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海风电场项目风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协议

近海风电场项目风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协议

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项目风功率预测系统技术协议二○一五年五月响水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技术规范 (3)2.1 标准和规范 (3)2.2 工程概况 (4)第三章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6)3.1 海上测风塔数据传输技术要求 (6)3.2 设备要求概述 (6)3.3 功率预测技术要求 (6)3.4预测功能要求 (8)3.5 统计分析 (10)3.6 界面要求 (10)3.7 至调度主站要求 (12)3.8 联网方式及数据上传方式 (12)3.9 GPS 对时方式 (12)3.10 电磁兼容性要求 (13)第四章屏柜结构及布线要求 (13)4.1 屏体要求 (13)4.2 屏内布线 (14)第五章图纸和资料 (14)第六章现场验收及服务 (15)第七章交货要求 (15)附件1 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技术参数表 (16)附件2 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结构图 (18)附件3 信息传送网络拓扑图 (19)第一章总则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工程风电功率预测系统。

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规范书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卖方应具备风功率预测系统的制造资质和经验,可根据需要提供预测系统建设的解决方案。

1.3 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协议的要求。

如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风功率预测系统是预测风电场未来发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风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风电场需要上报测风塔自动气象站实时采集的数据、风功率预测结果等内容。

为此,卖方承担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提供测风塔侧无线发射设备和风机侧的无线接收设备各1套,将测风塔自动气象站所采集的数据接入到无线发射设备,通过无线传输到风机侧,再借用风机35kV光电复合缆中光纤的备用芯将数据传输到陆上集控中心中控室。

卖方需负责完成整个传输通道的各项接口配合工作,向调度中心传送实时测风数据。

(2)风功率预测系统的建设:包括中心站的硬件、平台软件、短期风功率预测软件、超短期风功率预测软件等,并向调度中心报送预测功率数据。

(3)提供系统预验收后第一年的气象预报数据服务。

(4)系统框架具体内容,参见技术文件提供的附件1《供货范围、备品备件及技术参数表》、附件2《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结构图》和附件3《信息传送网络拓扑图》。

1.4 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由买房负责建设。

1.5 本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 本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7 本技术协议未尽事宜,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章技术规范2.1 标准和规范风电功率预测系统采用的所有设备及备品备件的设计、制造、检查、试验及特性都应遵照最新版IEC标准和中国国家标准(GB标准)及国家电力行业标准(DL标准)。

主要标准如下:(但不仅限于此)➢Q/GDW392-2009《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T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Q/GDW 432-2010《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Q/GDW 588-2011《风电功率预测功能规范》➢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50217-200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DL/T67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GB/T 1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间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GB 6833.1 ~6833.10-19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GB/T 2423.1-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 低温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1974、IEC 60068-2-1A:1978)➢GB/T 2423.2-19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 高温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2:1974)➢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eqv IEC 60068-2-30:1980)➢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试验方法(idt IEC 60068-2-27:1987)➢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试验方法(idt IEC 60068-2-6:1982)➢GB 2829-1981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T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eqv IEC 60529:1989)➢GB 17625.1-1998 低压电子及电气设备发射谐波电流的限值(单相≤16A)(idt IEC 61000-3-2:1995)➢GB/T 17626.2-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性试验(idt IEC 61000-4-2:1995)➢GB/T 17626.3-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3:1995)➢GB/T 17626.4-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快速瞬变电脉冲群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4:1995)➢GB/T 17626.5-1998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5:1995)➢GB/T 17626.11-1999 电磁兼容性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idt IEC 61000-4-11:1994)➢GB 4793.1-1995 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dt IEC 60348:19)➢《风电并网运行控制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公司(2010)201号➢《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监会(2004)5号令➢《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发改能源[2003]1403号➢《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江苏风电场集中接入通讯协议》➢《江苏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协调运行细则》➢《钢结构防护涂料系统的防腐蚀保护》(ISO12944)所有标准都应是最新版本,如标准间出现矛盾时,则按最高标准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2.2 工程概况2.1 风电场概述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项目位于响水县灌东盐场、三圩盐场外侧海域,风电场离岸距离约10km(风电场中心离岸最近距离),沿海岸线方向长约13.4km。

风电场拟安装37台单机容量为4MW的风电机组(西门子,轮毂高度90m)和18台单机容量为3MW的风电机组(金风,轮毂高度85m),总装机容量202MW。

风电场配套建设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

风电机组升压后通过10回35kV海缆接入升压站35kV母线,并经由2台220kV 主变升压后以一回220kV三芯海缆送至陆上集控中心,在陆上集控中心转接为220kV架空线后送入220kV德丰变电站。

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项目设置220kV海上升压站,在近海陆地设置远程集控中心。

海上升压站拟采用无人值班方式运行,在近海陆地远程集控中心实行海上风电场的实时远程监控。

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项目由江苏省调、盐城地调两级调度管理,远动信息直送江苏省调及盐城地调。

2.2 使用环境2.2.1海拔高度:<1000m2.2.2周围空气温度多年平均气温:13.9℃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17℃2.2.3平均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0%2.2.4耐受地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安全系数: 1.67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其值为9.8m/s22.2.5环境污秽等级 IV2.2.6安装场所:户内户外运行地点处于海平面上、海边和雷击区。

卖方应负责确保所有硬件在高盐份、潮湿、高静电、高噪音环境下的安全运行,并具有足够的抗雷电干扰措施。

设备的防腐防潮性能,应满足中国船级社相关规范之要求。

第三章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3.1 海上测风塔数据传输技术要求3.1.1江苏响水近海风电场工程在海上风机场区附近建设一座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不含在本招标范围内)。

3.1.2测风塔实时气象数据配备1套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通信装置(不含在本招标范围内)。

由于测风塔距离陆上集控中心控制室较远,超过无线传输范围,拟采用无线将数据传输至符合传输距离要求的某台风机(2km内),然后借用风机35kV海底光电复合缆的中的备用纤芯传到陆上集控中心中控室风电功率预测系统,传送时间间隔5min。

卖方需提供测风塔和风机侧的无线发射和无线接收设备各1套,并进行数据接入、光纤熔接、通道测试等配套工作。

3.1.3测风塔数据向电力调度数据网进行数据传送时应配备必要的物理安全隔离装置。

3.1.4 系统数据采集不仅要满足风电场风功率预测系统的要求,更要满足国家电网风功率预测系统的要求,确保国家电网风功率预测系统建模的需要。

3.2 设备要求概述3.2.1风电功率预测装置需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型式试验。

3.2.2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应采用嵌入式结构及嵌入式操作系统(非WINDOWS操作系统),采用高可靠性笔记本硬盘或电子盘存储数据,不依靠带有转动风扇的工控机或类似的装置,保证整个系统抗干扰性好,可靠性高。

3.2.3软件、硬件平台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开发,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扩展能力,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系统升级和更新,以适应今后业务的不断发展,并提供与调度和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3.3 功率预测技术要求3.3.1 数据采集范围数据采集至少应包括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测风塔实时测风数据、风电场实时功率数据和风电机组及风电场运行状态数据等。

3.3.2 数据采集要求1)所有数据的采集应能自动完成,并支持通过手动方式补充录入。

2)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应取自专业的数值天气预报生产机构,至少应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气压、湿度等常规气象信息,数据时间间隔应为15min,至少每日一次,包括次日零时起未来3天的气象预报。

3)风电场实时功率数据的采集周期应不大于1min,其中:a)电网调度机构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数据应取自所在安全区的基础数据平台;b)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系统的实时功率数据应取自风电场升压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数据为220kV线路出线侧功率。

相关主题