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死因监测分析报告开篇经济文化背景人口学特征死因监测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第一部分总死亡模式分析●粗死亡率2010年常住人口219658人,居民死亡1692人,年均死亡率为770.29/10万。
●分年龄性别2010年年均死亡率,男性为?/10万,女性为?/10万;0岁为1.82/10万,1~4岁为1.82/10万,5~9岁为0.91/10万,10~14岁为1.82/10万,15~64岁为239.46/10万,≥65岁为524.45/10万。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死亡情况见表。
年龄组男女例数构成% 死亡率例数构成% 死亡率0- 2 0.21 171.82 2 0.27 189.75 1- 1 0.11 20.23 3 0.40 66.64 5- 1 0.11 18.43 1 0.13 19.97 10- 4 0.43 82.03 0 0.00 0.00 15- 3 0.32 65.03 0 0.00 0.00 20- 5 0.53 78.49 4 0.53 60.30 25- 12 1.28 118.76 3 0.40 28.05 30- 7 0.75 88.27 1 0.13 12.90 35- 11 1.17 98.19 8 1.06 74.63 40- 29 3.09 278.52 6 0.80 58.87 45- 40 4.26 395.88 20 2.66 199.66 50- 74 7.88 748.61 32 4.25 323.72 55- 92 9.80 1138.05 48 6.37 598.65 60- 73 7.77 1396.33 58 7.70 1086.55 65- 96 10.22 2497.40 66 8.76 1669.20 70- 109 11.61 3544.72 81 10.76 2634.15 75- 147 15.65 8263.07 107 14.21 4870.28 80- 129 13.74 16308.47 127 16.87 9477.61 85- 104 11.08 42975.21 186 24.70 36831.68 合计939 100 853.09 753 100 687.13年龄性别死亡构成图第二部分慢性病成为主要死因死因顺位2010年主要死因的位次、死亡构成和死亡率见表。
福山区人群前10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前10位死因死亡占全部死因的96.57%,仅前5位合计就占全部死因的89.36%。
死因顺位表疾病分类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心脑血管疾病838 1 49.53 381.50恶性肿瘤437 2 25.83 198.95 伤害139 3 8.22 63.28 慢性呼吸道疾病51 4 3.01 23.22 糖尿病47 5 2.78 21.40 消化系统疾病37 6 2.19 16.84神经精神疾患29 7 1.71 13.20泌尿生殖系统疾病27 8 1.60 12.29 传染病21 9 1.24 9.56呼吸道感染8 10 0.47 3.64先天异常 5 11 0.30 2.28肌肉骨骼疾病 4 12 0.24 1.82内分泌疾病 4 12 0.24 1.82其他肿瘤 3 14 0.18 1.37围生期疾病 2 15 0.12 0.91皮肤疾病 1 16 0.06 0.46死因不明39 -- 2.30 17.75合计1692 -- 100 770.293大类疾病死亡模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福山区人群主要死因三大类分类为国际通用的死因分类标准,第一大类疾病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共5小类疾病;第二大类疾病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他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感觉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先天异常共13小类;第三大类为伤害,包括意外伤害、有意伤害和意图不明伤害。
三大类疾病构成及死亡率构成图与死亡率图对2010年人群各年龄段死亡中三大类死因构成进行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第?类疾病所致(为?%),其次为?(为?%)。
5-14岁和15-29岁人群的死亡均主要由伤害所致;30岁以上的3个年龄段死亡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慢性病死亡比重越大。
详见图。
性别间死因顺位差异明显2010年不同性别人群的主要死因顺位有所差异。
见表。
2010年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慢性呼吸道疾病和神经精神疾患,合计死亡852例,占男性死亡总数939例的90.73%;图 2010年分年龄组3大类死因死亡构成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伤害、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合计死亡666例,占女性死亡总数753例的88.45%。
