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调查与个案研究

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调查与个案研究

不同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调查与个案研究—网瘾下的德育教育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叶林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网络的快速传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在中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带来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容忽视网络环境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偏离,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中学生经过虚拟的网络环境影响,思想文化很容易受其开放性的影响,从而产生不正确的认知水平。

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形成三观价值的关键性时期,德育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针对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中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学德育,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响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其中不乏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影响。

学校如何实现对中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环境的正向导向,对中学生实施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以及人格素养的形成,提升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些都是需要教育改革过程中需要深刻研究、探索的话题,本文针对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建设问题进行详细探析。

一、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问题1网络的虚拟性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各方面都处于正在成长和发育阶段,不管是身体机能还是心理素质等,都需要社会、学校及家庭提供一定的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然而,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中学生接触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可能会让中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这样就促使中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道德感消失,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妄为。

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很可能就会影响中学生的思想意识,将错误的思想意识带到现实生活中来,促使思想品德极其败坏的事情发生。

例如,中学生网恋是目前网络虚拟化程度下给中学生带来的最严重的消极影响。

在2006年的某月,一篇关于高中生网恋的报道刊登在各大新闻媒体上,报道内容是关于一名高中生小李通过网络认识了一名年龄仅为15岁的女友小红,两人网恋的时间已经长达两年之久,在这期间两人通过某家网站的网络婚姻社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在网络上举办的婚礼和现实生活中并无区别,只是将现实中的一切都搬到了网上实现。

包括婚礼主持、牧师、嘉宾、流程等都是小李连同其好友一手操办。

在这虚拟的环境里,两人正式结为夫妻。

在此之后,两人经常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泡在网络上,每天都会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在网络上,也经常聊天聊的很晚,他们在网络上还有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拥有任务里的小孩,比如同时在线多少个小时,或者共同完成一个什么任务等等。

由于长时间泡在网络上,家长自然会反对,但是小李不顾一切的依旧沉迷于网络,沉迷于网恋。

有时候不顾家人的反对,去网吧寻找清净,直到没有钱了或者该换衣服了,再或者其他理由才肯回家一次。

长时间下来,小李已经无法回到现实的生活中了,被虚拟的网络环境所吸引,无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学习的压力以及家长的严重训斥。

最后,就使得小李无法参加高考,思想道德意识偏离、固执等现象发生在他身上。

2网络的开放性给中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学生的年龄段是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时期,而且这一时期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自控能力差、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差,在网络环境下是对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巨大挑战。

比如,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是无法想象的,在网络中有很多不良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些很容易被正在上网的中学生所看到,让那些思想意识尚未成熟的中学生看到这些,是对他们道德价值观念的强大冲击,在他们巨大的好奇心促使下,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学习?哪些是不良文化的肆意传播,不应该接受?由于中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坚定或者抵抗诱惑能力不强,最终出现偏离正确的道德观念,误入歧途。

严重的话很容易诱导中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网络环境下,传播的内容既有积极向上的一方面,也有那些具有吸引力的色情、暴力等低俗、不雅的信息传播。

由于大部分中学生自控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严重不足,在控制不住内心强大的挣扎之后,就会义无反顾的向着不良信息招手,并且享受着这些不良信息带给他们的刺激以及快感。

这一时期的中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都在发育,心理状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改变,正处于青春年少时的他们,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知识水平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面对极具吸引力的未知的网络世界里关于色情以及血腥的画面具有较强的模仿力及探索能力,好奇心驱使下,由于无法抵御心理压力情况下,就会做出放纵自己、迷失自我的犯罪行为,无法从中脱离出来,等到从虚拟的环境中苏醒过来时已经为时已晚。

3网络的开放性对中学德育工作者主导性地位的冲击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开放性程度让人无法想象。

从这一点上考虑,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传统德育教学工作中,对中学生德育教育通过教师传授、环境影响等单方面的教育,学生们很容易收到教师的教学影响,教师承担着教学主导地位,从而形成良好的控制力。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中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有限的班级、学校等空间,而是将视野放眼到更大的、无法控制的网络环境中,因为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更加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他们会更容易偏向选择那些与正确的道德观念所背离的消极信息。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却无法做到有效的制止,因为面对复杂、多样化的网络环境,教师就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上,无法控制事态发展。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德育工作者如果再不做任何的改变的化,很可能被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德育教育远远撇在后面。

