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3、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 籍上党,后迁于东海。
“元嘉三大家” “家世贫贱”,“负锸下农”(《谢秣陵令
表》)
刘义庆 鲍参军 《鲍参军集》。
鲍照的诗歌分成五言古体和乐府体二大类。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发唱惊挺, 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亦犹五色 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 烈也。”
2、曹丕:
(187—226)字子桓 诗歌: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语言通俗流畅,感情委婉细致,清丽浅显 形式多样,四、五、六、七、杂言都有 《燕歌行》: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散文:《与吴质书》 《典论·论文》: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 篇专门性的论著
3、曹植: (1)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 “建安之杰” “绣虎”
散文:《大人先生传》 铺排 辞采 对偶 单行散句交错其间
2、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人
。嵇中散 《嵇中散集》
“龙章凤姿”
《三国志》注引《魏氏春秋》:“康所著文论 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咏。”
《声无哀乐论》、《管蔡论》、《难自然好 学论》
《与山巨源绝交书》
影响:
南朝:隐士 唐:陶诗影响所及,范围不是很大 宋:陶渊明开始受到普遍一致的推崇 苏轼:“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
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与苏辙书》)
第五章 南朝诗文与民歌
一、刘宋诗文
《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俪采百字之偶,争价 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 力以追新。
《美女篇》《吁嗟篇》《赠白马王彪》
又有游仙诗 《仙人篇》
《诗品》:“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黄侃《诗品讲疏》:“不离闾里歌谣之质.”
诗歌特色:
善于化用比喻;
注意对偶、炼字 、声色;
工于起调,善为 警句。
散文:
《与杨祖德书》
《求自试表》 :“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
倾泻内心的不平之愤。《代贫贱苦愁行》、 《代东武吟》
《拟行路难》十八首为代表的七言乐府
字文姬 蔡邕
五言和骚体《悲愤诗》各一篇,骚体《胡笳 十八拍》一篇。 2、诸葛亮:
《出师表》
《后出师表》
第二章 正始诗文
“忧生之嗟” 表现深层的内在的意识、情绪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
1、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人
。 《阮嗣宗集》 “有济世之志” “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饮酒昏酣,遗落世事” “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阮步兵”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 人。
《游仙诗》现存完整者十篇,其余皆残篇
《诗品》:“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
辞赋:《江赋》
第四章 陶渊明及东晋诗文
1、玄言诗: 玄学清谈 哲学 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 孙绰 许询
2、王羲之《兰亭序》
3、陶渊明: (1)生平思想: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或云名
张协(?—307)字景阳,安平人。
《杂诗》十首 其四: 朝霞迎白日,丹气临汤谷。翳翳结繁云,森 森散雨足。 轻风摧劲草,凝霜竦高木。密叶日夜疏,丛 林森如束。 畴昔叹时迟,晚节悲年促。岁暮怀百忧,将 从季主卜。
5、左思: 左思(约250—约305)字太冲,
临淄 人。左棻 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咏史诗》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 柏有木性。
4、陈琳、阮瑀、徐幹、应瑒: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徐幹《室思》
七子之外,杨修、吴质、丁仪、缪袭、繁钦 等,在当时均有文名.
