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中医养生与亚健康

1.简单说明中医养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①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②中医养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养生展现出中华传统的魅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以其独特性和实用性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之独特所在,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医养生的基石,为中医养生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中华文化的每一次创新其实也推动着中医养生的进步,使其在保留原有精华之时,也能更符合当下潮流。

2说明你对中医养生与中医哲学的理解。

①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利用中医的各种方法,包括中药、针灸等传统方式来调节人体,使人可以“天人合一”,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强调一个整体概念,不同于西医专注于一个点下药,中医会整体把控你全身各处情况,以达到平衡状态。

②中医哲学:中医中强调的“天人合一”“整体把控”思想其实是哲学的范围,它是一种理念和方向,贯彻到了实际操作当中,衍化出不同于西医的一种中医体系。

3简单说明阴阳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其实一直在中华文化上占据重要地位,阴阳平衡,是国人一直追求的,我们做何事都会讲究一个中和调节。

在中医中这也体现着,例如我们常说阴虚阳盛,这就是阴阳学说的体现。

中医养生中,调节身体,我们总会考虑他的阴阳平衡情况,以对症下药;有时中医建议做的运动,注意事项,也会根据季节、气候、日夜来,这也包含我们的阴阳学说。

1简单解释“满而不实,实而不满”“满而不实”和“实而不满”是五脏与六腑的主要区别之一。

由于五脏所贮藏和化生的精气,呈弥散状态,充满于五脏,故说“满而不实”。

而由于六腑多为空腔器官,其功能特点是传化饮食水谷,而水谷的形质较粗,饮食进入胃部,则会胃实而肠虚,食物消化后向下流动,则肠实而胃虚,故说“实而不满”。

2如何从形态与功能上区别脏腑脏为五脏;腑分为六腑和奇恒之腑1.形态:五脏为实体性器官,六腑为管腔性器官,奇恒之腑形多中空、类似与腑2.功能:①五脏功能为藏精气(化生和贮藏精气)。

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不得外泄,应时刻保持盈满,不似六腑充实水谷,呈现时满时虚的流通状态。

②六腑功能为传化物(受纳和传导水谷)。

受纳水谷、吸收精气、排泄糟粕,不得久留,应时刻保持流通、有入有出、时满时虚,不似五脏藏精,时刻处于盈满状态。

③奇恒之腑:功能似脏,贮藏精气。

3为什么有人一生气就胃痛?中医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生理上说,人体的外在形体诸窍,四肢百骸、精神情志都有五脏密切联系。

而生气即怒,与肝密切相关,生气会肝气郁结,之所以胃痛是肝气犯脾胃而引起的。

4上火能喝凉茶吗上火其实是不建议喝凉茶。

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内阴阳失衡时,即会内火旺盛,也即是俗称“上火”,而降火就是往体内补充凉气,使得人体冷热均衡、阴阳调和。

上火”又分为,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肾火五大种类,涵盖人体心肝脾胃肾所有器官,不同区域上火有对应的症状,也有对应的治疗方式,凉茶其实只能清热,不能降一切火。

而且可能凉茶含有一些有害成分,例如“夏枯草”,能够抑制人体免疫系统,还对肝脏有害,因此喝多无益。

5如何发挥经络和穴位在养生中的作用。

人体有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和大大小小无数的穴位,经脉和穴位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经练锻络法,通过按摩合谷、内关、足三里三个穴位,达到一种锻炼养生目的,这三个穴位俗称“长寿穴”,因此可以看出按摩这三个穴位对我们的好好处。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熟知我们的穴位,了解其对应的功能,可以达到防病保健效果,在一些状况:高血压、昏厥、失眠中,也是有相当功效的。

1 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 )怒2茶入经,梨入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经。

( )D、肝、肺、肾3睡中除禁卧忌言语哼唱,还禁。

( )。

A、当风4下列不属于亚健康临床表现的是。

( )D、咳嗽5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为原则。

( )B、养收6妇女房事禁忌包括经期禁欲, 。

( )哺乳期内当节欲7劳逸适度不但能益智防衰,而且能。

( )调节气血的运行8“导引”、“摄生”都是指。

( )A、五禽戏9下列服用补益药物期间的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A、服药期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或找医生解除不良反应B、服用人参的方剂,应忌食萝卜,免饮茶叶等C、掌握好服药时间,补益剂应在饭后服用,以提高疗效D、药物变质,严禁服用E、妊娠妇女,忌服破血动气药物的方剂我的答案:B10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是因为。

( )A、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B、有助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C、兴奋呼吸中枢D、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11体胖之人,多有痰湿,故饮食宜清淡,而肥甘油腻则不宜多食;体瘦之人,多阴虚内热,故在饮食上宜多吃的食品,而辛辣燥烈之品则不宜多食。

( )B、甘润生津12中医认为失眠的基本病机是。

( )A脏腑不和,阴阳失交13下列不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是。

( )曲池14道家提出了中国古代养生史上一个响亮的口号。

( )我命在我不在天15关于天人相应的论述,错误的是。

( )A、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人体阳气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

