、霜冻危害农作物, 危害: 影响交通、通讯等 。
台风剖面图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受北部秦巴山地的阻挡, 冬季风对四川盆地的影 响小,故气温较高。
2、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16℃
12℃
28℃
①夏季,北方的太阳 高度虽然比南方低, 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日照时间长。 ②南方雨季长、 阴雨天多、日照时间 短
夏季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 主要原因:
• 海拔低、气温高 • 盆地地形: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气流越过周围山地后 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 该地区沙漠广布、吸热 快 • 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 阳 辐射削弱作用小,光 照强
空间分布: 由东南向西北 递减 原因: 受夏季风的
降水量 800 200 50 (毫米) 1600 400
影响程度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极值
吐鲁番
降水最少的地方: 吐鲁番托克逊 原因: 深居内陆.水
汽少.降水少
降水最多的地方: 火 烧 台湾火烧寮 寮 原因:
①东南风迎风坡
②受暖流影响
湿润区
降水量 8 0 0 2 0 0 (毫米)
形成降水的主要条件: ①有充足的水汽,且水汽达到饱和与过饱和即大气降温 ②有充足的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主要类型:

地形雨
锋面雨
台风雨
对流雨
地形雨: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多是锋面雨 台风雨: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雨 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多形成于夏季午后
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
夏季风强: 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 北旱南涝
水 旱 灾 害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要点二)
基本特点 原因
我国东部夏季风影响大, 空间分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 降水多;西北地区受夏季 布规律 陆逐渐渐少 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 时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 间 季节 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 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 变 影响,降水少 化 年际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 降水南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 北差异 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退规律决定的。
5、我国地干湿地区划分
(1)划分依据: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 降水量>蒸发量:
400㎜
干旱地区 半干旱区
①湿润地区 ②半湿润区 降水量<蒸发量: ③半干旱区 ④干旱地区
200㎜
半湿润区 800㎜ 湿润地区
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
800㎜等降水量线 400㎜等降水量线 200㎜等降水量线
⑵四类干湿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4.评价中国气候的有利与不利
特征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大陆性 1、夏季普遍高温,使喜 季风气 候显著 热的玉米、棉花、水稻 雨热 同期
1、水旱灾害严重:
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 重; 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水 旱灾害多; 2、寒潮带来严寒、大 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原因:1、气温回升,蒸发旺盛; 2、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
3、此时,农业需水量大。
夏旱:长江中下游平原(7、8月)
原因:受副高控制(反气旋控制)
冬旱:珠江三角洲
原因: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2、雨带撤走,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