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抢险救灾要点整理

抢险救灾要点整理

第一章1.《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煤矿安全规程》(2004)第9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1次矿井救灾演习。

”灾害预处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

2.编制“预处计划”的目的:一是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矿井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在矿井一旦发生事故时,根据预先制定的处理灾害的措施,能有效地防止事故扩大和迅速抢救受灾遇险遇难人员,达到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3编制“预处计划”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坚持防治并重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慎重对待的原则。

4预处计划的内容包括六大部分(JD简答)1、矿井可能发生的各种重大灾害;2、预防各种重大灾害的措施;3、组织灾区人员撤离和自救的措施;4、处理各种重大灾害的措施;5、处理灾害所必须的技术资料;6、处理重大事故时有关人员的职责5处理重大事故时各相关人员的职责:矿长:是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第二章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指政府或企业为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对危险源的评价和事故预测结果为依据而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有时也称为事故应急响应计划。

主体:政府、企业目的:降低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依据:危险源评价、事故预测结果性质:是一种方案、行动指南别称:事故应急响应计划2制定预案的必要性(JD)制定预案是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预案是减少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需要;制定预案是事故预防和救援的需要;制定预案是实现本质安全型管理的需要。

3预案编制的原则:事故应急救援应遵循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

4.预案编制的依据: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的依据是重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根据可能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我国将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分为5个级别:企业级、县/市级、地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

6.预案编制的要求: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7.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1+4)应急预案的基本结构可采用1+4的结构模式,即由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化操作程序和保障支持系统构成。

8.应急救援活动可明确地划分为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活动四个阶段9.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完整的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即分为六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0应急预案最重要的特点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1.应急功能和任务包括:接警与通知,指挥与控制,警报和紧急公告,通信,事态监测与评估,警戒与治安,人群疏散与安置,医疗与卫生,公共关系,应急人员安全,消防和抢险,泄漏与控制、应急恢复,共十三个功能。

第三章第一部分瓦斯爆炸事故1.瓦斯爆炸的危害:高温冲击波有害气体2.瓦斯爆炸的三要素:(瓦斯氧气火源)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瓦斯浓度在爆炸范围内;(2)高于最低点燃能量的热源存在的时间大于瓦斯的引火感应期;(3)瓦斯—空气混合气体中的氧气浓度大于12%。

3.发生爆炸事故时遇险人员撤退要点: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位于灾区的人员首先尽快撤离灾区。

4大型瓦斯爆炸的特点(1)矿井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有的破坏很严重,恢复通风比较困难;(2)短时间内可能发生风流逆转和风流紊乱的现象;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四处蔓延,造成大量人员中毒;(3)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爆炸火焰对人员的伤害、对矿井各种设备、设施的破坏程度很严重;(4)巷道支架破坏严重,可能出现大面积冒顶区,造成巷道堵塞、埋人,给抢救遇险人员带来极大的困难;(5)大型瓦斯爆炸事故,即容易引起煤尘参与和瓦斯连续爆炸,又容易引起大型火灾事故,处理十分困难。

5.煤尘爆炸的特点煤尘爆炸具有以下特征:①在巷道壁和支架上留有粘焦(皮渣和粘块)。

②煤尘的成分发生变化。

③煤尘爆炸时气体的碳氢比(C/H),明显高于瓦斯(甲烷)爆炸。

④灾区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很高。

⑤爆炸后灾区瞬时气温骤升。

⑥发生连续爆炸反应。

⑦连续爆炸时间间隔短。

⑧连续爆炸时,离开爆源越远其破坏力越大。

6.处理爆炸事故的关键根据灾区情况迅速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恢复通风系统和消除火源,避免出现连续爆炸,防止事故扩大。

7.发生瓦斯连续爆炸的原因(1)瓦斯爆炸产生的正向冲击和反向冲击使大量未参与爆炸的瓦斯和新鲜空气混合成爆炸气体,返回爆炸点遇火源即可发生连续爆炸;(2)瓦斯爆炸后,可使灾区内的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由于通风系统遭到破坏或巷道堵塞,灾区内的瓦斯积聚达到爆炸界限,不断补给了供爆炸的瓦斯来源;(3)瓦斯爆炸产生的高温火焰,使各种可燃物发生燃烧及热分解,为引燃引爆补充再生爆炸气体准备了连续爆炸的必要条件;(4)爆炸后,密闭墙被摧毁,老空区瓦斯涌出,补给了供爆炸的瓦斯。

8.瓦斯连续爆炸的特点(1)多发生在瓦斯涌出量较大和有自然发火的煤层和矿井;(2)瓦斯连续爆炸的次数和两次爆炸的时间间隔与灾区的通风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3)瓦斯连续爆炸也容易引起煤尘爆炸的连锁反应。

9瓦斯爆炸事故的决策要点——必须了解的内容:(1)爆炸地点及事故波及范围(2)人员分布及其伤亡情况(3)通风情况(风量大小、风流方向、风门等通风构筑物破坏情况)(4)灾区瓦斯情况(浓度、烟雾、CO浓度及流向)(5)是否发生了火灾(6)主要通风机工作情况(正常运转?防爆门吹开?风机房水柱计读数?)10.爆炸事故案例分析详见课本P40--P41 案例1点评部分第二部分火灾事故11.火灾事故要点:撤出及救护灾区人员——侦察火区——切断电源——稳定风流处理火灾事故的关键对于明火火灾的处理,除在火灾初期尽快灭火、消灭事故外,关键是正确调度风流,避免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或产生瓦斯爆炸。

