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题复习(各类教材通用)

修辞手法专题【考试说明】修辞即修饰言词,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达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目前修辞手法大约共有六十三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可分为多个小类,如比喻修辞内又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倒喻、扩喻、缩喻、较喻、回喻、互喻等。

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的表达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用法及作用,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

【考点解析】1.比喻(1)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

(2)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拟人(1)定义: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动作、心理、性格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1)定义: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有意的夸大或缩小,有时也会超前地表达某种特殊的感受或情感。

(2)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加强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鲜明地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排比(1)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作用: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同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深化中心。

(3)类型:短语排比、句子排比、段落排比(3种)(4)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句式整齐,气势恢宏,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对偶(1)定义: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

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

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古诗词和对联中常常使用这一修辞手法)(2)作用: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3)类型:正对、反对、流水对(3种)6.反复(1)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

(2)作用:起到反复咏叹和强调的作用,有利于表达强烈情感,增强语气或语势。

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3)类型:连续反复、间隔反复(2种)7.反问(1)定义: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从而达到加重语气的目的。

反问只问不答,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2)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3)类型:①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例句:连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强调“我不怕廉将军!”)②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

例句: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强调“这就是真理!”)8.设问(1)定义: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2)作用: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3)类型:①一问一答: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

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和吸引读者。

例句: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②几问一答: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

然后,集中加以回答。

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例句:是谁每天早起为你准备早餐?是谁雨天为你送去雨伞?是谁天凉叮嘱你加衣服?是你可亲可敬的母亲。

③连续问答: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

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例句:母爱是什么?它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什么?它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什么?它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学以致用】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5.撒哈拉沙漠是冒险家的乐园。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10.敌人用了燃烧弹,邱少云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1.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10.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1.牛群出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12.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14.骆驼是沙漠之舟。

15.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1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7.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8.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9.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20.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21.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2.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

23.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24.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25.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26.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27.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

28.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29.成千上万的笑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地方,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30.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三、指出下面比喻句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2.老师像一把火炬,时刻把光明洒向人间,让自己的生命燃烧不止。

3.缝纫鸟的窝是一种精致的工艺品。

4.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依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5.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四、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峰远远看去,蜿蜒曲折的长江像_______________。

(改为比喻句)2.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树林里,风吹翠竹,飒飒作响。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溪水哗哗地流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屋檐上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7.桂林的水很静。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稻子成熟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桃花源里的人们十分好客。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枫叶在空中飘来飘去。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