疾病分类男女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 例数顺位构成(%)死亡率(/10万)心脑血管疾病422 1 44.94 383.39 416 1 55.25 379.61 恶性肿瘤285 2 30.35 258.92 152 2 20.19 138.70 伤害95 3 10.12 86.31 44 3 5.84 40.15 慢性呼吸道疾病29 4 3.09 26.35 22 5 2.92 20.08 神经精神疾患21 5 2.24 19.08 8 9 1.06 7.30 消化系统疾病17 6 1.81 15.44 20 6 2.66 18.25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 7 1.60 13.63 12 7 1.59 10.95 糖尿病15 7 1.60 13.63 32 4 4.25 29.20 传染病12 9 1.28 10.90 9 8 1.20 8.21 肌肉骨骼疾病 3 10 0.32 2.73 1 15 0.13 0.91 内分泌疾病 2 11 0.21 1.82 2 12 0.27 1.83 先天异常 2 11 0.21 1.82 3 11 0.40 2.74 呼吸道感染 1 13 0.11 0.91 7 10 0.93 6.39 皮肤疾病 1 13 0.11 0.91 0 16 0.00 0.00 其他肿瘤 1 13 0.11 0.91 2 12 0.27 1.83 围生期疾病0 16 0.00 0.00 2 12 0.27 1.83 死因不明18 -- 1.92 16.35 21 -- 2.79 19.16 合计939 -- 100 853.09 753 -- 100 687.132010年男性与女性主要死因死亡率的比较见图6-1,除糖尿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外,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尤其是恶性肿瘤、伤害和神经精神疾患死亡率男女差距明显,男性死亡率分别为女性的1.87、2.15和2.61倍。
图6-1 2007年烟台市分性别主要死因死亡率第三部分人群期望寿命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又称生命期望值或平均剩余寿命,与实际寿命不同,是指在现阶段个体若无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反映每位居民未来存活年龄的平均值,从而衡量出人群的健康水平。
2010年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5.59岁。
其中,男性73.35岁,女性77.95岁。
详见表。
表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岁)年龄组男女合计0- 73.35 77.95 75.591- 72.47 77.10 74.725- 68.53 73.30 70.8510- 63.59 68.37 65.9115- 58.84 63.37 61.0420- 54.03 58.37 56.1525- 49.23 53.54 51.3330- 44.51 48.61 46.5135- 39.69 43.64 41.6240- 34.88 38.79 36.7945- 30.33 33.90 32.0850- 25.89 29.21 27.5355- 21.78 24.65 23.2160- 17.91 20.32 19.1365- 14.02 16.32 15.1970- 10.56 12.52 11.5875- 7.12 8.93 8.1080- 4.53 5.72 5.23人均期望寿命低于2009年烟台市人群平均期望寿命(76.40岁)0.81岁,其中男性低于?岁(烟台市为73.89岁)0.54岁,女性低于1.15岁(烟台市为79.10岁)。
第四部分肿瘤死亡模式4.1总体死亡状况2010年人群因恶性肿瘤死亡437人,占全部死因的25.83%,粗死亡率为198.95 /10万(其中,男性258. 29/10万,女性135.05/10万)。
4.2性别年龄分布2010年15岁之前无恶性肿瘤死亡,主要集中于45-84岁年龄段,占当年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91.06%。
其中,男性死亡主要集中于45-74岁年龄段,有73.84%的死亡发生在此年龄段,女性死亡主要集中于55-84岁年龄段,有77.40%的死亡发生在该年龄段。
女性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死亡较男性多,所占构成比是男性的1.31倍。
对于小于35岁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在全死因死亡中的构成很低,仅占0.18%;35岁之后,恶性肿瘤死亡占全死因死亡的24.94%。
4.3肿瘤死因谱2010年全区前10位恶性肿瘤死因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脑恶性肿瘤、食管癌、白血病和淋巴癌。
前10位合计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86.73%,仅前5位主要肿瘤合计占72.08%。
表2010年居民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构成比(%)和位次肿瘤分类例数构成位次死亡率肺癌110 25.17 1 50.08胃癌94 21.51 2 42.79肝癌70 16.02 3 31.87结直肠癌25 5.72 4 11.38胰腺癌16 3.66 5 7.28乳腺癌15 3.43 6 6.83脑恶性肿瘤14 3.20 7 6.37食管癌14 3.20 7 6.37白血病12 2.75 9 5.46淋巴癌9 2.06 10 4.10骨癌7 1.60 11 3.19宫体癌 6 1.37 12 2.73膀胱癌 5 1.14 13 2.28喉癌 3 0.69 14 1.37前列腺癌 3 0.69 14 1.37口咽部 2 0.46 16 0.91宫颈癌 1 0.23 17 0.46卵巢癌 1 0.23 17 0.46皮肤癌 1 0.23 17 0.46 其他恶性肿瘤29 6.64 -- 13.20 合计437 100 -- 198.95第五部分控制慢性病调整工作思路分析包括传染病、呼吸道感染、围生期疾病、产科疾病和营养性疾病在内的第一类疾病的控制工作状况,以及慢性病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