12.发现火灾及现场救灾人员的应变要点(1)发现火情后,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附近的工作人员;(2)弄清火情,火势不大时应抓住战机,根据现场条件积极灭火;(3)熟悉通风系统的人员(如通风科技术人员)可采取调风措施救灾,并向凋度室汇报;(4)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请求矿山救护队援救;(5)如果火灾范围大或火势猛,无力抢救且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应迅速撤退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区。

13.救护队工作总体要点(1)矿山救护队接到任务后,应派遣至少两个小队分别执行灭火和救人的任务;(2)为保证处理事故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设立井下基地;(3)小队在执行火灾侦察任务时应有预备小队在井下基地接应;14.火灾现场侦察要点: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

必须携带必要的装备,入井前要做好呼吸器的检查,保证工作正常;侦察小队如有1人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全小队应立即撤出,由预备小队进入。

15常用的灭火法: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综合灭火法隔绝灭火法主要是构筑防火墙防火墙的类型:临时防火墙、永久防火墙、耐爆防火墙。

16.矿井发生火灾时,凡是高温烟流所流经的有高差的巷道内,由于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成分也发生变化,使得空气的密度变化,从而形成一种附加的自然热风压(即正常自然风压的增量),称之为火风压。

17 论述:处理火灾事故的关键是什么?火灾时期风流控制方法(常用通风方法)及风流控制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处理火灾事故的关键对于明火火灾的处理,除在火灾初期尽快灭火、消灭事故外,关键是正确调度风流,避免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或产生瓦斯爆炸。

B处理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通风方法:正常通风、增减风量、火烟短路、反风(全矿井反风&局部反风)、停止主要风机。

C火灾时风流控制的基本要求:(1)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撤退,有利于救人;(2)防止火灾扩大,创造接近火源直接灭火的条件(3)避免火灾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避免瓦斯通过火区,防止瓦斯煤尘爆炸。

(4)防止出现再生火源和火烟逆退。

(5)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18.正常通风(随意看看就行)以下情况应保持正常通风:(1)火灾的具体位置、范围、火势、威胁区等不完全了解时,盲目调风,可能造成火灾蔓延,扩大,烟气扩散。

(2)火源下风侧人员未撤出或不能确认遇险人员是否牺牲,且矿井不具备反风和改变烟流方向时,保持正常通风,消散烟气。

(3)火灾发生在矿井总回风巷或者比较复杂的通风网络,改变通风方法将造成风流紊乱、增加人员撤退困难、瓦斯积聚时应正常通风。

(4)采掘工作面发生火灾,正在直接灭火时,正常通风以排放瓦斯、水蒸气、烟气,创造直接灭火的空气环境。

(5)减少供风量可能造成富氧燃烧变成富燃料燃烧,应正常通风。

19.减少通风当采用正常通风方法会使火势扩大,而隔断风流又会使火区瓦斯浓度上升时,应采取减风措施,这样有利于控制火势,又不使瓦斯浓度上升到爆炸极限。

采用此法时,灾区范围要停产撤人,并严密监视瓦斯。

注意:灾区人员未撤出时,为避免缺氧或瓦斯浓度上升,不能减少风量,若发现瓦斯浓度上升到2%时,要正常通风甚至加大风量冲淡瓦斯。

20.增加风量下列情况应该增加灾区风量:火区内及其回风侧瓦斯浓度升高,应增风,使瓦斯浓度降至1%以下;火区内出现火风压,呈现风流可能发生逆转现象时,应增风,防止风流逆转;发生瓦斯爆炸后,灾区内遇险人员未能撤出,也应增风,以及时吹散爆炸产物,火灾气体及烟雾,以利于人员撤出21.风流(火烟)短路:利用现有的通风设施(如打开进、回风间的风门)进行风量调节,把烟雾和CO直接引入回风,减少人员伤亡的措施22.反风:--全矿井反风(注意什么情况采用全矿反风)、局部反风在矿井进风风口、井筒、井底车场及其内的硐室、中央石门发生火灾时,一定要采取全矿性的反风措施,以免全矿或者一翼直接受到烟气的侵害。

采区内部发生火灾时,若有条件利用风门的启闭实现局部反风,则应进行局部反风。

23.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适用条件:火灾发生在回风井筒及其车场时,停风,打开井口防爆盖,依靠火风压和自然风压排烟;火源发生在进风井筒内或进风井底,无条件反风,又不能让烟气短路,可尽快停止主要通风机,并打开回风井口防爆盖,使烟气在火风压的作用下自动反向。

注意:(1)不能随意减少或中断灾区通风,必要时(瓦斯浓度上升)应增大风量。

(2)加强巷道维护,防止冒顶堵塞巷道,以免瓦斯积聚而引发爆炸。

(3)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方法不能轻易采用,只有在有绝对把握时才可使用,否则会扩大事故。

24.处理掘进巷道火灾:局部通风机控制是关键25.火灾事故案例分析详见课本P62--P63 案例1 专家点评第三部分突水事故26.突水时抢险救灾决策要点(处理突水事故的一般原则)(1)迅速判断水灾的性质,了解突出地点、影响范围、水位、突出水量、补给水源及地面水体(2)掌握灾区范围,人员分布,可能躲避的地点,撤出人员(3)关闭有关地区防水闸门,切断灾区电源(4)采取排、堵、截水等技术措施,启动排水设备排水(5)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熏人(6)排水后侦察抢险时,防止冒顶、二次突水(7)抢救井下长期被困的人员,防止突然改变已经适应的环境,造成不适应新环境的死亡事故27.矿井水灾时人员生存条件分析发生突水后,指挥者应本着“积极抢救”的原则,争时间、抢速度,采取有效措施救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