三、建安诸子以外的作者: 1、蔡琰:
《文赋》 “缘情绮靡”
《诗品》:“其源出于陈思” 陆机诗特点: 内容多模拟; 文辞繁缛; 语言华美典雅; 多用排偶。
《赴洛道中作》二首
诗中描写行途景象和客游的哀伤,突出 表现了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夕息抱影寐”
不全是模拟,有时也隐约掺杂个人的忧患 《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
《归去来辞》: “深愧平生志”
(2)文学创作
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 ,散文六篇,辞赋三 篇,还有《读史述九 章》和《扇上画赞》 两篇韵文。
诗歌:
田园诗:
《归园田居》
语言平淡,意趣高远,浑厚朴实,自
然天成。
《饮酒》之五
浑然天成,平淡 自然
主客观融为一体
《移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 诗》《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1、谢灵运和其他谢家子弟:
谢灵运(385—433),祖籍陈郡阳夏 人,世居会稽,小名“客儿”。 谢玄
谢康乐 有《谢康乐集》。 高傲 徐羡之
山水诗出现的原因: 现实基础; 玄言诗的发展; 其他文学样式的影响。
《宋书》本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 障千重,莫不备尽。”
(2)创作:
诗歌:今存22首 乐府歌辞 内容: A、 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民生
疾苦:《薤露行》、《蒿里行》 B、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宏伟抱负:
《短歌行》 、 《步出夏门行》
C、抒发生命之悲和幻想的游仙诗:《 秋胡行》(晨上散关山)
“古直悲凉”
散文:
“清峻通脱” 《让县自明本志令》 《祭故太尉桥玄文》
《咏史诗》: 《诗品》:“左思风力” 《娇女诗》 《三都赋》 “洛阳纸贵”
6、刘琨和郭璞: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
昌人。 贾谧“二十四友”之一 《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谌》 清刚悲壮 《诗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文心雕龙》:“壮而多风。”
散文:《吊魏武帝文》、《辩亡论》、《豪 士赋序》
《演连珠》
3、潘岳:
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 人。 “潘陆”
诗歌:《悼亡诗》三首
哀诔文:《文选》收录5篇
王隐《晋书》:“哀诔之妙,古今莫比,一
时所推。”
《哀永逝文》
赋:《西征赋》、《秋兴赋》、《怀旧赋》
4“三张”:
骈俪气重 有气势
2、王粲: (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人。
刘勰《文心雕龙》:“七子之冠冕”
诗歌:《七哀诗》二首
辞赋:《登楼赋》
3、刘桢:
刘桢(?—217)字公幹,东平宁阳人 。五言诗:语言简洁,注重气势
钟嵘《诗品》:“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赠从弟》三首之二: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第一章 建安文学
“悲凉慷慨” “建安风骨”
刘勰《文心雕龙》: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用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 气也。
一、曹氏父子及其创作
1、曹操 (1)生平:(155—220)字孟
德,沛国谯人。
《魏武帝集》 “赘阉遗丑” “通脱”
陈思王
(2)创作: 以220年曹丕称帝为界,诗歌分两期:
前期作品:抒写了个人的志趣与抱负,多是 由仕进功名心所激发的豪情产物,少量是公 子哥生活的反映.
《名都篇》、《白马篇》
后期作品:集中抒写对个人命运的失望,和 对曹丕政治集团的怨恨,以哀怨愤懑之情代 替了前期豪迈之气,表现自己不得意的苦闷
模仿南方民歌风格的二首《东阳溪中赠答》
可怜谁家妇,缘溪洗素足。明月在云间 ,迢迢不可得。
2、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字延年,琅琊临
沂人。 “颜谢” 颜光禄 诗歌:现存的大多数是应酬唱和之作及拟古
乐府 繁密深重、华美典雅 鲍照:“若铺锦列绣,亦雕绘满眼。” 《五君咏》
《昔思君》《车遥遥》 《豫章行苦相篇》
张华(232—300)字茂先。《博物志 》 多写男女之情 《情诗》五首、《杂诗》三首 语言华艳,稍入排偶,格调柔弱。
《诗品》:“儿女情多,风云气少。”
2、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 人.
陆逊 陆抗 《陆士衡集》 “才冠当世” “众体皆备”
2、文学样式: (1)诗歌: “建安风骨” “忧生之嗟” 左思 刘琨 郭璞 玄言诗 孙绰、许询 陶渊明 玄言 山水 “永明体”、“宫体” 南北朝民歌
(2)散文:
南朝: 辞采 骈偶 隶事 史书:陈寿《三国志》 范晔《后汉书》
(3)辞赋: 抒情小赋 藻饰、声律、骈偶、用典 工整精丽 (4)小说:“志怪” “志人” (5)文学批评: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文 学
魏 晋
第 三
南 北
编
朝
概说
一、社会概况
全国长期分裂; 政权更迭频繁; 社会动乱; 民族矛盾尖锐 政治: 士族 门阀制度 门第 经济: 经济重心的转移 民族的大融合 社会思想:思想解放;个体价值;儒道释
二、文学概况 鲁迅:“文学的自觉时代” 1、主要特点: 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文学集团的活跃; 追求美的创造; 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每有一新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 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南史·颜延之传》载鲍照语:“如初发芙蓉 ,自然可爱”。
艺术特点:
善于经营画境;
“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留有玄言诗的尾 巴;
语言富丽精工,描写景物,炼字用句,有一 种刻意的追求,所以其诗多名句少佳篇。 有时铺排过甚;有些对句显得板滞无精神; 多用典和深奥的书面语,读来拗口且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