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共1题;共8分)1. (8分) (2018高三上·建平期中) 按要求选择(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2018年诺贝尔奖的揭晓又一次证明:唯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才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B . 生物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切忌怀有恐惧畏难情绪,袖手旁观是不可能学到真知的。
C . 人到中年的王老师班主任工作虽然繁重,但她总是精神矍铄,工作总是细致全面。
D . 在“相声新势力”的表演现场,各路青年演员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作者在积累了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构思后,、、、只有在作品最终完成之际,主题才其最终确立。
①但完成了“意在笔先”并不等于此“意”能善始善终②意在笔中和意在笔先、意成笔后相辅相成还未可知③一般都会对写作有了一个总体的趋势约定④它还需要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充实和不断往上的过程A . ③②①④B . ③①④②C . ②①④③D . ②③①④二、古诗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2. (14分)(2016·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次膺,莱州人。
俊慧力学,日诵千言。
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值山东乱,举室南渡。
属闽寇陷建州,宰相吕颐浩以次膺宰浦城,遏贼冲。
比至,寇党已焚其邑。
于是披荆棘,坐瓦砾中,安辑吏民,号令不烦,邑民便之。
数月,韩世忠破贼,复建州,除审计司。
余党范黑龙破邻邑,闽帅张守檄次膺,俟贼平而后行。
乃募乡兵习强弩,贼至,与之夹水而阵,矢齐发,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
擢右正言。
韩世忠男直秘阁,次膺奏曰:“攻城野战,世忠功也,其子何与?幸门一启,援例者众。
”上信纳。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
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
章留中。
求去,除湖南提刑。
先是,贼龙渊、李朝拥众数万,据衡之茶陵,桧匿不奏,乃以见阙处次膺。
既抵长沙,贼势方张,戍将抽回,始悟桧欲陷之。
即单车趋茶陵,擒贼骁将戮之,募贼党毛义等,赍榜谕以朝廷抽回戍将,务欲招安,宜亟降,待以不死。
龙渊、李朝相继降,仍请料精锐,可得禁旅万余。
次鹰笑曰:“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
”金好成,赦书至衡阳,次膺极陈其诈。
书奏,不报。
金陷三京。
次膺罢。
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
桧死,起知婺州,孝宗即位,手诏趣召。
隆兴改元三月,同知枢密院事。
符离之师,捷奏日闻,次膺手疏千言,乞持重。
未几,军果溃。
及见,上颜色不乐,奏言:“师溃而归,此上天大儆戒于陛下。
”上叹其先见。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节选自《宋史·辛次膺传》)(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B .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C .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D .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冠是指古代男子到十八岁举行加冠礼,表示男子已经成人。
B . 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
C . 招安是指古代的统治者劝诱反叛者投降归顺。
D . 隆兴是宋孝宗在位时用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辛次膺勤政实干,临乱不慌。
他在贼寇毁城之后,坐在废墟中发布号令,妥善安抚官吏和百姓。
B . 辛次膺畏权贵,刚正直言。
他上奏反对韩世忠的儿子无功居要职,弹劾奏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投拜金贼等行径。
C . 辛次膺额有勇有谋,刚柔并济。
秦桧企图借贼寇之手除掉辛次膺,辛次膺单车直入茶陵,擒拿贼寇将领,顺利招安贼寇。
D . 辛次膺知已知彼,颇有预见。
他曾指出金请求议和有阴谋,并在战场捷报频传时告诫宋军谨慎,否则易败,后来事情都如他所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贼奔溃,生致首领五人,余悉宥之。
②是皆吾民,正当弃兵甲,持锄櫌,趣令复业。
3.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日射李商隐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________,风格趋于________。
(2)试从多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4. (7分) (2019高三上·安顺期末) 按要求写出对应情境的诗句。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以比喻手法表达作者思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0分)5. (12分) (2019高一下·腾冲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伯利亚的温暖冯有才①卡尔是一名政治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时候,正值十二月,天寒地冻。
而后,卡尔被分配到了林场,成为一名伐木工人。
