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2.4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方法解析
12.4多层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计算方法解析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2.计算模型的确定 在计算简图中,框架节点多为刚接,柱子下端在基础顶面,也按刚接 考虑。杆件用轴线表示,梁柱的连接区用节点表示。等截面轴线取截面形 心位置,当上下柱截面尺寸不同时,则取上层柱形心线作为柱轴线。跨度 取柱轴线间的距离。计算简图中的柱高,对楼层取层高;对底层柱,现浇 楼板取基础顶面与二层楼板顶面之间的高度。 当各跨跨度不等但相差不超过10%时,可当作具有平静跨度的等跨框架。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补充知识: (1)转动刚度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2)分配系数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3)传递系数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12.4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一、计算简图
1.计算单元的选取 框架结构是由横向框架和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为了简化计算,通常忽略它们之间的空间联系,而将空间结构体系 简化为横向和纵向平面框架计算,并取出单独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该单元承受的荷载如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3.梁柱的线刚度 框架梁柱的线刚度分别为:
ib =EcIb /l
ic =Ec Ic /h
框架梁截面惯性距应考虑楼板的影响。在梁端,梁承受负弯矩,顶部的 楼板受拉,楼板对梁截面的弯曲刚度影响较小;在跨中,为T型截面梁,楼板 的影响大。为方面设计,假定梁的截面惯性距沿轴线不变。 现浇楼盖:中框架梁取梁实际惯性距2倍,边框架梁取梁实际惯性距的1.5倍 装配整体式楼盖:中框架梁取梁实际惯性距的1.5倍,边框架梁取梁实际惯性 距的1.2倍。 装配式楼盖:按梁实际刚度计算。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4.荷载计算
作用在多、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竖向 荷载包括恒载和楼(屋)面活荷载、雪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 水平地震作用。 活荷载大小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5.1.1条。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Hale Waihona Puke (4)杆端弯矩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例12-1 三跨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各层框架梁所承受的竖向荷载设计值如图 所示,图中括号内数值为各杆件的相对线刚度。使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 该框架弯矩,并绘制弯矩图。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三、分层法
多层多跨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仅框架节点的侧移很小,而且作 用在某一层梁上的荷载在该层梁及其相连的上下柱中产生的弯矩较大,其 它层梁柱的弯矩很小。特别是当梁的线刚度大于柱的线刚度3倍时尤为明显。 分层法的基本假定为: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无侧移。 2)竖向荷载仅对其作用层的梁及其相连的上下柱有影响。 3)柱的远端为固定端。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二、弯矩二次分配法
弯矩二次分配法是按无侧移框架对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 和传递,并仅进行二次分配的方法。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每一跨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固端弯矩。 2)计算各节点的分配系数。 3)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进行分配并向远端传递后,再对各节点分配 一次即结束。
12.4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近似计算
第十二章 多层框架结构房屋
由于计算时假定柱的远端为固定端,实际上除底层柱在基础处为固定 端外,其余各住的远端均有转角而非固定端。为减少由此引起的误差,除 底层柱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并取传递系数为1/3; 底层柱及梁的传递系数仍为1/2。 例12-2 用分层法计算例12-1框架的弯矩,并绘制弯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