B、人体的生物节律不仅受太阳的影响,而且还受月亮盈亏的影响。

人体的大部分是由液体组成,月球吸引力就象引起海洋潮夕那样对人体中的体液发生作用。

C、地理环境的不同和地区气候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D、气流的变化可以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陈代谢,故室内空气的流通每秒应大于1m为宜。

E、人体随着自然界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适应性改变,是靠人通过生理功能来调节。

我的答案:D16妊娠和后三个月内要避免性生活。

( )、前三个月17下列所述中,不正确的是。

( )D、思伤脾,忧胜思18中医养生保健中,下列哪项不是道家思想。

( )贵柔19动静结合的摄生保健中,下列错误的是。

( )E、心神欲动,形体欲静20定量、定时是保护消化功能的调养方法,也是饮食养生的一个重到原则,因此便有了“早饭宜,午饭宜,晚饭宜”之说。

( )B、好、饱、少21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属于良性刺激。

( )C、喜22为了使小便清利,平时可做导引壮肾,就是晚上临睡时,或早晨起床后,调匀呼吸,舌抵上腭,眼睛视头顶上方,随吸气,缓缓做收缩肛门动作,呼气时放松,连续做8~24次,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可。

( )将口中津津咽下23下列哪项不是儒家养生思想。

( )C、注意身体护养24患者自觉神疲乏力、肢体沉困、不耐烦劳、语声低微、呼吸气短、少气懒言、纳谷不馨、面色白光白、头晕目眩、心悸自汗、舌淡、脉虚细无力。

属于哪一证型。

( )气虚型25哪个季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机是。

( )D冬26按摩下肢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源之法。

( )C、涌泉27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

( )E、过分强调高营养饮食28夏季养生中,下列错误的是。

( )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因为剧烈运动,可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仅伤阴,也伤损阳气29保持阴气内守,保持内心的平静,收敛神气,保护肺脏。

这是的养生特点。

( )C、秋季30女子生育的最佳时期为。

()28岁左右3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亚健康的因素() E、细菌病毒感染32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作劳,养其也。

夫神气去,形独居,人乃死。

能调养其神气,故能与形俱存,而尽终其天年。

( )精33下列关于十全大补汤错误的是。

( )E、可用于一切虚弱病症34佛家养生派在方法上以为长。

( )B、调心35春季养生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睡意未消,因此应睡懒觉,以保持体力36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中,最关键的是。

( )意守37下列关于亚健康的定义中最准确的是。

( )指处在健康与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WHO称其为“第三状态”, 国内则称之为“亚健康”状态1调神摄生有哪些方面?1、养静藏神养静的关键在于节欲。

所谓节欲,系指要求人们做到对一切声名物欲应有所节制,如果过分追求各种声名物欲,会导致折寿在养静以藏神的同时,中医养生学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

,在可能的情况下,又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作条件的需求,使其心志得安,更加热爱生活,保持乐观的情绪。

2、动形怡神动形,包括散步、传统健身术、体育锻炼等内容。

动形,可促进气血流畅,舒筋活络和协调脏腑功能活动,使人精神焕发,心旷神怡。

3、移情易性移情,指排遣情思,使思想焦点转移他处,或改变内心虑恋的指向性,使其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

易性,指改易心志,包括排除或改变其错误认识、不良情绪或生活习惯,或使不良的情绪感适度宣泄,以恢复愉悦平和的心境。

2饮食调养应遵循什么原则。

一、要“和五味”即食不偏,合理搭配,全面营养。

二、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不可过饥,不可过急,食量适中。

三、要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四、要因时节,因体质,因地域,因体态的不同来合理搭配饮食。

3综合调养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哪些①养宜适度养生能使人增进健康,益寿延年。

但在实际调养过程中,也要适度。

无论哪种养生方法,适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所谓适度,就是要恰到好处。

简言之,就是养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否则就会瞻前顾后,稍劳则怕耗气伤神;稍有寒暑之变,便闭门不出等等。

②养勿过偏综合调养勿过偏。

过偏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认为“补”即是养,于是饮食强调进补,食必进补,起居强调安逸,以“静养”为第一,为求得延寿益年,还以补益药物为辅助。

另一种情况是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只强调“动则不衰”,使身体超负荷运作。

③审因施养综合调养在强调全面、适度协调时,也强调养宜有针对性。

调养需要依据实情,根据当下调节,不可一概而论。

4简述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状态。

亚健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身体状态不佳 2.心理情绪不稳 3.社会表现不和 4.道德思想偏差中医学认为,亚健康原因关系到人体的“正气”和“邪气”两方面。

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

机体状态的变化,即是正邪“斗争”的反应,其斗争胜负,决定机体健康状态,即正气强盛,抗邪有力,邪若压正,轻则体亏,重则成疾。

5养生环境的基本概念。

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与环境,象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

环境创造了人类,人类依存于环境,受其影响,不断与之相适应;人类又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不断改造环境,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