监工托可可夫斯基很严厉,工人们都非常恨他。
如果完成不了定额任务,工人们不但没有面包吃,甚至还会被抽得遍体鳞伤。
当然,倘若超出了任务,就会得到半瓶伏特加作为奖赏,超出部分的木材,托可可夫斯基将他们囤积在一个仓库里。
②第二年二月的一天,一名伐木工人生病了,整个班组没有完成定额任务,托可可夫斯基把整个班组的人饿了一整天,而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被托可可夫斯基喊出去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大家都猜测:那名可怜的正在生病的工人,一定是被可恶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遗弃了或者处决了。
③然而,不幸的事仍不断发生。
还有一次,卡尔把木材抬上火车的时候,不小心滑了下来,木材从车厢里滚落,砸到了一名沙皇士兵。
托可可夫斯基顿时火了,他拿起了皮鞭,使劲地抽打着卡尔,还随手拿了一根木棒,朝卡尔的腿上砸去。
卡尔能清楚地听到骨头碎裂的声音。
随后,几名工友把受伤昏迷的卡尔抬回了小木屋。
没有医生,又加上天气恶劣,卡尔的腿恢复得很慢,三个月后才能下地走路。
他每走一步,都会对托可可夫斯基的仇恨加深一分。
④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不知从哪里传来了。
大家都在心底高兴着,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托可可夫斯基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对大家的态度也开始收敛起来。
但是,大家对他的仇恨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⑤一天早上,卡尔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从托可可夫斯基暖和的小屋传来的。
卡尔赶忙跑过去,只见满头是血的托可可夫斯基躺在床上,看样子是受了很重的伤。
托可可夫斯基努力睁开眼,看见卡尔后,从枕头底下摸出了一个日记本放到卡尔的手上,对卡尔说,你是这里唯一的政治犯,知识最深,你会懂得的。
卡尔接过日记本,托可可夫斯基便闭上了眼睛。
卡尔迅速把日记本放进了衣服里,闻声而来的工友也走进了木屋。
托可可夫斯基的妻子哭诉:凌晨,托可可夫斯基出门小便。
天快亮的时候,她发现丈夫还没有回来,于是马上去找,结果刚出门,就看见了躺在门口的血迹斑斑的丈夫。
她知道,丈夫是因为仇恨被人打伤的,凶手一定是这一千多名工人中的某一个。
⑥卡尔和工友们埋葬了托可可夫斯基,下一步怎么做,大家都很茫然,虽然传说战争要结束了,可是并没有明确的消息,他们将何去何从?小心地翻开日记本,卡尔的心一阵阵刺痛。
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那名生病的伐木工人一定会死了,因为是托可可夫斯基知道他患了肺炎后,让装运木材的火车把他送到了城里医治。
⑦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卡尔的性命一定没了。
因为托可可夫斯基在那一刻,看见了好几名子弹已经推上枪膛准备枪杀卡尔的士兵。
⑧如果不是托可可夫斯基,这一千多名伐木工人的性命一定没了,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冬宫在几天前就下了命令要处决他们。
⑨如果托可可夫斯基不死,这里就不会混乱,工人们也就没有办法趁乱逃走。
⑩除了卡尔,没有人知道托可可夫斯基是自杀的。
卡尔把战争结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工人们一阵沸腾,欢呼雀跃,瞬间便冲破了伐木场看守士兵的警戒,跑进了丛林深处。
⑪卡尔并没有跑,而是走进了托可可夫斯基的小屋。
他知道,从他得到日记本的那一刻起,他就应该为这对可怜的母子承担起责任。
⑫后来,陆陆续续地又回来了几十个工人,卡尔把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给他们传阅。
他们都选择了留下,在林场新建了许多小屋,建筑小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托可可夫斯基提前囤积的。
这一切,似乎都在托可可夫斯基的预料之中。
⑬冬天的西伯利亚,仍有一个温暖的小村落,村子的名字叫做托可可夫斯基村。
村民们是那些伐木工人的后代,村子中还有一本族谱——那是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
⑭日记本的扉页,是卡尔临终前一年写的一句话:只要有爱,再冷的地方,也会有温暖的时刻!(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A . 主人公托可可夫斯基在得知战争结束后,害怕不明真相的工人报复自己,所以对待工人们的态度也有所收敛。
B . 卡尔开始对托可可夫斯基充满仇恨,当了解真相后,不但留下来照顾其遗孀和孩子,而且找回逃走的工人,建立以“托可可夫斯基”为名的村庄来纪念他。
C . 小说叙述了西伯利亚林场的监工托可可夫斯基为了挽救一千多名工人的生命,不怕别人误解,不惜牺牲生命的传奇故事,讴歌了托可可夫斯基人性的光辉。
D . 本文语言妙趣横生,情节跌宕,前半部分写托可可夫斯基虐待工人遭仇恨,后半部分用日记本揭开真相,构思巧妙,欲扬先抑。
(2)小说中的托可可夫斯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托可可夫斯基的日记本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6. (9分)(2017·营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字内悟与字外悟书法上的悟大致可分字内悟,字外悟。
这是从学习和创作两个阶段来区分的,两者缺一不可。
字内悟,主要是以古人为师,通过长期的临摹,逐渐领悟并掌握书法的书写法则,这是学习的第一阶段;字外悟,是在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造化为师,从无法中求法,从观察天地万物的自然和变态中领悟书法的真谛,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
在书法学习中,要观其形、得其意,要写写想想,手摹心追。
清代书法家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这样说:“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