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介绍主题讲座课件

最新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介绍主题讲座课件

TSNAs在晾晒烟中的含量要远远高于烤烟
烟草特有N-亚硝胺的形成机理
. TSNA的合成前体物是生物碱和亚硝酸,大部分的TSNA
是仲胺类生物碱和亚硝酸反应生成的,在适宜反应条件下, 每生成1分子TSNA需要1分子生物碱和2分子亚硝酸。
TSNAs在鲜烟叶中很少或几乎不产生,其形成与积累是在 采收后产生的,而且大部分是产生于调制期间。
0.9 13
氮气 氧气 氩气
62
一支卷烟按标准条件抽吸,产生约 400mg总烟气,其中75.9%是空气,气 相物占19.6%,粒相物占4.5%。
4.5
空气 气相 粒相
75.9
19.6
水分1.3% 二氧化碳12.5% 一氧化碳4% 氢气0.1% 甲烷0.3% 烃类0.6% 醛类0.3% 酮类0.2% 腈类0.1% 杂环类0.03% 甲醇0.03% 有机酸类0.02% 酯类0.01% 其他化合物0.112%
分析流程
<#/38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卷烟减害降焦工作的意见》
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的全国加权平均值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现逐年降低;到2012年, 降至9.5以下,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不高于8.0的低危害卷烟的销量从2008年的约50万 箱增加到200万箱以上;到2015年,降至9.0以下,卷烟危害性评价指数不高于8.0的 低危害卷烟的销量增加到800万箱以上。
多数国家政府对《公约》均表示认同, 认为关注民众的健 康是“以人为本”发展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 控制烟草消 费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点之一。
烟草和烟气中的化学成分
水0.8% 烷烃类0.2% 萜烯类0.2% 酚类0.2% 酯类0.2% 烟碱0.3% 其他生物碱0.1% 醇类0.3% 羰基化合物0.5% 有机酸类0.6% 叶素素0.2% 其他化合物0.9%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从2003 年5 月第56 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烟草控制框架 公约》到2004 年6 月29 日, 已有168 个国家签署公约。 我国政府于2003 年11 月10 日签署了公约, 到2004 年11 月30 日, 已有40 个国家批准公约,因此, 世界卫生组织宣 布公约于2005 年2 月28 日生效。
焦油 烟碱 一氧化碳 TSNAs(4) 苯并[a]芘 氮氧化物(2) 金属(7)
酚类化合物(7) 羰基化合物(8) 芳香胺(4) HCN 氨 VOCs(5) Semi-VOCs(3)
<#/38 >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优先管控有害成分(9+9)
降低烟叶TSNAs含量的方法
选育低TSNAs含量的烟草品种 降低TSNAs的栽培技术 降低TSNAs的调制技术 利用生物及化学制剂技术降低烟叶TSNAs 应用生物制剂在烟叶打叶复烤过程中降低TSNAs的技术
卷烟烟气中的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
其中1级致癌物有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和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2级 致癌物有N-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和N-亚硝基新烟碱 (NAT)
仅存在于烟草及其制品和卷烟烟气中
7种有害成分中就包括NNK,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在烟叶和 卷烟烟气中都存在的有害成分
2/38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
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已确认的4850 多种烟气成分的分析表 明, 99. 4% 的成分对人体无害, 0. 6%的成分被不同的研究 报告列为有害成分, 而在这0. 6% 的有害成分中, 有0. 2% 是致癌或有可能致癌的成分。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加拿大卫生部烟气有害成分名单(46种)
烟叶贮藏阶段TSNAs的形成机理
烟叶调制结束后的贮藏阶段是TSNAs形成的重要时期,但 形成机理目前尚不确定。
随着温度的增加(高于27 ℃ ),贮藏烟叶TSNAs含量大 幅增高 。
烟叶含水量对TSNAs含量无显著影响。
卷烟烟气中的TSNAs的形成机理
卷烟烟气中的TSNAs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烟丝中 TSNAs在燃烧过程中部分转移到烟气中,另一是烟丝中的 烟碱及其衍生物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生成 。
CO、HCN、NNK、NH3、苯并[a]芘、苯酚、巴豆醛7种有害成分与WHO拟管制与披 露的烟气成分基本吻合,降低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有助于推进履行《公约》工作的开 展。
减害和降焦
“降焦”是双刃剑,降焦不仅使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相 应减少,而卷烟的香味、生理强度等也相应降低。“降焦 减害”是将降焦放在第一位,容易理解为只有通过降焦才 能达到减害目的,而实际上减害应该是第一位,减害是我 们的目的,降焦只是手段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降焦 减害”的方针也应与时俱进,应把“减害”列在首位, “降焦减害”的提法容易束缚人们技术创新的思路,因此 国家局现在的提法是“减害降焦”。
降焦方面:2011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盒标焦油不超过12毫克/支;到2012年, 盒标焦油量不高于8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的销量从2008年的约50万箱增加到200万箱 以上,盒标焦油量不高于5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的销量从2008年的约5.5万箱增加到 50万箱以上 ;2015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盒标焦油不超过10毫克/支;盒标焦油 量不高于8毫克/支的低焦油卷烟的销量增加到800万箱以上,盒标焦油量不高于5毫克/ 支的低焦油卷烟的销量增加到200万箱以上 。<Fra bibliotek/38 >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中国以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整体表征卷烟烟气危害性
<#/38 >
有害成分研究
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大部分存在于焦油中,烟草燃烧产 生烟气,烟气冷凝后形成焦油,由于焦油成分的复杂性, 不可能一一将各种有害成分都分离出来,因此世界各国一 致把卷烟烟气中的焦油量作为衡量卷烟危害性的指标,测 定方法国际上也是统一的。还有许多不包括在焦油内的气 相有害物,如:CO、氢氰酸、挥发性醛类物质、氮氧化 物和氨等气相成分。欧盟2004年要求卷烟控制的指标为 焦油、烟碱和CO三项,这三项中烟碱和C0两项都不属于 焦油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