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检查PPT课件

心电图检查PPT课件

20
心电图测量(图)
• 记录纸上横向坐标代表时间 • 每小格距离为1.0mm,采用25mm/s的纸
速时,一小格代表0.04s(40ms) • 记录纸上纵向坐标代表电压 • 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一小格代表
0.1mV
21
正常心电图特点和正常值
• P波 代表心房除极的时间和电位变化 • (1)形态:波顶圆钝,P波方向在Ⅰ、
29
U波
• 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 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 U波方向大体与T波一致
30
(一)心率的测量
• 只需测量一个R-R间期(P-P间期)间期 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
• 心率=60/R-R间期(P-P间期) • 如心率不齐时一般采用数个心动周期的
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Ⅱ、avF、V4~V6导联中向上,avR导联 向下。 • (2)时间:<0.12s • (3)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 <0.2mv
22
QRS波群
QRS波群 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的时间和电位变 化 1.命名:第一个向下的波—Q波
第一个向上的波—R波 R波之后第一个向下的波—S波 S波之后向上的波—R,波 R,波之后向下的波—S ,波 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区分波群的振幅 特殊情况:QS型,rsR,型
23
QRS波群
• 时间:0.06 ~ 0.10s • 波形与振幅
胸导联:RV1~RV5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肢体导联:除avR导联主波向下外,其它导联 主波基本向上 Q波 :除avR导联外,Q波振幅<同导联R波的1/4, 时间<0.04s
24
T波
•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1.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2.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3.形态:升支较缓,降支较陡
27
ST段
•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 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 • 可有 轻度偏移,但<0.05mv • ST段上抬:在V1~V2导联<0.3mv
V3导联<0.5mv V4~V6导联<0.1mv
28
J点
• J点位于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 接点
• 大多位于等电位线,通常随ST段的偏移 而发生移位
12
基本心电图形
13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 1.标准导联:又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 肢体间的电位差(图)
• Ⅰ 导联 左上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 Ⅱ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右上肢接负极 • Ⅲ 导联 左下肢接正极 左上肢接负极
14
单极肢体导联:探察身体某一 部位的电位变化
• 单极加压肢体导联 • 单极加压右上肢导联(aVR) • 单极加压左上肢导联(aVL) • 单极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 单导联心电图记录仪: • P波及QRS波群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
中最宽的P波及QRS波群进行测量;P-R 间期应选择12个导联中P波宽大及有Q波 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个 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33
小儿心电图特点
• 心率:较成年人快 • P波:时间较短,振幅较高 • QRS波群:随年龄的增长,从右心室占
• 该系统对测定额面心电轴以及判定肢体 导联心电图的波形有较大帮助
18
胸导联轴
• 胸导联的各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大都在 同一水平(横面).同样可划出胸导联的导 联轴.(图)
19
心电图的检测内容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是一组具有正、负向波 的综合曲线,可以显示在心电示波器 上,也可以将图形记录在印有小方格 的记录纸上
(二)导联轴
• 1.肢体导联轴:为某一导联正负极之间的 假想连线
• Einthoven等边三角形 :分别以R,L,F表 示
联轴

LF代表Ⅲ导联的导联轴
17
额面六轴系统
• Ⅰ、Ⅱ、Ⅲ、aVR、aVL、aVF六个肢体 导联的导联轴都位于额面
• 将三个标准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至三 角形的中心,并通过电偶中心点O,构成了 额面六轴系统.(图)
15
胸导联 属于单极导联
• V1: 探查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 V2:探查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 V4:探查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五肋间与锁骨中
线相交处 • V5:探查电极位于左腋前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 V6:探查电极位于左腋中线与V4导联同一水平
16
31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图)
• 正向波幅的测量: • 应以基线的上缘测至 波形的顶点之
间的垂直距离 • 负向波幅的测量 • 应以基线的下缘测至 波形的底端之间
的垂直距离 • 基线应以T-P段为准,此时心脏无电活动,
电位等于0
32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以波形起点 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图)

6
心电图的形成
7
心脏的电活动顺序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
(心房除极、复极)
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
(心室除极、复极)
8
一个心动周期包括:
心房除极 心房复极 心室除极 心室复极
9
心房除极的心电图波形(P波)
10
心室除极的心电图波形(QRS波群)
11
心室复极的心电图波形(T波)
25
P-R间期
•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 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的时间
• 正常值:0.12 ~0.20s(成人心率在60 ~100 次/分)
26
Q-T间期
•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 正常范围:0.32~0.44s
优势过渡到左心室占优势 • T波:变异性大
34
35
心房、心室肥大
36
心房、心室肥大是由于心房、心室负荷过 重引起,是器质性心脏病的常见后果。
由于心房心室的血容量增加,导致压力增 高,负荷过重,当心房、心室内的压力持 续增高,引起心房肌或者是心室肌代偿性 肥厚,心腔扩大。
心电图检查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功能科 张波
1
临床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2
心电图:用心电图机描记下来的,随时间而
变化的电位曲线,它是把心脏的电活动在体 表的反应记录下来,可以间接的反应心脏的 状况.
3
• 心电发生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4
5
(一) 心电发生原理
• 电偶学说 • 除极时:电源在前,电穴在后 • 复极时:电穴在前,电源在后 • 无论除极还是复极,向量的方向指向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