曾经德育工作者们在中学生的心中是无比的强大,他们受到了中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为他们是知识的传承者以及教育中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等唯一途径。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教育的洗礼,才能真正走向社会,在社会中生存。

但是,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冲击着传统德育教学理论。

德育工作者如果还没有意识到时代在变迁,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也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的话,就是会这个社会所淘汰,学生们也会慢慢不会被教师所引导,因为中学生会认为教师没有能力所引导他们向着他们所谓的正确的道德观念所引导。

二、网络时代中学德育问题的成因1中学生面对网络的不可控制性网络作为一个应用广泛、复杂的传播媒介,它将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信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是书刊、广播、动画以及音乐等等。

不管是形式上还是技术手段上,都给以新鲜感,这也正是被中学生所吸引的地方。

在网络的世界里,只能给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信息所浏览,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与他人聊天,建立信任基础,毫无保留的诉说着现实生活中的不开心、不快乐,还可以打游戏、杀怪物,女生还可以选择看一些偶像剧等等。

总之,这些活动都可以暂时的逃避现实生活中学习的压力,为其提供一个舒适的、快乐的一方净土。

2中学生通过网络以排解学习压力上面说道的中学生面临着来自生活的巨大压力,这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学生面临的特殊压力,升学的压力、父母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等等。

应试教育下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中学生渐渐的讨厌学习、讨厌上学,情绪很难控制,一点点的不顺心就会闹很大的情绪,家长的不理解,学校严厉看管,每天只有学习,没有其他任何的业余文化时间,使得学生内心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虚拟的网络环境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心理发泄的平台,从另一方面来讲,并不是网络世界具有多大的吸引力,也许就是学生为了逃避压力、寻求解脱的一种选择而已。

再加上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不必要在乎对方是谁,都可以进行毫无保留的倾诉生活中的压力,也不必要考虑是否约束自己的道德文化水准,随意发泄自己对环境的不满。

有些男同学喜欢打游戏、杀怪,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些暴力的行为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引发血案,学生们已经分不清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世界?哪个是虚拟的世界?最终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3家长面对网络的茫然性在网络环境影响下,中学生出现种种的沉迷、过激行为,家长具有逃脱不了的责任。

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教育途径,家长也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直接责任人与模仿者。

如今,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已经给人类日益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家长也不再是传统观念下为教育子女而放弃所有。

面对竞争的市场压力下,大部分家长都将过分的精力投放在了工作上,毫无顾忌孩子的感受,有些孩子甚至成了形成孤儿一般,除了不被饥饿所缠绕之外,精神层面得不到任何的心理慰藉,更别提孩子的成长需求了。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任何思想道德观念出现偏差家长还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

然而,毕竟那样的家长是少数,还是有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过程的。

但是,问题在与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拿来很多资料让学生学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

或者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理解、不认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等等。

对孩子德育方面的教育相对甚少,使得学生在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出现了偏差。

三、网络时代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理性思考首先,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要改变枯燥无味的强制性教育观念。

传统德育教育观念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面对这些既定的道德规范,想要学生毫无选择性的全部接受,则认为是教育单方面的强制实施。

当代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外部灌输道德观念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自我磨练,达成共识,取得学生的认可,进而使得学生接受道德规范。

其次,对于网络时代背景的影响教师也要有效利用网络环境特点的积极影响,将现实的德育教育与网络建立起相互合作、互利共赢的一系列统一的教育体系。

并且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加之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得学生的情感上得到充实。

要想实现对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力提高,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校教育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关注中学生思想道理发展建设,共同为中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关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给予一定的法律规定,从法律角度对网络行为进行规划。

将法治与德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禁止网络环境下传播一些不合法、不健康的信息或者图片、动画等,加强监管力度,直接抑制网络文化的不良信息的传播。

在几年前,我国就针对网络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比如中小学200米以内不得设置营业性网吧场所、不允许未成年人私自进出网吧等等。

另外,我国政府可以借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网络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进行宣传教育,增大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力度。

可以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传播更多关于我国民族悠久历史文化教育,将我国的悠久历史以及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们都意识到中国的强大,也间接的培养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共同呼吁中学生参与到抵制不良信息传播的宣传活动中,使中学生自省,达到自觉抑制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